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議論文作文題目大全

中國自古以來都很重視寫作技能,議論文是考生在高考中常用的文體之一。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考作文議論文作文,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高考作文議論文作文:欲速則不達

一位畫家幼時興趣廣泛,極強的好勝心使他急於求成卻已無所獲;玉米數目極多,想要一次性收穫,其結果只能是相互擠壓,無一掉下,而一個一個放入卻都可滑落。這則故事告訴我們:“欲速則不達”,只有踏踏實實地走好每一步,才會到達成功的彼岸。

每一成功事例的背後,都有著一次次的嘗試與一次次的失敗;成功,是醞釀了一次次的累積最後噴薄而出的朝陽,沒有夜的暗,何來日的明?十年磨劍,那個聽聞雞叫便起床舞劍的痴狂少年,最終成長為成熟內斂的一代英雄;三十年寒窗,那個老當益壯始發奮的老者,最終成為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文壇奇才。舊時杜子美提出“安得廣廈千萬間”的願望,不也是時至今日才實現的夢么?由此可見,只有經過時間的累積,才能實現理想,叩開成功的大門。

還記得嗎,那個衣索比亞的民族英雄,曾蟬聯馬拉松冠軍的赤腳小伙貝基拉,在近十年殘酷的赤腳奔跑訓練中,他始終堅定執著,最終他收穫了成功。這說明,成功是需要毅力的。多少人因面對無止盡的征程而心懷畏怯?多少人在漫長的旅途中自己放棄前行?人人都懂得欲速則不達,而真正能十幾年如一日苦練書法的有幾個王羲之,真正能熬住寂寞痛苦,瀝盡心血著一曲紅樓的有幾個曹雪芹,真正能不辭勞苦一生講學只為實現自己思想的有幾個孔子?不要絞盡腦汁地去尋找成功的捷徑,這是不現實的,只有一步一個腳印,堅定前行,才能成功。

同樣的,好酒陳釀的時間越長越香醇,音樂譜寫得越久越唯美,成功醞釀的越久越輝煌。司馬遷為著《史記》,用近三十年遍訪古蹟,廣交天下豪傑,終成“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李時珍一生遊歷山水,走遍名山大川,閱盡奇花異草,終成一本《本草綱目》;釋迦牟尼修行多年,終在菩提樹下修成正果,從此佛教道義傳遍天下;居里夫人十幾年尋找放射元素,含辛茹苦,終在幾十噸煤中找到幾克放射元素……如此事例,不勝枚舉。

騏驥千里,非一日之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朋友,請牢記欲速則不達!請在泥濘的小路上留下你堅實的腳印,在歷史的書頁里留下你泛黃的足跡。堅定向前,成功就在不遠方。

高考作文議論文作文:網路捐款,先思而後行

網路信息傳播迅速,我們從各種網路平台上可以看到許多重要的新聞事件。對於一些重大事件,我們也可以在網路平台上發表自己的言論和看法。而且一些有需要幫助的人也可以在網路平台上發起求助,其中網路捐款是最常見的,我們可以在朋友圈或者是微博上看到一些生活困難或者是需要治療疾病的人需要我們的幫助。雖然個人的微薄之力不算什麼,單絲眾人拾柴火焰高,把網友們零碎的捐款集中在一起也是一筆可觀的費用了。雖然網路捐款讓很多有困難的人得到幫助,但是也有人藉此欺騙捐款,那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首先我們不能盲目跟從,要學會自己分辨真假。去年我們的朋友圈曾經被一條推文刷屏了,這條推文是一位父親為自己的女兒治療白血病的醫療費的一篇文章。有很多人見到朋友圈被這條推文刷屏,連看都沒看就轉發了。這篇文章獲得了超高的閱讀量,引起了人們對小女孩的關注,他們紛紛為小女孩慷慨解囊。但是當大家更加深入的了解這件事後,發現事情似乎與他們想像中的有點不一樣。小女孩的父親其實是有經濟能力承擔醫藥費的,而且還故意誇大了小女孩的醫藥費。這樣的真相真的讓給予過小女孩幫助的人感到心寒,沒想到自己的善心居然被人利用了。所以我們不能輕易地相信一些愛心捐款,一定要先分辨真假,再進行捐款,不然我們的善意就會被用來滿足某些人的私慾。

