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偷”的看法

偷,也許是一種罪惡,也許是一種樂趣,也許是為了養家餬口,也許是為了劫富濟貧,也許……。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雖然有些道理,卻不是百分之百正確,我的看法是:偷有“惡偷”、“樂偷”、“義偷”之分。

“惡偷”是指有人為了自身的利益而無惡不作,燒殺掠搶,謀財害命,這種偷是罪惡的,是無恥的行為,但也有例外,一些人不是心存歹意,作惡多端,而是窮困潦倒,百無生計,雖然是情有可原,其實質與惡人不同,但畢竟是幹了壞事。

“樂偷”顧名思義,是所謂的“偷著樂”,這是毫無罪惡可言的,無論古今,很多孩子都做過。孩子們瞞著長輩乾自己喜歡做的事,是長輩不答應但自己卻愛不釋手的事,他們身上沒有罪惡,反而有一片童真,天真爛漫,也難怪大多數家長不理解,他們心中的童真已是風捲殘雲了。這種“偷”雖然可以讓人快樂,但是不能太過分,如果不能恰到好處,瞞著長輩為非作歹,興風作浪,那就會變成“惡偷”,就失去了真正意義的快樂而轉為罪惡。

“義偷”是指劫富濟貧,替天行道。殺貪官污吏,救濟貧困百姓的好漢行為,水泊梁山最為典型。這種“偷”要一分為二地看,從統治者方面看,這無疑是造反,幹這種事的人不是惡賊還是什麼?而從黎民百姓角度來看,幹這種事的人無疑是愛民如子、保衛百姓的豪俠義士。

人們對於“偷”多少有些誤解,我們要善於將偷看成兩面,不要再加以誤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