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議論文:責任≠庇護

隨著時代的變遷,各方面的日新月異。與此同時,孩子們享受的待遇也高的令人咂舌。父母只是一貫的的為孩子提供好的成長環境。他們本以為自己為孩子盡到了所有的責任。可是,真的是這樣的嗎?

一位非常出名的台灣醫生有一個獨子。在每次晚飯後,他都會語重心長的對兒子說:“你要壯志在胸,切不可耽誤你的完美人生,我已經為你畫好藍圖:進的學校,然後進的醫學院……”這樣的做法果真功效不凡,兒子不僅聽話乖順,而且聰明過人。可是,到了大學有一項規定:每一個男孩必須服兵役一年。本來這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但對於被兒子未來的絢麗贏得滿眼通紅的爸爸來說,這實在是一個巨大的損失。在兒子出門的時候。他惋惜的說:“這算是在完美人生中減去一年吧。”天有不測風雲,醫生聽到了一個訊息如晴天霹靂:兒子不幸在軍營身亡。

兒子的不幸身亡真正的原因是什麼?是醫生在為兒子畫藍圖時,忽略了風吹雨打,忽略了雲霄雨霧,忽略了陡峭山峰,忽略了激流……

這是10年前發生的真實故事,可是細細想來,難道這樣的故事,不還在悄悄醞釀,發酵,升溫,時時有可能重演嗎?

當務之急,父母們要改變自己對孩子負責人的方法,讓孩子嘗試去拼搏,去競爭,去受挫。因為頑強的鬥志和毅力都是在身經百戰的歷練中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