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類議論文700字

當下社會各界越來越重視作文,特別是議論文寫作更是受到追捧,高考作文分值一再追加,各種議論文寫作研究不絕於耳。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辯證類議論文700字,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辯證類議論文700字篇1

我很喜歡那樣一 個比喻:"人是能思考的葦草。"也許思考就是那個讓人可以凌駕於萬物之上的台階。但也正是這思考的能力賦予了人類以思想,從而把人類置於了很多旭旭的境地,比如親情與真理。

我清楚地記得康德曾經說過:"有兩樣東西我越是思考就越感到無上敬畏之情:我們頭上的燦爛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這句鎊刻在人類思想史上的話語,也許很精當地為人類擺脫尷尬境地,提供了柳暗花明的一招堅持自然真理與思想的道德法則。也許這樣,人類才可以真正做一棵生長在自然之基上的能思考的葦草。

我相信人類在判斷認知事物的時候一定都會烙上思想感情的印跡,更何況是那樣一種與生俱來揮之不去的神聖感情。中國歷史長河中清風明月般的人物當然有,但是完全割裂親情毫無私念的例子又實在不算多。而我也許真的不太主張做一個冷血無情的人,否則世界沒有了感情,也沒有了色彩。

我很喜歡魯迅,喜歡他那橫眉下的犀利思想。先生一定可以算是一個深刻的人。而先生客觀冷靜的觀點絕不是眾叛親離而來的,"無情末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這是先生的詩,而先生也是這樣做的。所以先生的面孔永遠是鮮活的,泛著血的殷紅。

世界失去了親情的牽絆將會變得多么蒼白,多么令人窒息。當然我們也很難接受一個親情泛濫的、失真與扭曲的世界。我相信人們可以找到一個折中的契合點,而不是偏激地走向極端。

去過草原的人一定會驚異於牧草的柔順和堅韌,人這棵可以思考的葦草也許也應該這樣遵循著自然與思想的雙重法則在風中生存。

柔情也許是一把雙刃劍,正負的功能淬於一身,但也許它更可以算是一把刻刀,在尊重真理的前提下刻出生活的特質與生命的特質:讓生命美麗而不輕佻,繁華而不浮躁。

點評:無情未必真豪傑 豪傑亦應勤思考。該文立論明確、鮮明,即以“人是能思考的葦草”為喻,借康德之語道出行人類要做一棵生長在自然之基上的能思考的葦草,就必須堅持自然真理與思想的道德法則"這一主題。

論證過程嚴密、思辨,充滿辯證法。既呼籲理智控制下的柔情,認為"世界失去親情的牽絆將會變得多么蒼自,多么令人窒息",同時又 "難接受一個親情泛濫的、失真與扭曲的世界",希望人們"找到一個折中的契合點,而不是偏激地走向極端","讓生命美麗而不輕桃,繁華而不浮躁"。

辯證類議論文700字篇2

自然界中有各種各樣的水:雨水、露水、江水、河水、湖水等,它們有的晶瑩透明,有的渾濁不堪;有的緩緩流動,有的激昂澎湃;有的小如珍珠,有的浩瀚如雲。它給我們帶來了太多太多的啟示,使我們的心靈也如水一般清明。

遙望那向東流去的河水,讓人們感受到了似水流年,時光飛逝。古人對此也有不少感慨:“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等。這些詩句的字裡行間無不包含著前人對後人的期望:要珍惜時光。是啊,擁有無限生機的我們,若不趁著這逐漸流逝的大好時光奮力一搏;又更待何時呢?

俯首注視那被雨水打上小孔的石頭,讓人們體會到了水滴石穿。這其間蘊含著深刻的辯證法:量變是質變的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任何事物是由量的慢慢積累才導致最終的質變。設若讓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孩一夜間變成一個白髮蒼蒼的老頭兒,或是讓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一瞬間變成一位滿臉皺紋的老婦人,再或是讓一個雙眼殘疾的人一眨眼間變成一名100米運動員等等,都會讓人覺得難以接受,難以相信。因而凡是要想獲得成功的人必須從點滴做起,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時時牢記“水滴石穿”。

