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關於無私奉獻

讓我們吸吮中華民族的精神營養,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個無私奉獻的人。接下來小編為你帶來議論文關於無私奉獻,希望對你有幫助。

議論文關於無私奉獻篇1

無私奉獻是人類最純潔、最崇高的道德品質。她像冰山雪蓮,潔白無瑕;她像滿山杜鵑,情暖人間。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史中,最耀眼的是無私奉獻的燦爛光輝,最感人的是無私奉獻的傑出人物。屈原、司馬遷、杜甫、孫中山等,他們之所以耀眼、感人是因為他們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無私地奉獻給了社會、國家和人民。“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這句詩為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作了一個形象的詮釋。

那么,怎樣才能達到無私奉獻的境界呢?

無私奉獻,要確立自己的遠大理想。理想就是人生追求的目標,也就是那種對人類和社會有較大意義的奮鬥目標。人的高層次的精神需要比只貪圖享受的物質需要更具有驅動力。

高爾基說過:“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力就發展得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人的思想境界高一分,無私奉獻的精神就會登上一個新階梯。”

無私奉獻,要堅持埋頭苦幹的務實態度。如果說“無私奉獻”是我們思想修養追求的彼岸,那么“埋頭苦幹”則是抵達這一彼岸的橋樑。因為無私奉獻不是憑口頭怎么說,而是要看行動怎么做。就是說,無私奉獻不僅是一種高尚的情操,更重要的還要表現為實實在在的具體行動。作為教師,就應為培養國家更多的創新型人才默默耕耘;作為工人,就應為國家和人民多生產合格的產品;作為農民,就應為國家生產出更多的糧食;作為軍人,就應為國家和人民堅守邊疆、保家衛國;作為科學家,就應為國家和人民發明出更多的科研成果;作為學生,就應該努力學習成為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合格人才。

讓我們吸吮中華民族的精神營養,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個真正無私奉獻的人。

議論文關於無私奉獻篇2

今天又看到一篇大談無私奉獻的文章。覺得有些無趣而可笑。不知那位寫文章大談“無私”的先生,自己在為社會、為企業奉獻的時候,心底里是否真正做到了“無私”二字。倘若沒有做到,或者在工作中,因為自己的利益受到了哪怕丁點損害,便跳腳罵起娘來,大叫不公平,那么,再奢談什麼無私,那就是言不由衷,欺人之談而已也!

我們經常在報導中看到這些字眼,“無私奉獻”,聽起來美得很,讓人立馬想到一個品格高大全的英雄來,然究其實際情形,又是如何呢?說不定有些人受到名利的蠱惑,在人前極盡表演之能事,工作起來無私得不得了,而私底下卻打起自己的小算盤,盤算著自己的這次無私行動到底能換來多大的烏紗帽和多少好處呢!不是我犯了小人度君子之諱,因為實際中這種被人欺騙的把戲實在太多了,真叫人難以相信現在社會還真有“無私奉獻”的人。君不見,曾經紅極一時,公開場合大談“無私奉獻”的那些人,而今安在哉?一旦有了位子,便得意洋洋起來,貪婪的潘多拉魔盒一下子全打開了,私慾膨脹,最終成了大貪污犯,身陷囹圄。

有人說,千里路上來做官,到底為了吃和穿。雖世俗了點,卻道出了人性的真性情。人出來做事,哪個不為稻粱謀?不為吃,不為穿,除了神仙,凡人大概是做不到的。只是在工作中,不要假公濟私,或損公肥私,把自己手頭應乾的工作做好。當官者,在享受高的社會地位和豐厚的待遇之餘,能將大部分心思放在公眾利益上,能在遵守黨紀國法的前提下,為民辦好事,謀實事,不貪不占,就很不錯了。為民者,在自己合理要求和正當的待遇得到滿足之下,能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也很不錯了。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現在的人,無論官與民,就連這個標準能達到的比例恐怕不是很高。還談什麼“無私”奉獻呢?

