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議論文

對於學生來說議論文的寫作非常重要,因為議論文不僅是教學大綱所要求掌握的文體,而且是高中階段學習更高要求議論文寫作的基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語文議論文,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高一語文議論文篇1

人生變數很多,沒有人能承諾我們的一生永遠是晴天,沒有人能預測草莽中是否潛藏猛獸毒蛇,沒有人能勾勒出命運的風刀霜劍……萬事如意、心想事成都只是人們美好的願望,人生路漫漫,現實生活中的困難、挫折、失敗……都在所難免,如何以正確的心態去面對“挫折”,這是人生的一個極為重大的課題。懦弱者在“挫折”面前,喪失信心,失去勇氣,眼前一片黑暗,最終被“挫折”壓倒,堅強者在“挫折”面前,勇敢奮起,將“挫折”當作“動力”,最終贏得了成功的喜悅。正如英國富勒所說的那樣:“挫折磨練一些人,也毀滅一些人。”

明末清初著名史學家談遷,29歲時編寫《國榷》。經過20xx年的辛勤筆耕,前後修改6次,寫出了長達500萬字的初稿。不幸的是,書稿還未出版,便在一個深夜被人偷走。20xx年的心血付諸東流,談遷心痛欲裂,悲憤地仰天長號。但是,沉重的打擊沒有動搖談遷的志向,書稿丟了,可人還在,只要自己還有一口氣,書就一定要出來。談遷擦乾淚水,重新拿起了筆。儘管年事已高,體弱多病,記憶衰退,行走不便,但是倔強的稟性和執著的信念支撐著他千里奔波搜尋史料,夜以繼日,筆耕不輟。又經過9年,他談遷終於完成了《國榷》這部巨著。這時,談遷已經是一位65歲的白髮蒼蒼的老人了。

雪萊說:“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雪萊又說:“無論頭上是怎樣的天空,我都準備承受風雨。”一切經歷都是財富,所有的遭遇都在充實我們自己。

前蘇聯也有一位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被命運捉弄了一番。他在病榻上完成了長篇小說《暴風雨里的誕生》。可是,書稿被郵局不負責任的郵差在投遞中丟失,作者的痛苦和憤怒無以復加,他心如槁木,想就此作罷。經過一番冷靜思索,他選擇了從零開始、從頭做起。又經過兩年的嘔心瀝血,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終於問世。他的名字--奧斯特洛夫斯基,也就傳遍全世界並流芳百世。

外界雖不能把握,行動卻可以產生力量。這力量的源泉就來自堅強的信念。真正的信念永遠是不可戰勝的,有了信念,人才會冷靜地面對挫折和困難;有了信念,人才有足夠的勇氣克服阻礙。信念,可以讓人透過失望看到希望;信念,可以讓人從逆境中奮起;信念,可以讓人從失敗中走向成功。當遇到挫折、陷入困境時,只要心頭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努力拚搏,就一定會度過難關,取得成功。

卡萊爾經過多年的艱辛耕耘,終於完成了《法國大革命史》的全部文稿。他將這本巨著的底稿全部託付給自己最信賴的朋友米爾,請米爾提出寶貴的意見,以求文稿的進一步完善。隔了幾天,米爾臉色蒼白、上氣不接下氣地跑來,萬般無奈地向卡萊爾說出一個悲慘的訊息:《法國大革命史》的底稿,除了少數幾張散頁外,已經全被他家裡的女傭當做廢紙,丟進火爐里燒為灰燼了。卡萊爾在突如其來的打擊面前異常沮喪。當初他每寫完一章,便隨手把原來的筆記、草稿撕得粉碎。他嘔心瀝血撰寫的這部《法國大革命史》,竟沒有留下任何可以挽回的記錄。但是,卡萊爾還是重新振作起來。他平靜地說:“這一切就像我把筆記簿拿給國小老師批改時,老師對我說:‘不行!孩子,你一定要寫得更些!’”

卡萊爾又買了一大沓稿紙,從頭開始了又一次嘔心瀝血的寫作。我們現在讀到的《法國大革命史》,便是卡萊爾第二次寫作的成果。

信念根植於血液,信念的旗幟永遠鮮紅,信念是一種精神力量,是一個人、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站立起來並邁步向前的精神支柱。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挫折”成了砥礪人們意志的磨刀石,我們應當做一位生命的“強者”,在“挫折”面前,堅強不屈,扼住命運的咽喉,戰勝挫折,陽光燦爛,從而造就輝煌燦爛的人生!

信念是征服驚濤駭浪的舟,引領我們乘風破浪,迎接光明的未來!麵包會有的,牛奶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我們的痛,那些刻在生命里的傷疤,也許在多年後的某一天,會成為我們引以為豪的驕傲!

