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理

最近看了一篇故事,說得是公司公開招聘職員的事。經過一系列嚴格的考察和考試之後,公司從眾多的應試者中選中了前十名。一名青年見榜上沒有自己的名字,羞愧難當,吞服過量安眠藥,由於家人發現及時而被醫院救了下來。後來公司發現,這位青年的考試成績名列前茅,但由於電腦程式的瑕疵,才導致這位青年落選。湊巧的時,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不同的4個國家。日本的公司得知此事後,認為這點挫折都經受不了的人,不能聘用。美國有許多律師建議,這位青年應當到法院起訴,要求這家公司賠償精神損失費。德國青年的家長則認為,公司工作作風如此差勁,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因此拒絕聘用。中國的家長在得知公司願意聘用這位青年後,給公司送來一面錦旗,上面寫著“知錯即改”四個大字,對這家公司表示感謝。同樣的事情,不同的結果,似乎各有各的道理。那么“理”到底在哪裡,誰是誰非?筆者認為,這位青年對待此事的態度當然不對。從公司利益角度考慮,日本公司並沒有錯,問題是公司沒有承擔自己相應的責任。美國的法律制度最成熟,所以才有狀告公司一說。我非常贊成德國家長的作法,看得更加長遠和仔細。在皇權至上的中國,在勞動力市場供大於求的中國,中國家長可能認為他們的做法相當明智。因此,美國律師和德國家長的作法值得稱讚。如果說日本公司有點理的話,則中國家長的“明智”則在外國人看來,簡直是荒唐至極。退一步講,中國的家長又有什麼辦法呢?在一個人家統治的範圍內,你拿著人家訂製的“道理”跟人家論理,豈有不輸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