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材料議論文

多數學生由於社會閱歷淺,認識水平低,閱讀範圍窄,寫作尤其是寫議論文,頗感困難,而閱讀優秀範文對提高學生的議論文能力有一定的幫助。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高考材料議論文,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高考材料議論文篇1

什麼是規則?是白紙黑字的法律條文,還是七大章八大節的校規?應該不是這些。當一個孩子在你身邊摔倒時,沒有哪條規則要求你必須把他扶起來,但你還是這樣做了,因為你心是有這樣一個規則:要幫助比你弱小的人,心中這種規則多了,道德也就隨之形成了。

規則與道德是相輔相成的。

沒有道德,規則是無法支撐一個社會正常運轉的,規則是人定的,如何嚴密也不能夠到“天衣無縫”。若沒有道德的支撐,規則是很容易被人鑽空子的。你說不許“隨地”吐痰,那我就吐到公園的長椅上好了;你說不許“亂塗亂畫”,那我就“認認真真”地給你畫上一排青面獠牙的小鬼,如何?事情若真到了那一步,恐怕就不是一口痰,一幅畫那么簡單了。律師們大可鑽法律的空子,憑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將事情弄得黑白顛倒,是非不分,只怕年年都要“六月飛雪”了。

沒有規則的社會更是要方寸大亂。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范促淹那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路不拾遺”或許還有可能,而“夜不掩戶”卻怎么聽怎么像一個美麗的神話傳說,當道德不足以約束人們的行為時,規則將會適時地補上這個漏洞。“個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聽上去是道德的淪落,但美國卻制定法律,要求你先把自家門前的雪掃乾淨了再說,至少不能讓路人被你家的積雪滑倒。這就是道德的底線——規則劃出來的。

理想的社會應是規則與道德並存的。規則約束著人們,使其不至滑出道德的底線;同時,道德也填補了規則的漏洞,使其更加完美。一個人被外在的規則和內在的道德約束著,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一個社會的規則與道德相輔相成,這個社會才能充滿希望。道德是通向美好未來的路,而規則就是路旁的燈,照亮我們純潔的靈魂,也照亮那條充滿理想的大道。我們將道德埋在心底,將規則挽在手上,勇敢地面對未來。

高考材料議論文篇2

致正在高三的你,美好的大學在向你搖擺著雙手。感嘆時光流年,今夏,我們高三了。

肩負著父母的期盼,擔任著國家建設發展的使命,但在這個壓抑而忙碌的季節里,偶然也會遇到的茫然使我不知所措。教室里赫然立著的倒計時牌鮮明的亮著那幾個大數字。時間在一天天減少,距離20xx年的高考也剩的不多了。一年的時間說快也不快,說慢就一瞬轉逝。在茫然中,或許應該及時走出困境,去迎接屬於你的黎明。這一刻,一切都在鞭策你。

縱觀歷史的長廊,無數人都在痛苦的風雨中鍛鍊後始成功。透過歷史的畫面,你是否看見司馬遷書桌上倚疊如山的竹簡,一部巨著《史記》,讓我們永遠記住了他的名字。他曾生活安樂,可在經受宮刑後,毅然矢志不渝,繼續筆耕,於是《史記》在風雨中永存。望著滄桑的古戰場,你是否可以看見孫臏取得一次又一次成功的戰役,一部傳世《兵法》,讓我們不得不對他讚嘆。他曾是朝氣青年,可在經受酷刑後,毅然拾起自信,不畏暴敵,於是他的神話故事永遠為人稱道。穿過香園小徑,你是否看見那消瘦的伊人,獨自守著窗兒,泣涕漣漣,愁緒不堪解。每當讀那宋詞,就讓我們想起了她的名字----李清照。她在飽經家仇國恨後,變得更加堅強,晚年的創作成就更令無數文人墨客驚訝歆羨。

歷史的風雨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真正的美好,中國如此,世界亦如此。你一定記得那美麗動人的女科學家居里夫人,她在丈夫辭世後毅然堅定對科學家的信念,堅定走完科學之路,最終成為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女巨人。你一定記得那疾病纏身的史蒂芬·霍金,疾病使他越挫越勇,最終成為科學界中的巨人。

你也一定記得曾經窮困潦倒的梵谷,在荊棘密布的叢林裡高聲歌唱,最終登上了美術史上的高峰。而現在,我們毅然記得千手觀音中的倩影,我們毅然為洪戰輝的風雨人生歷程而感動,我們依然為女排的愈挫愈勇的精神所折服。溫室里花香難吐,如果要實現心愿,必須披荊斬棘;安樂窩裡的雨燕無法展翅,如果要翱翔藍天,必須要減肥鍛鍊。任何人如果要走向成功的彼岸,必須走出安樂,勇敢的迎接風雨,甚至雷電,在曲折坎坷的人生之路上一路高聲歌唱。

