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卷是否有益國中議論文三篇

篇一

今天,我們班開展了開學以來的第一場辯論賽,主題是“開卷是否有益”。

我們一、二組是正方,三、四組是反方。首先,由我們正方發言,我方一位同學先站起來說:“我認為開卷有益,因為很多名人都是因為從書中吸取了許多的知識,獲得了成功的啊。”反方的一位同學立即站起來反駁,舉出了一些因看書而殺人、行兇的事例。聽到這裡我也坐不住了,我站起來用我收集的觀點辯論:“儘管你可以舉出因看書而墮落,瘋狂,行兇犯法的事例。那這又能說明什麼呢?只能說明是看書的人自己本身心態就不正。那屬於心態問題,不能歸咎於書。難道有人拿刀殺人能怪刀不好嗎”我這一說反方無話可說了,只好把話題轉到了書本的內容不堪入目等等。

只見反方又有一位同學站起來說:“假設有種壞書,內容不堪入目,文章布局全盤錯誤,滿篇病句錯句錯字……直到沒有優點可尋,這樣的書我們也能看嗎?”。我又噌得一下站起來,激動得說:“但是你想過沒有,即使存在這種書,有人能看得懂嗎?會去看嗎?既然不會去看,那么連‘開卷’這個前提都沒有了,如何來談開卷是否有益或有害呢”

反方仍不示弱,又一個馬上站了起來……我們的辯論賽越來越激烈,越來越精彩。我也從這次辯論賽中知道了讀書自然有好處,但是還是要選對自己有益的書來看的道理。

篇二

開卷是否有益,大家想過這個問題嗎?

如果說,開卷使人進步,那么三國時的呂蒙最能證明這一點。呂蒙從小就沒機會讀書,後來身經百戰。有一回吳王孫權對他說:“你現在都掌權管事了,要好好學習,求得進步啊。”呂蒙聽了孫權的勸告,努力學習,進步好快。以至於與魯肅見面時,魯肅感慨的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你以不是當年在孫權下的呂蒙了。”

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多讀書,就會增長知識。愛迪生不就是一個例子嗎?他讀了很多書,從中得到了啟發,又進行了大量的實踐,才發明出來電燈。

我過漢代劉向曾說過: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愚。但大家想過沒有,書是藥,那么藥也分兩類:⒈是良藥能治病;⒉是毒藥能致死。第一類指得是好書,第二類指壞書。當大家看了壞書時就像吃了毒藥,就毀了你的前程。這樣看來,你們又怎能說開卷有益呢?比如說一個心術不正的人看書,不管看什麼書,他吸收的總是不好的語言和思想。相反,是一個素質極好的人看書,他就會有選擇性地看書,而且還會去吸取精華,把好句好段和好的思想吸收了,不好的語言和思想就會被他像廢物似的被拋棄。

人們常說:“開卷有益,看書有益。”但是,仔細一推敲,這種說法也不完全正確。還有些人被書中的一些情節所吸引,模仿書中的人物,有時還會走向犯罪的道路。這不是看書害了自己嗎?

英國作家菲爾丁所云:“不好的書也像不好的朋友,可能會把你戕害。我認為:如果盲目開卷,未必有益。如不加選擇地開卷,總會事倍功半,害多益少!所以,我希望大家切記,開卷是未必有好處的,因為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也沒有一本書的內容是全部正確的。

篇三

古人云:“開卷有益”,那么開卷是否真的有益呢?今天,老師就圍繞這個主題,開了一次討論會。

首先,老師在黑板上寫好討論會的題目,然後派兩個代表抽籤。我們的代表抽到反方。只聽老師一聲令下,激烈的討論會便開始了。正方先發言,剛一開始,就給了我們一個下馬威,說:“劉開渠說過,書是人類精神文明的結晶。的確,書籍是人類在經過不斷探索`實踐`創新的過程中知識的總結。我們不懂`不知道的東西可以從書中獲取,它能使我們增長知識,開闊視野,它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正方的觀眾奉送有的鼓掌,有的拍桌子,有的歡呼起來。

我們反方也不甘示弱,反駁說:“劉向說過,書猶藥也,那么藥肯定有兩種,一種是良藥,而另一種則是毒藥,良藥可以伴你前行,而毒藥則會使你看少兒不宜的書,不能自拔。”我方同學更使勁鼓掌。

正方又反駁道:“我們已經XX年級了,有自控能力,所以我們認為開卷有益。”正方觀眾們又鼓起了掌。

我方毫不氣餒,說:“有些同學,不會選擇時間看,上課看閒書,導致學習成績下降。”

老師部:“誰呀!”…….

我方同學一下子轉過身,邊指邊說:“潘xx!”…….

激烈的討論會就在我們的歡呼聲中結束了。我總結了一下,如果要真正實現“開卷有益”的話,只有明確目的,有選擇地讀,還要注意讀書的方法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