傾聽那春雨水滋潤萬物的聲音,讓人們感受到了什麼是空靈。那一絲絲輕盈的細雨猶如淘氣的精靈,伴隨著微風,輕輕地跳到樹葉上、花叢中、泥土中,也跳到了在一旁聆聽的人的心中,讓人聯想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詩句。雨聲在喧囂的生活中為我們平添了一份平靜、一份空靈。

凝望那洶湧澎湃的波濤,讓人們感覺到了什麼才是真正的力量。那激盪的海水中,蘊含著大自然雄偉的力量,同時也教會了人們:應該奮力拚搏,不管有任何艱難和阻礙,只須儘自身全力去搏,便無須遺憾了。正如洶湧的波浪無所顧忌地向海邊的岩石打去一樣。

總之,水無時不刻地在向人們啟示著什麼,水給人們的啟示有很多很多。而在這其間的啟示,惟有用如水的眼睛和如水的心才能找到,才能感受到。

辯證類議論文700字篇3

創新實不易,勝敗乃平常。因此,對於致力創新者,我們應該多一些理解和寬容,努力營造一種有利於創新的社會環境和氛圍。對於成功者,應該獻上美麗的鮮花、給予真誠的讚美;對於失敗者,也應該表達充分的體諒、提供必要的幫助。只有這樣,才能使創新的活力競相迸發,創新的成果不斷湧現。

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在這種情況下,創新能力如何、創新成果多少,成為決定一個國家和民族能否贏得競爭的重要因素;鼓勵創新、推進創新,成為實現發展進步的迫切需要。

然而,乾任何事情都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敗,創新作為探索性實踐更是如此。對於創新者而言,成功是一種考驗,失敗更是一種考驗。沉醉於成功的輝煌,往往可能停歇前進的步伐;走不出失敗的陰影,容易導致錯過成功的機遇。當年,發明家愛迪生為了找到不易燒斷的燈絲,進行了很多次實驗都沒能成功。當許多人為他的失敗而嘆息時,愛迪生卻說:我沒有失敗,我只是又找到了一種不符合要求的東西罷了。經過不懈的努力,愛迪生終於發明了電燈,用科技為人類帶來了光明。這個故事啟示我們:永不言敗,是實現創新的一個重要條件。

創新不言敗,不是說所有的創新活動都能夠百發百中、大獲全勝。創新是艱難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會一帆風順。創新不言敗,更多的是指一種精神、一種品質、一種追求。

創新不言敗是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就是不怕失敗、敢於勝利。失敗與成功,失去與得到,總是相對的、辯證的。有大付出,才有大收穫;有大境界,才有大成就。成功的創新者懂得成敗的辯證法,懂得“失敗是成功之母”的深刻道理。在創新的過程中,一時一事的失敗是常有的。面對失敗,既不應退縮,更不能失志。因為一著走錯,只要稍作調整,即可以柳暗花明;屢遭挫折,只要不屈不撓,總能夠走向勝利。真正的失敗往往是敗而失志、一蹶不振,而所有的成功都來自從失敗中奮起、在開拓中前進。

創新不言敗是一種品質。這種品質就是迎難而上、永不退縮。創新之路充滿艱險,但無限風光恰在險峰之上。正如王安石所說: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在艱難險阻面前,“退”是沒有出路的,“怯”是難嘗勝果的。創新者應有“所當者破,所擊者服”的豪氣,愈挫愈勇、知難而上。在創新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

創新不言敗是一種追求。這種追求就是奮發圖強、開拓進取。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創新,呼喚創新。創新是幹事創業者的追求,永不言敗、自信自強是創新者的選擇。自信,才能鼓起從頭再來的勇氣;自強,才能激發上下求索的潛能。自信不是自負,自信者有自知之明,懂得揚長避短,不會一味蠻幹;自強不是逞強,自強者有清醒頭腦,善於審時度勢,不達目的不罷休。

創新實不易,勝敗乃平常。因此,對於致力創新者,我們應該多一些理解和寬容,努力營造一種有利於創新的社會環境和氛圍。對於成功者,應該獻上美麗的鮮花、給予真誠的讚美;對於失敗者,也應該表達充分的體諒、提供必要的幫助。只有這樣,才能使創新的活力競相迸發,創新的成果不斷湧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