賀舒婷的一篇《你憑什麼上北大》震撼人心,一個在高一被時光磨成繡的不能再繡的廢鐵,經過思想的掙扎與洗禮,終於開始鯉魚躍龍門,生活在那個小山村,生活在一個只有三個能考上二本的山村學校,更可笑的是那三天全是復讀生。壓力與阻礙可想而知是有多大。就是憑藉著要衝破這層阻礙的信念,於是,她開始奮鬥,經歷了與淚的鬥爭,與血的抗拒。最終,她,創造了一個神話般的故事:沒有什麼事不可能做到。古前,當下。

一個個的真實故事展現在眼前,自己現在受的這點小心酸算的了什麼:你還在為今天沒有遲到好吃的而不舒服么?你還在為今天遇到一些小事而計較的要死么?那你真的是還未長大。時間的痕跡已在高考倒計時牌上體現,我們的時間不多了,面對那場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試,你是否已經準備開始奮鬥了?因為我們也生活在小縣城,沒有大城市的繁花似錦,沒有大世界的紅燈綠酒。因此,唯有直面困難,克服高考這重大關,走出搭訕去,你品味外界生活的美好,去開闊自己內心的視野,去體驗文化交集的文學......號角已經響起,我們要亮出自己的寶劍,學習李雲龍的毅力,哪怕倒下,也要化成一座山,一座嶺。將來,你可以回顧自己所遺留下來的美好,隨手著作一片《你憑什麼走出大山》而聞名天下。

及時當磨練,振翅始高飛。千古於今,永當牢記。

高考材料議論文篇3

讓我們記住共同走過的歲月,記住愛,記住時光。——題記

獨自坐在空蕩蕩的天際下,於滾燙的開水中我聞得一陣卡布其諾的香氣。我愛極了咖啡,這又苦又甜滋味的品嘗,恍若一段長遠的人生旅途。

故人對我說,要有最樸素的生活與最遙遠的夢想,話語在我輕輕的攪拌中傳入耳中。

自出生以來,猶如這一壺白開水,單純無味。漸漸地,沖泡於這咖啡色的粉末中變得有滋有味,在慢慢地品嘗中,我們學習生活。而一路走到今天,我們都不容易。

務實的生活,在於一個有價值的人生,要有像咖啡般細細碾碎的每一個顆粒般的經歷,在涅磐中灼燒溶解,偶爾細細品嘗,然後冷暖自知。

我知道這個世界上時時刻刻都有比我們意想中偉大得多或者悲哀得多的事情發生。自汶川大地震以來,我的心一直沉浸在低谷,生與死,不過是一瞬間的事,這樣的苦痛,有如凹凸有致的碑銘鐫刻在生命線上,讓你抿著嘴,皺起眉頭,這樣苦味的咖啡,惟有自知。

史鐵生說:“孩子,這是你的罪孽,亦是你的福祉。”

哭泣與劫後餘生的慶幸,交雜著,融於這咖啡中。你看,生命對我們是吝嗇的,總是讓我們失望;生命卻又是慷慨的,總在我們失望後給予我們拯救。

我想,因了這生命的慷慨,我們必須尊嚴地活下去,就如同生命本身,尊重我們的存在。

我凝視這白瓷杯中的咖啡,又想起這位終生在愛與死之間作繭自縛的天才——維吉妮亞·伍爾芙。她的靈魂有著深刻的思想與錯亂。我恍如看見在春光明媚的蘇格蘭鄉下,矢車菊香氣的陽光鋪滿整個房屋,鵝毛筆與厚質紙張在摩擦,桌旁的咖啡輕裊地散發熱氣,她正寫著《奧蘭多》。

我的嘴角輕輕揚起,這個天才一生傳奇,終在疾病中死去。在她品完咖啡的苦與甜之後,剩下的也不過是一隻空杯子,這一生,死後也帶不走任何東西。

在這片狹小的天地,我經歷的,不過是尋常的人生;看見的,不過是平凡的世界。其實生活沒有那么多的故事上演,只是有愛,就是我們生活的全部意義所在。這咖啡的苦與甜是綜合的味道,咽一口,自己體會。

天空中不知什麼時候飛起了風箏,寂寞的鳥兒圍著它盤鏇,我伸出手遮擋夕陽刺入眼睛的光線,仿若明暗相間的幻象,想起這一路跌跌撞撞,忍不住眼淚灼熱地流淌下來。仰頭喝下最後一口咖啡,生活的余香留於齒間。

伍爾芙微笑著說:“讓我們記住共同走過的歲月,記住愛,記住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