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議論文好奇心

保持好奇心,就保持了年輕的心理;保持好奇心,就保持了探索的種子;保持好奇心,就保持了孜孜不倦的動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考議論文好奇心,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高考議論文好奇心篇1

為什麼?

兩個人都長年紀了,相距不過幾米的屋子,有什麼必要隔幾分鐘就喊一下?

每次去奶奶家,這件事總是會勾起我的好奇心。

奶奶八十了,但眼不昏耳不聾,還能眯著眼在屋裡做針線。大她三歲的爺爺便不行了,不願走動,總是坐在藤椅上曬太陽。

相隔不過幾米,奶奶過幾分鐘,便會放下活兒,“老頭子!”奶奶這么叫。

爺爺不應,奶奶便急,邁著碎碎的步子到跟前。爺爺好好的呢,在藤椅上睡熟了。於是孩子般地笑嗔:“這個死老頭子,人家喊了也不睬。”

這樣的事天天發生。

我很好奇。

是奶奶悶嗎?沒有人說話?那她為什麼只喊一下而不是和爺爺嘮嗑呢?

喊爺爺做什麼呢?還這么不停地喊?我想起奶奶每次看見爺爺好好的,滿意離去的背影。陽光總是以最完美的角度鋪在奶奶身上,每每這樣的畫面閃爍著溫暖的光輝。

是不是只要有人答應便好呢?我好奇地繼續想。

那好。再有這種事發生時,我便捂住嘴,學爺爺的聲音遲緩地答:“唉——”可每每奶奶都能辨別出來,無論我用布還是用棉花捂以求聲音的逼真。“細丫頭在這兒搗亂……”奶奶皺紋滿布的手會輕拍我,以示責備。微微笑。

奶奶依舊。

我的好奇心不減反增。

算了,我破釜沉舟。“奶奶,你老這么喊來喊去做什麼呢?也不嫌煩。”

奶奶看我,寬容地笑:“丫頭,你不懂的。知道他好好的,才心安的。”

心,被濡濕了。是花蕊中的一滴露。連日以來如同小蟲一樣不斷噬咬我心的好奇心得到滿足。

你在,就心安的。這是人世間最最美麗的風景。粗茶淡飯有什麼要緊?年華老去有什麼要緊?你在,就心安。

我想,所謂愛,便是如此。就是我所愛的人,我惦念的人,必得在我看得見的地方,我手夠得到的地方,我能夠走到的地方,好好的存在著。

我慶幸我擁有好奇心,才得以知曉奶奶一輩的關心,溫情與愛。我知道了,那聲聲呼喚是在說,有你在,整個世界,都在。

高考議論文好奇心篇2

我們的童年大概是在“十萬個為什麼”里過完的。碰到一切新奇的、感興趣的事都喜歡用手指著奶聲奶氣地問上一句:“這個是什麼呀?”這完全是出於我們的好奇心。

何為好奇心?於我來說,不過三字而已:好,奇,心。

“好”,是一種欲望,求知慾學的願望。孔夫子早就回答過子貢“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好”是一種態度,一種實事求是的精神。陸游曾告誡後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好”也是對他人負責,面對別人的“好”,我們要“賢者以其昭昭而使人昭昭”。總之,“好”是認識一切事物的前提,有了“好”這種意識,才能去探求大千世界各種各樣令人著迷的“奇”。

何謂“奇”?不過是遇到“奇”發現“奇”使之不“奇”。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有人帶著“獵奇”的心態去看待世界。然而,“獵奇”的人常常把一些不好的落後的事物挖掘出來,這並不是真正的“奇”。

這裡所指的“奇”是牛頓對於蘋果為什麼會掉在自己頭上的疑問;是伽俐略對於亞里士多德兩個鐵球為什麼不能同時落地的質問;是李四光對中國“貧油論”的反問。

對於未知,我們“奇”;對於書籍,我們發現更多的“奇”。人類在“奇”的帶領下更加了解我們所居住的美麗星球,更加知曉處在一片黑暗之中的宇宙太空。“奇”是我們必須擁有的探求品質。

