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烏鴉反哺的議論文4篇

關於烏鴉反哺的議論文篇一

大家知道,烏鴉雖然外表醜陋,但在養老、敬老方面堪稱動物中的楷模。當烏鴉年老不能覓食的時候,它的子女就四處去尋找可口的食物,銜回來嘴對嘴地餵給老烏鴉,並且從不感到厭煩,一直到老烏鴉臨終,再也吃不下東西為止。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烏鴉反哺”。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在養老、敬老方面曾湧現過無數美麗動人的故事,扇枕暖被的黃香,彩衣娛親的老萊子,捨身護父的潘綜,鍋巴奉母的陳遺……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在養老、敬老方面,早已遠遠超出了“反哺”的範疇,人們在使老年人“老有所養”的前提下,逐步向“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更高層次發展。

但是,我們還必須看到,受商品經濟大潮及西方文化的影響,傳統的價值觀受到巨大的衝擊,“敬老、養老”在許多人思想上已日見淡薄,他們放棄了做人的起碼道德,不僅不養老、敬老,甚至發展到虐待、殺害老人的地步,其行為之野蠻殘酷令人髮指。、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一個人依託父母來到這個世界上,同時又要依靠父母的辛勤養育才能長大成人。多少父母在孩子生病的日子裡憂心如焚、夜不能寐;多少父母為使孩子吃飽穿暖,寧願自己省吃儉用節衣縮食;多少父母為使孩子生活的更好一些,廢寢忘食,忘我工作。孩子長大後,作為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回報,贍養和孝敬父母乃順理成章之事,“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既為人子,對父母行孝道應是最起碼的行為標準,焉能喪心病狂虐待老人呢?

在我國這樣一個“未富先老”的國家,特別是在廣大的農村地區,老年人養老基本上還是依賴自己的子女,這種居家養老的形式在客觀上還受許多方面制約,子女的經濟狀況,子女的家庭變故,子女的道德修養都制約著老人能否有一個幸福的晚年。因而我們仍有必要努力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大力弘揚中華民族養老、敬老的光榮傳統,使每一個子女時存感恩之情,對老人要物質上保障,精神上慰籍,竭盡全力地為辛勞了一生,養育了我們的父母營造一個金色的晚年。

生活在文明社會的每一個人,都應樹立這樣的觀念:倘若有一件衣,應先給父母穿;倘若有一口飯,應先給父母吃;倘若有一間房,應先給父母住;因為我們堅信,人生天地間,孝為百行首。

羔羊能夠跪乳,烏鴉尚且反哺,何況人乎?!

關於烏鴉反哺的議論文篇二

在人們的眼裡,烏鴉總是壞東西,落在誰家,誰家就要倒霉,而喜鵲落在誰家頭上,誰家就有喜事。我覺的人們對烏鴉特不公平。  我聽過這么一個故事:在小烏鴉小的時候,烏鴉媽媽辛辛苦苦的把小烏鴉撫養長大,而在烏鴉媽媽老了時候,小烏鴉便照顧媽媽,捉蟲子給媽媽吃。那么烏鴉還壞嗎?  甚至我們人類呢?在這我再向你們說一個故事:從前有一位父親因顯年事已高的母親便在夜裡把老母親抬走,在抬走後,他們的兒子對他們說:“你們把椅子留下,等你們老了,我把你們也送走。這一句話是他們啞口無言。深深 的低下了頭,無顏面對。  那你說我們人類在這一點上如烏鴉嗎?在這個世上有許多像老母親這樣的人,但像小女孩這樣的卻很少。我們人類有何顏面嘲笑烏鴉?周在回家的時候親自在鄰居面前為自己的老母親洗腳,放下自己的顏面.有些人卻不這樣:一位大學生為不讓醜陋的母親出自己的醜,竟讓自己的母親做自己的保姆,在自己的同學面前炫耀.

你覺的這個人有周的權大嗎?但他的形為有周好嗎?