我們也不能因為某些欺騙捐款的人,而停止對真正有需要的人的幫助。像楊震人面對巨額醫藥費時,她拒絕了網上為她募捐的醫藥費。她認為如果自己家的錢夠用,她就不能心安理得地用這些募捐的錢。楊震人病好了後,儘管她花光了家裡所有的積蓄,她仍然堅持把捐款還給慈善機構。同樣是安心捐款,真正有需要的人堅持用自己的所有積蓄去承擔一切,而有能力承擔的人卻想著從中獲得更多利益。

網路上的信息良莠不齊,當我們在網上看到一些明顯是虛假求助訊息時我們也可以聯繫管理員刪除這些虛假信息,以防更多的人中圈套。我們一定要打擊這些虛假的網路捐款,那些貪婪的人才不會繼續的猖狂下去。當人們看到過多的求出而無動於衷時,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卻得不到幫助,所以我們一定要先思而後行,讓那些貪婪的人無機可乘。

高考作文議論文作文:聖人之言

翻開《論語》,通篇的名言佳句警句讓人回味無窮。“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使人懂得了一去不復返的時間的珍貴;“小不忍則亂大謀”,讓人學會了欲圖大業,必先忍耐;“生命至重,貴於千金”,令人明白了生命無價……一本《論語》包含了通俗卻又深邃的哲理,是留給後人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思想寶庫。

《論語》是孔子與其弟子的語錄結集,是儒家重要經典之一,是儒家的“根”。它包括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等部分,而著重論述強調了倫理和教育。思想深刻,內容豐富,雅俗共賞。

談起《論語》,我們自然會想到儒家的始祖孔老夫子。孔子是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生活的年代,雖然據今已有兩千多年了,一捧起《論語》,他那慈祥而嚴肅的面孔,花白的鬢髮,縷著長長的鬍鬚沉思的神態就浮現在我們眼前。他少年時代貧賤而好學的精神感動著我們,激勵著我們;他孜孜不倦地引導人們走進浩瀚無垠的知識海洋。他的為政以德的政治主張,性近習遠的教育理論,對中國的封建社會有著積極的影響。孔子的思想境界高入雲端,明如皓月,淨如白雪。

我由於尚未成人,生活閱歷和知識淺薄,對《論語》的一些內涵似懂非懂,但我仍對《論語》愛不釋手,在夜晚,在月光下,在書桌前,我常常聚精會神地翻閱著書中的精彩語錄,如饑似渴地吮吸著著作中的精髓。

子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不恥下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智也”,“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些字裡行間中表達的好學不倦,親愛友人,修身善養的意義,這些看似淺顯,實則深刻的至理名言佳句,餘音繞粱,代代相傳。

宋代學者趙普曾經說過:“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不僅對華夏這個泱泱大國的文化和傳統有著巨大的貢獻和影響,也對整箇中華民族文明的推進起著重大的作用。從漢代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一直到清末,上至皇帝大臣,下至黎民百姓,深達治國安邦,淺涉為人處世,《論語》無處不在,《論語》惠及四海。

《論語》不愧為“聖人之言,行身之則”。

自然,由於歷史的局限,,《論語》中也不可避免地有其糟粕和消極的一面。人終究是人,誰能要求人(即使是聖人)成為超凡脫俗、至善至美的神呢?更何況是生活在兩千多年前的人呢!

