國中議論文:論孤獨

論孤獨

掌聲、鮮花、榮耀,沒人知曉一切背後的孤獨。伏爾泰縱橫文壇,馳騁政界,引領一代風騷。伏爾泰,作為一個屹立於思想巔峰,服飾這芸芸眾生的偉人,也免不了高車不勝寒的孤獨。雨果敬重他、欣賞他,卻終究無法瞭然這份孤獨,那只是英雄惜英雄的情結卻無法抵達內心。我深思:擁有絕美思想的巨人,心裡的淡然和孤寂也令人折服。正如席勒所說:“強者雖然赫赫眾人,卻是孤獨的。”

李白《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叄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這是一種無可奈何、苦中作樂的孤獨。陳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這是一種“千年一嘆”、滄海一粟的孤獨王維《竹里館》:“獨坐幽簧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這是一種悠然自得的孤獨。 詩人的孤獨或有悲涼,或有感傷但這些孤獨不也正是優美作品的孕育者嗎?

孤獨有如一杯咖啡,儘管很苦,但慢慢品嘗卻別有一番韻味,別人無論如何是感受不到的。孤獨如黑夜,會漫無邊際的將你包圍,但我們卻在封閉中尋找到本真的自我。孤獨如籬牆,將你從紅燈綠酒中隔離,卻卻讓你在心靈深處得到自由和釋放。

是的,當自己孤獨是,才會在寂靜時喚起自己靈魂的巨人,而非沉溺在物質化的世界中。印度詩人泰戈爾曾說:“孤獨是一個人的盛宴,聚會是一群人的孤單。”不也正是說明了外在的躁亂不正是表明了內心的寂寞和空虛嗎?索羅說過;“我寧願坐在一個南瓜上,也不願擠在一個鵝絨床墊上。”不也是對於外來誘惑的不屑核對內心淨土的仰慕嗎?尼采說過:“孤獨是我更嚴酷的對待自己,也使我們對人類勇於做更深一層的憧憬,二者都會幸福。”這不也是剛毅的性格對孤獨這把磨刀的渴求嗎?只有當自己孤獨的思考時,才會填補內心的寂寞;只有潛心研究時,才會達到靈魂超越;只有摒棄外來的躁亂時,才會找到心靈的淨土。這種孤獨難道不是心靈的慰藉嗎?

身處在物質化的世界中,不免會有各種的誘惑,只有保持自己的淡然才會摒棄噪亂,保持自己的本真才會擁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孑然,保持自己的孤獨之心才會有所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