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話題議論文優秀範文

好好玩一玩【1】

幾乎有孩子的地方就可以聽見這么一句話:別玩了!快去做作業!快去學習!我很不滿!

讓我們來做一個人生簡論吧。三歲之前咱們不管,童年、少年時代我們為了未來所謂的成熟在學習,玩不了,美好的時光也就悄悄溜走了。青年時代要找工作·要成家,忙的很,玩不了。到了中年,要養家餬口,要為生活、工作奔波。老年雖然有了時間,但又有哪個老人能玩起來?所謂的享清福也就是一遍遍嘆息罷了。聽完了我的簡述,你有什麼感想呢?你也許會說:“現在學習不是為了將來過上好日子嗎。”此話說的不假,但你是否考慮到人生的盡頭?

人仿佛生來就要勞累的,特別是現在的中小學生,為什麼?因為他們有最好玩的心、好玩的性、最好玩的青春與活力!我並不是討厭學習,人是要想學就學,累了,就看看藍天白雲、聽聽蟲鳴鳥叫,或者與好朋友聊聊天,嬉耍一番,回味起來也別有情趣。人就要做到勞逸結合,做起事來就事半功倍了。我在此勸大家找個時間,拋掉一切煩勞好好玩一玩!

玩物得志【2】

《書·旅獒》有過這句話:“玩人喪德,玩物喪志。”確實,迷戀玩耍,不思進取,的確消磨了積極進取的志氣。可如今,玩物喪志早已成為了過時的預言。為什麼呢?答案很簡單,因為玩物得志。

玩物喪志恐怕單單只是針對於貪玩、好玩的人吧,為了娛樂,他們往往可以不顧一切,義無反顧地追求內心的歡樂。但玩物得志不同,它不僅僅是天才、怪才的特權,更是大多聰明人的思想雙翼。

因玩物喪志,反而不去把玩,所以失去機會,失去興趣,反倒不得志了!

因玩物喪志,反而逐漸丟失愛好,迷失自我,反倒毀了前途。

英國物理學家牛頓,小時候酷愛製作小玩具,如果他不玩弄這些玩意兒,他怎么會對科學感興趣,進而去研究呢?日後世界又怎么會誕生這位科學巨匠呢?

顯微鏡的發明者列文*虎克早期為某家公司做鐘點工,由於空閒無聊,所以把玩起了鏡片。如果他不把玩,他不去鑽研,又怎么會發明放大鏡,以及顯微鏡呢?我們又怎么會認識到這世間竟還有如此微小的事物呢?

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一生對昆蟲尤為感興趣。自小和昆蟲一起玩耍,還曾用積蓄買下一塊地,專門飼養昆蟲。如果沒有他對昆蟲的喜愛,沒有他生性的好玩,我們今天又何從談起昆蟲世界呢?

玩物得志。得到的是一份快樂,一份收穫,一個結果,一種興趣,更是一個成功的人生!

玩物得志,愛玩才會贏!

我們要知道:世間萬物自有許多奧秘,說玩耍是一種荒廢,那是你不會玩。真正會玩的人,往往玩物得志。更重要地是,他們可以獲得無窮的志趣,可以取得人生的完滿!

“玩物”≠“喪志”【3】

成語“玩物喪志”意思是說醉心於玩賞所喜好的某些事物就會喪失積極進取的志氣。但我卻不完全同意,難道“玩物”與“喪志”之間可以用等號來連線嗎?

早在幾百年前,英國有位著名的生物學家就創立了關於生物界歷史發展一般規律的學說-----進化論。他就是達爾文。然而你知道嗎?達爾文小時候並不愛學習,他經常曠課逃學,到森林中與小動物們一起遊玩,仔細觀察他們的生活習性,對此,老師和家長都無可奈何,認為他只有這樣了,不會有什麼前途。但是又有誰料到這位頑童長大後竟成了舉世聞名的生物學家呢?看來《尚書》中的“玩人喪德,玩物喪志”也不是完全正確的!

玩物要看如何玩,要會玩。如果在玩的過程中能進行思考研究,那么就能“玩”出“志”!達爾文正是在玩中進行了細緻的觀察與認真的研究,才“玩”出了著名的進化論。由此看來,“玩物”也能“得志”。

也有一些人能“玩物”而不“喪志”,這就需要他有極強的毅力。著名作家肖復興的兒子肖鐵很是迷戀於NBA,但他“玩物”而不“喪志”,知道把這方面失去的時間加倍地補到學習中去,照樣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因此,“玩物”不一定會“喪志”。

退一步說就算“玩物”會“喪志”,那么棄物就一定能得志嗎?看看當今社會,棄物的人大有所在,可是得志的人呢,卻屈指可數。就如有些大學生從小死讀書,除此之外什麼都不會,更不用說是玩了,這算得上真真切切的“棄物”吧,就算他們能考上什麼名牌大學,然而這也只是死讀書的結果,他們的動手能力極差,所學不能用於實際。他們的“棄物”在父母老師的眼中是勤奮,用功,可進入社會卻成了實實在在高分低能的“書呆子”,像這樣的人能說是“得志”了嗎?他們能成為社會的新鮮血液,成為祖國前進的新動力嗎?相信每一個人都會在心中打一個問號!

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目標、信念、學習方法和生活方式。或許,我們不能對某一種行為妄下斷語。有些人固然是玩物喪志,但那並不代表全部,只適合一些人,而還有些人,他們能從“玩物”中“得志”或“玩物”而不“失志”,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所以,“玩物”≠“喪志”,我們也不可單憑“玩物”而輕易否定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