環顧當今社會,經濟科技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日新月異。而在這同時,人們也越來越向“錢”看了。“聖人之言”拋擲腦後,“有錢能使鬼推磨”日趨盛行;“行身之則”少人顧及,“及時行樂”被津津樂道。一部分人浮躁,迷茫,自私,冷漠,懶於讀書,得過且過,生活無目的,無追求。

放眼看去,在茫茫人海中,如今還有幾多人在誦讀《論語》呢?在到處歌舞昇平、燈紅酒綠的紅塵中,還有幾多“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情操呢?兩千多年過去了,還是那輪明月高懸,還是那波浪花翻滾,還是那盞燈火閃爍,但有多少人在萬籟俱寂的夜晚,徜徉在《論語》間?

高考作文議論文作文:正確“抑惡”

今年四月,”快遞員遭北京轎車主掌摑”事件引發熱議,該轎車主的行為固然不對,網友聲討車主也無可厚非,可車主已經道歉,網友卻仍不依不饒,甚至對他進行人肉搜尋,我認為這是不正確的抑惡方法,體現了一些網友精神文明的缺失。這是人們對別人錯誤的不正確,不理智認識和自身素質低下,社會風氣不佳的體現。

就如前幾日沸沸揚揚的王寶強離婚案。幾乎輿論一邊兒倒的指責馬蓉。網友們群情激奮,網上罵聲一片,更有甚者,捏造DNA鑑定以證王寶強之子並非親生。仔細想來,馬蓉出軌自然不對,可網友們大肆辱罵捏造事實又是否正確?人們究竟是為了聲援王寶強?還是為了滿足一窺明星隱私和蹭熱度上頭條的願望?這樣的做法非但沒有弘揚懲惡揚善的目的,更顯示了捏造者人格的卑劣和世風日下的社會風氣,而體現了自身素質的低下,道德文明的淪喪。

如是,非乃正確抑惡之道。

為什麼我們不能正確的對待“惡人”呢?從古至今,由中到西,多少先賢為我們做出了榜樣,三皇五帝之一的舜,面對繼母和弟弟多次陷害,他始終包容他們,隱忍他們;東漢的陳實,發現梁上君子是因貧困所迫,於是便放他遠走;藺相如對廉頗“引車避匿”換來趙國十年太平;諸葛亮面對關羽和張飛兩兄弟的挖苦,也能泰然處之;而近代中國為促和平,放生蔣介石,更是使西安事變成為千古美談……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人們正確對待了惡人。正是因為舜的寬容博大之心,才使他成為了千古的賢王;正是因為藺相如高尚無私的崇高精神,才有了趙國十年的安定團結;正是因為這種“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寬廣的胸襟和豪邁氣度,才有了中共如今的輝煌。

我這裡說的寬容,不是對惡勢力一味的屈服隱忍,那是懦弱,不是寬容。我這裡說的寬容,是高尚博大的氣度,是擁有正確價值觀的精神文明。擁有這種精神文明的人,雖不至於像先賢們一樣以德報怨,但至少不會有人肉搜尋,不會有捏造DNA,不會有這些打著“抑惡”旗號卻彰顯自己低下道德的行為,擁有這種精神文明的人,會適度的發表自己對惡人的批評,體現的卻是整個社會國民素質的提高。

如今我國經濟水平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提高,而公眾的社會素質卻沒有達到與經濟水平相適應的程度上。而對待“惡人”的態度,則是對公眾素質道德的重要體現。我認為,提升個人素質,培養高尚不俗的氣度,這才是正確抑惡的不二法寶。

願我們每個人都能正確“抑惡”。

高考作文議論文作文:銘記中國傳統,向未來出發

社會在不斷地進步著,人們也不斷地跟隨著時代的步伐緊追不捨。但對於不少年輕人來說,若沒有日曆的提示,一些傳統佳節是哪天都可能不清楚。有些中國傳統的節日卻被人們早已忘卻,而西方的節日竟得到不少人們的熱捧,令人最為驚嘆的還是人造節日也成為了大眾購物消費的狂歡節。對此,我認為,人們在緊追時代步伐的同時(指過西方的節日和人造節日),不要忘了中國傳統佳節的起源、內涵、習俗,更要把中國的傳統節日發揚光大。

