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三十年巨大變化

改革開放30年,一切跟現在都很不一樣了。

在三十年前,人們穿著十分樸素單調,只有一些簡單的款式,基本上都是粗布衣服,顏色主要是灰、黑色,而且買布還要布票。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服飾美麗多彩,個性張揚,款式新穎,充滿了無盡的活力。看到這兒,我想到了自己,我媽媽幾乎每年都會給我買新衣服,而且多是名牌。

我們的穿著在變化,飲食也有十分大的變化。在改革開放前,外出吃飯必須有糧票,飯選單一,糧票也是定量的。人們飢一頓飽一頓,好多人嚴重營養不良。如今,在我們的飯桌上,隔三差五就會有雞呀、魚呀。人們不但吃得好,還吃得有營養,色香味俱全,綠色食品已經成為人們餐桌的主流。媽媽經常教育我要節約,她又感嘆著她像我這么大時,只有煎餅,餅乾一年中只能吃幾回,哪像我現在整天零食不斷。

以前,一般人都住一些破破爛爛的房子,全部都是用瓦做的。屋裡很樸素,家具也是木或石、銅做的,並非象現代這么豪華。全都是平房,沒有超過6、7層的高樓大廈,家裡只有大廳和臥室、櫥房。以前的廁所不叫衛生間,叫茅廁,只是用兩塊木板搭著。如果,家門口有一輛腳踏車,就已經算光榮了,以前的腳踏車跟現代的跑車一樣有名.改革前的物品非常便宜,一分錢就能買到一大碗的面。人們做飯時,那些鍋約有一平方米大!炒菜的鏟子都是用一個大木柄和一塊鐵板做的,不過,它雖然粗糙,但可一用十幾年呢!比現代精緻的鏟子耐用多了。以前,買東西不是直接用錢買的,是用肉票、菜票、糧票、布票.....

改革前,很少人家裡有電視機,電視機還很小,是黑白的,只有不到五個台。一般家庭都沒有電冰櫃、洗衣機,就算有,功能很少,更別說現代化的的電器。

交通工具也在人們的生活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三十年前以步行為主,二十年前以腳踏車為主,十年前摩托時代,現在汽車滿街跑,公共運輸也便利了。 

改革後,一切都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房子從一些矮小的平房變成了有十幾層到幾十層的高樓,房子裡的家具各種各樣,上面還有很多精美的雕刻一些。老爺車到一輛輛豪華的轎車和跑車。車裡的功能非常多,有冷氣,導航儀.......現在的電視的品種更多,而且螢幕還很大。又是液晶,畫面非常清晰,一般都超過70個台,有的還有兩百多個台呢!現代,還有一種電器叫“電腦”電腦的功能很多,可以跟別人聊天,可以打文稿,可以查你想知到的任何資料,無聊時,還可以玩玩遊戲,用電腦寫信可方便了,一般到郵局送信到達目的地至少要不3、4天遠的要3、4個星期,有的還要3、4個月,用電腦發郵件,在遠也只要3、4秒,而且還節約紙張,不浪費資源。

XX年春節,遼寧省260萬農村中國小生又迎來了開學的一件大喜事:國家實行免費義務教育,農村孩子再也不用自己花錢買課本了!

對於農民來說,給他們的每個孩子每年免除四五百元學雜費和課本費,相當於政府又免除了一次農業稅。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這句感人至深的口號表達了人們的心意。免費義務教育使人們的心愿變成了現實。

以往,每逢開學拿著雜費,書本費到學校報到,歷來是學生們的“規定動作”。但從XX年春季入學開始,這一“規定動作”逐年發生了變化。.

改革開放30年,一切跟現在都很不一樣,生活在現代的人已經算幸福了。這30年,經過改革開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找到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