在當今市場經濟社會,列寧同志所倡導的“共產主義義務勞動”大概很難行得通,乾什麼都得講回報或酬勞,免費為他人做事的事情有沒有呢?有!但很少,而且其中相當一部分為了宣傳上的目的,做秀的成分不少。

在談到工作的時候,說為社會奉獻還則罷了,再不要前面加上“無私”兩個字,因為名不符實,可羞!

議論文關於無私奉獻篇3

長期以來,不管大會小會領導們總愛用無私奉獻來教育我們,各種無私奉獻的表彰大會鋪天蓋地。這本也無可厚非,奉獻精神是人類的一種可貴的精神品質,況且就我們國家而言,誰都知道沒有老一輩人的奉獻就沒有今天強大的中國。然而,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使命和社會責任,時過境遷,而今我卻更多的感受到了這種無私奉獻的宣講的蒼白無力,它似乎再也調動不了國人工作的熱情了。是什麼原因呢?是我們不愛國嗎?是我們都淪落成拜金主義者了嗎?或是我們都受了資本主義腐朽思想的毒害了呢?

我想不是的,中國經歷了幾千年的封建社會,本來就是一個人文關懷匱乏的國度,過分強調無私奉獻,更會忽視了人本身,導致這種無私奉獻成為一種虛偽的宣講。我們奉獻,我們努力工作是為了什麼,不管我們建立了多么強大的國家,有多么先進的社會體系,我們工作的成果都必須落實到人身上,是要讓人過得更加美好。而不是構建強大的社會機器,讓機器來吞食我們的成果,讓我們成為附庸。

我所認為的奉獻應該是一種使命和責任,這包括對社會、對自己的使命和責任,不同的時代和不同的人也就會有不同的使命和責任。所謂無私奉獻是有困難的,光講無私,不講回報,在短期內會是行得通得,因為它受到社會使命和責任的支撐。然而從長遠來看,無私奉獻只會讓奉獻變得蒼白無力,只會讓個體變得蒼白無力。勞動是光榮的,可沒有合理的勞動報酬又怎么光榮得起來呢?

我們中國經歷了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強大的封建精神禁錮已讓我們這個民族變得有些麻木。五四新文化運動強調思想解放,又全面否定幾千年的傳統文化,讓人性變得張揚,近乎瘋狂。解放後,由於盲目的、非理性的個人崇拜又導致了文化大革命。幾經風雨之後的民族又重新站起來了,老一輩中華民族憑著他們強烈的社會責任和使命無私地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的洪流中,應該說他們付出了太多,他們犧牲了自我,成就了今天。他們這種可歌可泣的精神在任何時代都不過時。隨著社會的發展,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成就,而這種成就應該屬於全體中華兒女,應該通過合理的分配讓大家來共享這種成就,而不能因為我們的無私就讓這種成就束之高閣。新時期有新的人生觀、價值觀,新的社會思潮帶來了人性的解放,人們在奉獻的同時也希望得到社會的認可,也希望得到回報,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否則一味地讓人充滿激情,無私奉獻將成為一句空話。在我讀師範的時候,看到電視裡表彰孔繁森這位黨的好乾部時,我就在想這么一個問題,這么一個好乾部為什麼以前沒有人關注過,他生活中有那么多困難為什麼社會沒有去幫助他,讓他獨自背著沉重的包袱走完一生,我們的人文關懷到那裡去了。現在人死了,我們又來悼念他,這算什麼?是要用他的精神再來造就千千萬萬個像他那樣英年早逝的悲劇英雄嗎?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我們宣講的無私奉獻就成了一種精神奴役的枷鎖,不要也罷。看法有些偏激,但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確實存在著這樣一大批因為無私奉獻,缺少關懷而默默逝去的英雄。

有句話說,我們不能讓英雄流血又流淚,沒有關懷,那來奉獻,我們總不能讓每個勞動者都變成“吃進去草,擠出來奶”的老牛,那樣的話再強壯的老牛也會疲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