不可否認,越來越多的人都會拿中國傳統佳節的習俗與西方節日的習俗進行比較,也從中認為中國傳統佳節習俗遠遠不及西方節日習俗的新鮮,從而更偏向於西方節日的習俗。也的確如此,有些人也常常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嘛”!但形容在此時,我認為身為中國人的我們都應該舉起雙手毫不猶豫地反對。畢竟我們是中國人,“中國”是我們的祖國,我們更不應該拿自己國家的節日與西方節日進行對比。作為中國人,即便崇洋媚外,也應該把祖國的節日時常掛記於心。

毋庸置疑,中國的傳統佳節是獨特的,不僅擁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充滿著燦爛的青春。可否還記得曾經的中國被八國聯軍侵華,不堪回首的一幕身為中國人的我們是否還有印象?那狼狽的場面,雖然已經過去了,即便已成為歷史,但更重要的是身為中國人的我們應該要擁有一顆不忘國恥的愛國之心啊!也許很多中國人都嚮往著西方的節日,也仰慕著西方的生活,但這也並非不愛國。在我們緊追嚮往和仰慕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要時時刻刻把祖國銘記心中,時時刻刻都要有一顆敬仰的愛國之心。反之,如果大家都渴望著過西方的節日,把中國傳統的節日習俗忘得一乾二淨的話,這樣只會讓西方人

更看不起中國。所以說,在生活上也即便如此,面對外界的誘惑時,一定要不忘初心。

“中國”一個燦爛而璀璨的名詞,它包括著多少人民寄予未來和希望的心血,因此,我們一定要重視國家傳統節日的起源、內涵、習俗,並把國家的傳統節日發揚光大,更要時時刻刻擁有一顆愛國之心,讓中國向著已開發國家出發!

高考作文議論文作文:請給予考生溫暖的同情

上海一名參加高考的學生因為腳踏車壞了,而導致高考遲到被工作人員拒於門外,後來考生的媽媽求情下跪卻依然得不到考生進入考場的允許。因此,引發了人們對於規則與人情的爭議。從結果可以明顯看出規則使考生最終不能參加考試。對此,我認為工作人員的做法太過於死板耿直,很沒有人情味,他應該給予考生溫暖的同情!

不可否認,在生活中遵守事業上的規則固然重要,就像俗話說的:“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畢竟遵守規則是我們國家進步的基礎和前提,但是,有時無情的規則卻往往會成為壓迫人們心態上的一把銳刀。所以說,亦許是規則也好,也不應該太踐踏著現實的悲劇。

首先,工作人員的做法會讓考生產生消極的心態。畢竟每一位高中生在三年的學涯中“寒窗苦讀”都是為了博取這次高考上獲得的成就。他們用自己的青春去播種下生命的種子,就為了期待高考後自己命運的抉擇。而上海不能參加高考的這位學生也不例外,工作人員的做法或許會令這位考生心理受到沉重的打擊,輕者則自暴自棄,重者則想不開自殺……所以說,太過嚴謹地遵守規則反面反而會對人們有影響。

其次,工作人員的做法會影響考生未來的前途。在我們九年的教育義務後,最重要的就是高中三年,固然更重要是為了高考。許許多多的學生為了高考竭盡全力地拼搏,奮鬥,無謂就是希望一個奇蹟能降臨給自己,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更希望的就是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而如今的大學生已普遍廣泛地占滿了社會,在工作上也要求更勝一籌,所以說,高考後發出的光芒是所有考生心中最欣慰的成就感,相反,沒有參加高考的學生以後的生活及工作更是難以想像了。

其三,倘若我們做到“將心比心”,人間的真情也就自然而然地多一些了。然而,生活中我們卻常常見到只會死板遵守規矩,在非主觀因素造成的情況下不會變通而使事情發展得不可收拾的事件也數不勝數。我覺得,在非主觀因素造成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將心比心,多站在對方的角度為對方想想,把規則理解為對人的尊重。

人與人之間需要有人情的規則,只有這樣,人與人之間才會更加和諧,我們的社會也會發展得越來越好。因此,我覺得工作人員應該給予考生溫暖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