“心即理也。”明代的王陽明是這樣解釋心與理的關係。雖有誇張和唯心主義的色彩,但卻能看出人們對於“心”的重要性的認識。

古人說過“心如止水”。由此可見一份安靜的心情是多么重要。假如你帶著浮躁之心,尚不說研究學術,恐怕自己也會被這情緒所左右,再也無法發現和創造了。《禮記》有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放在第一位,修身即修心。當“心如止水”時,你的視野將擴大,你的思維將更加活躍。

好而不奇是庸才,奇而無心是蠢才,只有用心好之奇之,才會有所發現,有所收穫。人生憑“好奇心”而活,人類憑“好奇心”興旺發達,永續發展。

高考議論文好奇心篇3

那天天氣真冷啊!

我在車站等汽車凍得直哆嗦,耳邊全是呼呼的風聲,看到汽車來了,我一個箭步登上汽車。車裡竟沒有一點暖意,也是冰冷冰冷的。這時,一位衣衫單薄的老人站起來了,我趕緊說:“大爺您座。”我臉上略有一股暖意,真不好意思,現在的老人思想就是好!

不對呀,老人並沒有坐下,他在衣服里亂摸、在地上亂找。我臉紅了,我也不是兒童了,怎么會想到老人讓座給我呢?我臉上火辣辣的,不冷了,羞啊!再看看大爺,那焦急的樣子,滿頭大汗。

我剛想問大爺要不要我幫忙。突然,在我的前面傳來了一聲尖叫聲:“我的錢包沒了!”一個時髦的女孩在車裡走動。車裡的人頓時全低下了頭,看看是不是在自己的腳旁,但一會他們都抬起,顯然沒發現什麼,車上有賊?個個提高了警惕。

“現在的小偷太猖狂!”“公車上有小偷?”“我鄰居昨天晚上的車庫也被撬了!”幾個婦女將挎在身上的包捏到了手上,個個提心弔膽。看那女孩嘴裡在嘰嘰咕咕,情緒也比較激動。是啊,怎么會這樣?我也跟著激動起來。“誰拿人家東西啦?素質太差!”我大叫起來。

“這是您的錢包嗎?”前面的一個男孩高舉著一個精緻的小錢包。大家目光都迅速投向他——瘦瘦的一個大男孩。我第一個反應是小偷屈服了,正義戰勝了邪惡,這男孩可救。

看看女孩,臉上像盛開的花朵一樣,抬起頭,露出了笑容。她將手伸了過去,人們讓開一條縫讓她向那邊擠去。“謝謝啊,是我的。”大家都在說這小伙子不錯,我也留意到我旁邊的大爺羨慕的神色,他還在喃喃的說著什麼,似乎是:“我掉20元了。”

男孩將錢包送出去,女孩也將手伸出去了,一切都是那么感人,好人多啊,雖然我不相信這是事實,但畢竟是事實啊。突然聽到一聲:“給我20元報酬,我給你。”

車裡頓時炸開了鍋,有人竊竊私語。“這孩子怎么能這樣?”“你是小偷吧!”“送派出所去!”有人激動了,我暗暗想,我的猜想果然不錯,哪有這么多好人。但男孩堅持要錢,大家都不講話了,女孩伸出的手也縮了回去,似乎在思考什麼?也許在恨這種可恨之人吧,但女孩很快又紅著臉著伸出了她的手,大家看到她手上有兩張10元鈔票。

男孩跟她成交了:“你數數錢少了沒有?”女孩當眾數錢。“不少。”她輕輕的說。

但車裡的氣氛顯然很不和諧,誰是小偷?我一直在想。我旁邊的大爺還是一直在地下張望。

只見男孩又舉起了那隻手,“誰丟20元了?”我旁邊的大爺說:“我,但我不能要你那錢。”我為大爺的行為感到高興,不禁肅然起敬。

男孩擠了過來,在老人耳邊輕輕地說:“這錢是您的,您掉錢後被女孩拾到並塞到了自己的口袋……”

後來,我什麼也聽不見了。我感到臉紅。好奇心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凡事不能隨便下結論,了解以後才能做出評價。

到站了,我下了車。那天我心真暖啊!這股暖流流遍了我的全身。

世上還是好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