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嗎

在人們看來這一定是不可能的是,可我說這不僅可能,而且是一定的,因為“一份積累+一份勤奮=一份收穫”。對嗎?

看,我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他雖然聰明過人,但從不提及自己的天分,而把比聰明重要得多的“勤奮”與“積累”作為成功的鑰匙,反覆教育年青人,要他們學數學做到“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經常鍛鍊自己。

他頑強自學,每天學習達10個小時以上。他用5年時間學完了高中和大學低年級的全部數學課程。雖然落下了腿部的終生殘疾。20歲時,他以一篇論文轟動數學界,被清華大學請去工作。並且在學術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咱們再來看看愛迪生,他的文化程度極低,對人類的貢獻卻這么巨大,這裡的“秘訣”是什麼呢?他除了有一顆好奇的心,一種親自試驗的本能,就是他具有超乎常人的艱苦工作的無窮精力和果敢精神。當有人稱愛迪生是個“天才”時,他卻解釋說:“天才就是百分之二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八的汗水。”他在“發明工廠”中,把許多不同專業的人組織起來,裡面有科學家、工程師、技術人員、工人等總計100多人,愛迪生的許多重大發明就是靠這個集體的力量才獲得成功的。他的成就主要歸功於他的勤奮和創造性才能。

愛迪生廣泛地閱讀,不斷地追求知識,積累更為豐富的知識。隨著歲月的流逝,時間長了,上底特律的圖書館去看書成為愛迪生十分開心的事。不論颳風下雨,也不論身體多么勞累,他都堅持不懈,從不耽誤。這正是為他以後的發明創造打下了堅實、牢固的基礎,讓他開闊了視野。

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愛迪生一回到休倫港,就開始認真地做他的實驗。

雖然一天的工作已使他精疲力盡,但是一回到地下實驗室,他就忘記了身心的疲勞,埋頭做實驗,如果有搞不懂的地方,他就記在筆記本上,第二天再到底特律的圖書館去查找有關資料。

看看吧,就是這些偉大的科學家們也是遵照這既簡單又不簡單的“1+1=1”的公式來訓練自己,完善自己,督促自己,磨練自己的。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眾人皆知的科學家但我們可以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彩,為祖國盡一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