高一語文議論文篇2

總有一種期待,屬於你我。芸芸眾生,我們都有夢。我們因夢而生,為夢奮鬥,含夢而笑。——題記

總有一種期待,屬於你我。旖旎的大幹世界接受了無知的我們,那是生命最初的開始。不知從哪一天起,我們學會了思考,學會了表達自己的情感,學會了仰望無邊無垠的天空。我們在那時埋下了一粒希望的種子,靜靜期盼,等待著它破土而出的那一刻,光芒四射,刺痛了周圍所有人的眼睛。年少輕狂的一顆顆有力跳動著的心,滿是對未來的期待。

總有一種期待,屬於你我。陽光不會永遠眷顧我們,有時也會變幻莫測,忽而一陣傾盆大雨,摧殘著我們心中跳躍的火苗般的期待。有時似乎在那一瞬火苗將要夭折,但它忽明忽暗,卻從未被泯滅。那種期待已根植在我們身體裡,不是一些暴風雨就可以輕易把它連根拔起。

總有一種期待,屬於你我。我們期待夢想綻放的那一天,將是幸福的彼岸。累了,不敢休息;怕了,不願退縮;敗了,不想放棄。這一切,源於那種期待,源於那種執著,源於那種不可言表的對生命升華的熱情和追求。而這一切,又都是來自於最初的夢想和最終的期待。

總有一種期待,屬於你我。真正到了我們心中一直期待的那一天時,卻有一種巨大而空洞的失落感在心底油然而生。又不由得反問自己,我一直期待的,真的是這個么?是期待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還是享受物慾橫流的生活?似乎是,又都不是。

在時間的磨礪下,我們終會明白,我們期待的原來並不是最終的結果,所以在最後一刻會感受到失魂落魄。

我們的期待,全部幻化成這個痛苦,快樂而有意義的過程。能讓我們的生命得到升華的,唯有夢,和夢想綻放的過程。

總有一種期待,屬於你我。這是一種無比強烈的情感精華,由它發散出來的,是夢想的實現,伴隨而來的是我們的蛻變。

總有一種期待,屬於你我。它是派頭,是動力,是一座山頂,站在上面,我們的未來一覽無餘,把它踩在腳下,有如此厚重,踏實的安全感。

總有一種期待,使我們擁有了它,就仿佛擁有了全世界。

高一語文議論文篇3

有位名人說過:“一個民族總需要一些仰望星空的人”。

仰望星空,那真理讓我苦苦追尋,仰望星空,那博大的胸懷擁抱著我。

仰望星空,令人產生無限的遐想,回憶著過去,憧憬著未來,而腳踏實地便是與仰望星空之間架起的一座橋樑,是一座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彩虹橋。

我們都很熟悉這樣一個故事:有三個工人同時在砌牆,有一位智者走過去問他們在乾什麼,其一說,他在砌牆;其一說,他在修一座高樓;其三說,他在建設一座城市。

智者聽後斷言,第一個人一輩子只能夠做一個會砌牆的工人,因為它的心中只有磚頭;第二個人有可能只成為一名小有成就的工程師,因為他看到了砌牆的作用;而第三位很有可能會成為一名不錯的建築師,因為他能將一塊磚與一座城市聯繫起來。

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到三個人中,第一個人只懂得埋頭做事,不懂得抬頭仰望星空;而後面兩個人卻不一樣,在他們的心中,裝有比“牆”更為宏大的事業,只是,最後一個比第二個的心志更為高遠而已。這便是人與人之間的差異,這差距似乎很巨大,但理想往往也就在一些微小的事情中表現出來。

思迥異,做不同。這話在這三個人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哈佛大學曾做過這樣一個調查統計:在對當時一群學識水平、家庭背景等都不相上下的年輕人的採訪中,只有10%的人有清晰的短期目標,只有3%的人具有長遠的清晰的目標,而大多數人對自己的人生都無明?的規劃。

許多年後,這些接受調查的年輕人都白髮蒼蒼了,再對當時接受調查的年輕人進行回訪時發現,當時那些漫無目的的人基本上都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那10%的人成為了社會的中上階層,逐漸升職,家庭、事業都令人滿意,只有那3%的人成為社會的精英和他所在領域的領袖人物。

毫無疑問,第一類人是從不仰望星空,也不懂腳踏實地的人;第二類人則生活得踏實、充實,那3%的人便是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腳踏實地的人。

在每個人的童年裡,仰望星空是一件非常美好的趣事,在仰望星空的時候,也會產生這樣那樣的幻想,有不少人的夢想,就是從小時仰望星空開始的。可又有多少人堅守了自己童年的夢想呢?這又讓我想起了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對渴望成才的年輕人說的話:“有目標,沉住氣,悄悄乾。”

是啊!仰望星空可以給自己確定人生的目標,但如果沉不住氣,這個目標就會飄然消逝。雖然每一個人的夢想各不相同,但是,希望我們都能懷揣夢想,踏踏實實地,一步一步地走向夢想成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