人類覺醒吧!讓我們尊老愛幼吧!

關於烏鴉反哺的議論文篇三

世間萬物,期間相輔相成,方顯其偉大。人間世事,給予與收穫並存,方有和諧。給予時收穫快樂,收穫時勿忘感恩。

烏鴉反哺,是對父母的感恩;藤繞枯枝,是對支持者的感恩;懸崖之樹,是對生命的感恩。他們收穫了愛與支持,得到了利與生命。他們也並沒有忘記感恩。

收穫是以自我為中心,自我的圈子是很小的,快樂也是獨自一人。而給予卻是以他人為中心,而“他人”的圈子是浩瀚的。數百年前,梁惠王便知“獨樂樂不若與眾樂樂”的道理,何況我們現代人呢?

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方能在社會中遊刃有餘。以前歌手們上台便說:“我來了”。這不是以自我為中心嗎?這便是索取,索取觀眾們的關注,索取觀眾們的呼聲。可現在,隨著演繹事業的發展和競爭,他們也學會了感恩,完成了由“我來了”到“謝謝,你們來了”的蛻變。儘管只是一個字的改變,卻引起了由以自我為中心到以他人為中心的變化,由索取到奉獻的變化。也因為他們沒有忘記感恩,他們收穫了更多的掌聲。

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己的精神不正是對劉備三顧茅廬的感恩嗎?才高八斗的他對他的“伯樂”精心盡力,絕無二心。滿溢忠情的《出師表》又有誰能不為之動容呢?他懷著感恩的心輔佐朝政,令歷朝歷代敬佩不已。

對生育我們的父母難道不應懷著感恩的心嗎?撫育了我們十幾年毫無怨言,在緊張的高三生活中,他們把我們生活的各方面都安排妥當,讓我們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學會感恩吧,在感恩中,你將感受到快樂!

古人的智慧給我們留下了財富,當我們看到雕琢精美的畫壁神彩俱全的繪畫,形態各異的陶器,我們會感嘆。當我們看到蒙娜麗莎那迷人的一笑時,我們會感嘆。那斷臂得到的維納斯,那不全的《紅樓夢》,那“愛”,“二”不分的史湘雲,雖不完美,卻仍使我們感嘆。在我們感嘆的同時,我們不也應該感恩嗎?感恩他們的智慧和才華。

勿忘感恩,無論何時何地,哪怕是一抔泥土,一縷清泉,我們都要懷著感恩之心去珍惜,只有心懷感恩之人,才是心存大愛之輩。

關於烏鴉反哺的議論文篇四

每個人都要經歷嬰兒——幼兒——少年——青年——中年——老年這個成長過程,每個人從小的時候都需要爸爸媽媽的照顧,在爸爸媽媽的細心照顧下我們才能茁壯成長。爸爸媽媽步入老年的時候我們是不是也要這么照顧他們呢?

我太姥今年九十三歲了,姥姥、姥爺也都六十多歲了,自己都是老人了還要照顧他們的媽媽。太姥不能起床,就像一個不懂事的孩子,好吃的就吃,不知道大小便,姥姥、姥爺每天守在家裡,一會兒餵吃的;一會兒為她翻身;一會兒洗尿布;一會兒洗澡,像哄孩子一樣。每天重複著這樣的工作,每天過著枯燥的生活。

有時候我都忍受不了了,就問姥姥、姥爺:“你們在洗尿布的時候就不噁心嗎?你們怎么做到的呢?”姥姥說:“噁心也得做,因為每個人都是父母這么一把屎一把尿照顧大的,所以我們現在也要回報他們,讓他們過上幸福的晚年。人活一輩子不容易,只要她還有一口氣,我們再苦再累也要細心的照顧她,這就是所說的反哺吧!”

聽了姥姥的話,我真佩服他們所做的一切,他們教育了我,也教會了我怎么樣孝敬父母,尊敬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