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列式結構議論文

高中寫作教學最主要的內容是議論文寫作教學,議論文寫作教學花的時間最多,但是實際學生的議論文寫作水平卻普遍偏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並列式結構議論文,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並列式結構議論文篇1

生命中總有一些來來往往的人,就象我們走路時馬路上的那些過客,有與我們背道而行的,也有與我們走向同一個方向的。

與我們背道而行的也許我們轉瞬即忘,也許在生命中的某一天裡,我們也還會偶爾地想起一些模糊的影子,但只是偶爾地想一下而已---他們在我們身後已經越來越遠。即使因為某些原因又重新回來,可是因為相隔的太遠,再努力恐怕也難以追上了。

那些與我們同行的,有的與我們擦肩而過,有的也許會陪我們走一段距離,但時間都不會太長。人生的道路上岔路太多,在每一個路口我們的選擇都會不同,你選擇了這條路,他選擇了那條路,於是只有分手。新的道路上,當然還有新的同行者,可同樣還會有新的岔路口。

也許我們選擇的本該是另一個路口,可路的那邊,我們卻看到了一個駐足等候的人,竟是在我們夢裡出現了千百遍的那個人啊,我們驚喜的跑過去,以為他在等我們,可後來才發現他等的卻是另一個人,或者根本就是我們認錯了人。然而回頭已經不可能,我們只能沿著這條我們並不想選擇的路走下去。

有時在路上,我們也想停下來等等某個人。但等來等去,那個人總是不來,或者終於等來了,不是人家熟視無睹的走過,就是人家早已有了另一個同行者。我們只好一個人重新上路,沿路的風景也許會因此而好長時間都不想好好欣賞。

我們期盼有一個人能與自己一直走下去。人生的路上有風有雨,有溝有坎,還有一些能吃人的豺狼虎豹,我們多么想有個人能幫自己打一下傘,扶自己一把,或者來了豺狼虎豹的時候能一起並肩作戰。可這樣的人總是太少,一生能碰上一個就是我們的幸運,我們把他叫做知心愛人。因為有他,感覺自己不會老,不管走多遠的路都不會累。

更多的是那些僅僅陪我們走一小段距離的人,那是我們的朋友,我們同樣感謝他們。他們陪我們走過了某一個難關,或者僅是在一段風景不錯的旅途上,一起笑了一會,我們同樣感謝。

就這樣走著,那么長的人生歲月就過了。

回頭看看---陽光暖暖的照著,微風徐徐的吹著,身邊來來往往的人,有多少擦肩而過的,有多少是刻骨銘心的?其實都已經無所謂,人生的旅途大部分還是要自己走過的.....

並列式結構議論文篇2

三人進店買水,各有所好。一位偏好味甜的果汁,一位偏好苦中帶甜的咖啡,還有一位偏好味淡的礦泉水。

曾有人說過:同樣的花能在不同人的心中開出不一樣的花朵。是啊,對飲料的喜好都有所不同,何況身處紛繁複雜的大千世界中的我們呢?可見,認識真是豐富多彩的啊!

這在美學領域尤為明顯。對於美的欣賞,確乎在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你可以讚美雅典神廟的莊嚴於恢宏,也可以慨嘆如今神廟的荒涼與殘破;你可以展眉雅典娜身體絕倫的美麗與和諧,也可以驚嘆於她斷臂給人帶來的無窮的想像力;你可以沉醉於《命運交響曲》的激昂雄壯,也可以細細品味每一個音符間傳達出的震撼人心的和諧統一。美的宇宙是如此浩遠遼闊,任你在其中馳騁翱翔。沒有一個太陽吸引眾星圍繞轉動,只有滿天星星為你扮靚夜空。

與美的宇宙一樣,日常生活中的認識也是豐富多彩的,只不過認識的深度與廣度有所不同罷。柯南道爾曾與朋友一起露營。深夜,他們支起帳篷,鑽進睡袋安然入眠,幾個小時後,朋友被一陣猛烈的搖晃驚醒,迷迷糊糊地爬起身來,只見柯南道爾直直地看著他,問道:“你看到什麼了?”朋友抬頭望了望,只見繁星滿天,煞是美麗。朋友於是贊到:“好美的星空啊!”柯南道爾猛地拍了下朋友的腦袋:“笨蛋,沒看見我們的帳篷被偷了嗎?”柯南道爾的認識源於他平日的注重細節,而他的朋友卻對帳篷被偷視而不見,充分說明了生活中人們的認識往往不盡相同。但認識也有深淺之分,有著對事物本質的趨近與疏離的區別。

認識最繁多、最難辨真假的莫過於思想界了。幾千年來,思想家們各執己見,爭論不休。於是便有了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關於理想論的分歧,有了浪漫主義學者與理想主義學者關於意識的爭論,有了薩特與加繆關於存在主義的不同看法。但是,縱然這些思想紛繁眾多,認識如此豐富多彩,唯有其中各自的精華相互交融,才能形成推動歷史前進的一份推力,才能使歷史不斷向前進。

認識是豐富多彩的,它們就像一叢鮮花,互不相同而又奼紫嫣紅;它們就像一株參天大樹的根系統,各有其狀而又有深有淺;它們就像一條條小河,各自奔流終歸於大海。這個看似大同的世界裡,其實包含著許許多多的大不同。認識因世界而豐富,認識因世界而多彩!

並列式結構議論文篇3

中國是文明古國,讀經閱史、搬文弄墨之風源遠流長,文人行徑也極為世人關注。“讀書破萬卷”、“文如其人”諸說頻見史書,流傳於世,觸感世人。

宋太宗趙匡胤閱讀《大平御覽》時感言:“開卷有益,豈徒然也”。從那以後,“開卷有益”成了婦孺皆知的成語。其益在於:益於識字作文,益於借鑑先輩忠言良訓,好自為人處世。劉向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然而,浩瀚書海,容清流也納濁水。固然有開啟智慧,增廣見識的好書,也有吟風嘆月、毀人意志的閒書,還有傳播黃毒、叫人奸詐的壞書。因此,須“善讀”方可“醫愚”。反之,不加選擇的“開卷”,反會愚上加愚。前人言:“凡讀書須識貨,方不錯用功夫”、“盡信書不如無書”,斯言善也。

諸葛亮《戒子書》云:“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縱覽歷代文人巨士,無不是涉書海攀文山後勵志伏案而終成其才,故不波蘭群書,則難以成文。賈島言“”兩句三年得,一吟淚雙流”。曹雪芹經“十年辛苦”始成《紅樓夢》。“詩聖”杜甫窮困潦倒,“囊中羞澀,留的一錢看”。南宋詩人陸游在下雪天悲嘆“不衾歲久真如鐵”。宋應星寫《天工開物》時,“傷哉貧也!”蕭軍、蕭紅窮到揭不開鍋,仍奮筆疾書,各自寫成《八月的鄉村》和《生死場》,轟動當時中國文壇。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筆耕之苦,凡文人無不經歷。無數人在文學陣地上辛苦筆耕一生,樂得其終。人窮志不短,文人之“至寶”。

讀書苦,作文難,做人更難!!!

馬謖“飽讀兵書”,卻逃不了兵敗街亭,人頭落地的厄運。歷代“文字獄”屈死多少說真話、寫真事的英才!另有某些好開卷弄文者,筆下慷慨激昂,行將起來卻大相逕庭。宋徽宗政和五年頭名狀元秦檜,可謂“才華卓絕”,卻變節為奸,遺臭萬年,是為史鑑。故為人須德才兼備始敢稱俊傑。

縱觀古今,“開卷”不可濫,作文須不惜窮苦,做人能行如其文,方能令人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