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於挑戰權威的800字議論文

回看中華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中華兒女用不斷探索的勇氣去挑戰“常識”,讓常識推陳出新。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敢於挑戰權威的800字議論文,希望您喜歡!

敢於挑戰權威的800字議論文篇1

柔弱的蚯蚓,沒有強勁的筋骨,鋒利的牙齒,卻能夠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柔弱之軀開闢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土地,讓生命煥發光彩。

笨拙的蝸牛,沒有寬闊的翅膀,雄健的利爪,卻能夠鍥而不捨,堅持不懈,讓渺小的自己堅定地站立在金字塔之巔,來俯視整個大地。

蚯蚓、蝸牛,都敢於向自己挑戰,天然的不利沒有使他們屈服,種種不足它們想辦法克服,奮鬥,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挑戰,為自己的夢想而挑戰。我想,即使蝸牛沒有達到金字塔頂,它也是無悔的,因為它為自己的目標付出了行動,它為自己的夢想作出了努力。

敢於挑戰自己,是不僅僅需要心目中的目標,更需要那種吃苦耐勞,不屈不撓的堅強意志。

“也許我的聽覺沒有常人好,但在其它方面,我相信自己能比常人做得更好”。這是“感動中國”節目中邰麗華一句普通的言語。但正是這句普通言語中蘊含著她對人生的勇敢挑戰。一個聾啞女孩不甘於命運的安排,她憑著自己的直覺和努力,使人生夢想的光輝終於綻放出了絢麗的色彩,《千手觀音》等一系列的舞蹈形體藝術留下了她瑰麗動人的姿彩。面對那曼妙的舞姿,美麗的圖畫,我竟然不敢想像這真的是一群殘疾人的創造。我的內心充滿了敬意,她是不屈服人生命運的智者,她是敢於挑戰自己的勇士。

生活中,總有一些人會抱怨自己有某方面的缺陷,而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並以此當作自己的藉口,來掩蓋自己的懦弱。然而,歷覽成功者的足跡,哪一個不是自我挑戰的勇士!

李陽,一個最初連國家英語四級都沒通過的平凡大學生,誰會想到他能創造出英語學習的神話來?但是在失敗面前,他沒有選擇逃避,而是勇敢挑戰,“believeyourself”,他心中發出勇敢的呼喊,他邁過英語學習道路上一道又一道門檻,他讓英語學習不僅成為了一種學習的藝術,也讓英語學習成了每箇中國人邁向語言殿堂的階梯。試想當日他面臨失敗,不敢大膽地去挑戰困難,那又何來今日的瘋狂英語的成功?

偉大的拿破崙知道自己身材的矮小,但他不灰心,不泄氣,以自己堅強的意志攀上世界頂峰,發出“我比天高”的呼喊。

是的,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無缺的,都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陷,但我們不能夠失去勇於挑戰的勇氣。

朋友,你看,峭壁絕岩上一棵松樹傲然挺立,艱苦的環境、貧瘠的土地沒有讓它喪失挑戰的勇氣!

朋友,你看,白雪蒼茫中一叢梅花凌寒怒放,襲人的寒風、凌烈的冰水沒有使它放棄迎春的信心!

朋友,心若在,挑戰就在!讓我們滿懷信心去挑戰自己的人生吧!

敢於挑戰權威的800字議論文篇2

一個蠟做的蘋果,一群學生看後,卻有多種不同的結論,因為他們對待事物不同的態度產生了不同的想法,由此觀之,一個人只有敢於挑戰權威,忠於事實,說出真相(,)才有可能將人生之路越走越平穩,越走越寬闊……”

挑戰權威是一種敢於說出真相的態度。第一個學生勇敢地說出他沒有聞到蘋果的味道,然而其他學生卻只是附和老師的聲音。正如我們在課堂中一樣,當老師不小心寫錯了答案,我們發現了卻也選擇了得過且過。美國一位音樂家在一次比賽中勇敢地說出樂譜錯了的事實為他贏得了比賽,也因此,為他的人生開啟了新篇章!

挑戰權威是一種敢於提出質疑的勇氣。第二個學生大膽地問哲學家:“這個蘋果是什麼做的。”相比之下,我們在明知有的參考答案是錯誤的情況下仍照搬無誤。正如巴甫洛夫的感慨,在沃泰默發現了錯誤的結論後沒有提出質疑,斯塔林和貝利卻沒有放棄探索的道路,終於證實了自己的結論,巴甫洛夫只能遺憾地錯過一次獲得諾貝爾獎的機會。由此可見,只有敢於提出質疑,我們才有可能接近真理的天堂。

挑戰權威是一種堅持真理的精神。哥白尼在“地心說”盛行的情況下,發表了有悖於宗教界主流認為的“日心說”,在事實面前,他選擇了堅持真理,並把真理大大向前推進了一步;當盧瑟福選擇提出核式結構,他選擇了堅持真理。事實證明了:挑戰權威是一種堅持真理的精神,是一種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更是一種不畏犧牲的勇氣。在真理面前,還有什麼是最可貴的呢?有的話,就是堅持真理的精神,令人敬畏。

身為青少年的我們,正是人生十六七的花季,即將跨人人生的雨季,在我們的面前,常常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兩難選擇,我們怎么辦呢?更應該有這種挑戰感,忠於事實,不盲從,不跟風的精神。讓我們以勇氣做船,以科學的態度做風帆,用事實做船槳,揚帆起航直達成功的彼岸吧!

敢於挑戰權威的800字議論文篇3

“砰——”缸被砸破了,水流涌了出來,於是,小孩得救了!

這就是人們歷來讚頌的“司馬光砸缸”。司馬光彰顯了一種與眾不同的逆向思維,這正與如今我們所提倡的“創造思維”若合一契。

時光不停地流逝,沒有回頭。過去的新,已變成了如今的舊;如今的新,也將變成未來的舊,世界就是在這新舊不斷嬗變中不斷前進。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這“春秋代序”的流年中,只有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敢於創造、超越,才能走在前沿,成為時代的領跑者。

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勇敢的,第一次提出“太陽中心說”的哥白尼是勇敢的,第一次完成全球航行的麥哲倫是勇敢的…

秦始皇開創了中央集權,隋煬帝開創了科舉制,武則天開創了“自薦制度”,張衡發明了地動儀,蔡倫發明了造紙術,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

鍾繇是楷書的始者,顏真卿是“顏體”的始者,蘇軾是“豪放派”的始者……

他們、她們,都是時代的偉人,站在風口浪尖,站在時代的制高點,所以,被銘記,所以,被稱頌。

時代前進的動力是無法阻擋的:正如鴉片戰爭中的慘敗是必然的,那是腐朽落後的封建殘餘在苟延殘喘,猙獰地做著無畏的掙扎;正如紅軍的勝利是必然的,那是生機盎然的社會主義在勃發,所以,不必驚異,星星之火可燎原。既然如此,只有也成為這一動力,才能不朽。

以新的姿態迎接新的未來便是最好安身之法。曾經的“小腳閨秀”已不復存在,或許,當初的窅娘不會意料,風靡幾千年的“裏足”最終長眠,三從四德已不再是“真理”,“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早已腐爛。新時代的人們,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追求。

商鞅說:“治世不以一道,便國不依古法”。只有讓思維盡情地沐浴陽光,盡情地開放,才能讓世界馥郁芬芳。

八股文的時代漸行漸遠,文字獄中的幽魂游向遠方,在繁忙的世界中一切都在更新。

我只聽見時代前進的腳步聲,更響起,是伴隨的思維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