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智慧的使者

“教師—智慧的使者”,是青山老師在他的“教海拾貝”中,發布的第1篇文章。文章開篇寫道:“孩子是一塊待開發的土壤,飽含希望,蘊藏潛力;孩子是浩瀚的宇宙,充滿神奇,期待發現。”接著,筆鋒輕輕一轉,“作為孩子的引路人,首先應該是知者;作為靈魂的塑造者,更應該是智者。”然後,文章通過層層推理,得出了“教師要有心智,教師要有理智,教師要有機智”的“3智”觀點。

文章對“心智”是這樣描寫的,心智如一顆晶瑩剔透的鑽石,它來源於炭卻又不同於炭,教師心中的炭,是用來激發希望,點亮童心的。多么恰當的比喻,多么深邃的哲理。

請看他對“理智”的引入,面對一院的雜草枯樹,請且慢下手!因為冬天的小苗醞釀著春天的翠綠,夏天的枯騰孕育著秋天的果實”……“教師要有耐心和寬容心,理智地對待幼稚,平等地看待弱小。”……“作為國小教師,如若不然,將射殺星辰,撲滅光亮。”哪位老師,誰還願意置若罔聞,成為千古罪人?

請聽他對“機智”的評述,“精彩沒有預約,精彩是意外的收穫,精彩是教師和學生溝通時對障礙的突破,如平靜的河水突然遇到障礙,難免濺起浪花,但浪花可以衝垮障礙。而要駕馭精彩,就得倚賴機智。”最後,文章得出的結論是:“教師要用心智去打開智慧之窗,教師要用理智去引導學生走向智慧之路,教師要用機智去挖掘學生身上無窮的智慧。”您說,教師不是智慧的使者,是什麼?

文章構思巧妙、比喻貼切、行文流暢、文字精美,全文層層推進、推理嚴密、說理透徹、論述有力。文筆優美來自不斷沉積,觀點正確來自品行端正。為了孩子,青山老師心智兼用,用足了理智,充滿了機智。我為青山老師加油,我為文章觀點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