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喜新厭舊

宋景曦、袁繼文 師生共創作品

說到喜新厭舊,很多人就會不自然地想到“陳世美”,這是一個歷史故事,說的是家有妻兒的陳世美,科舉中第之後,忘恩負義,成為附馬爺,擁有財富與權貴。然而妻子秦香蓮到朝尋夫,便上演了一出“鍘美案”的戲劇。於是,喜新厭舊同陳世美一起成了一個“忘恩負義”的代名詞,是不招人喜歡的貶義詞和反面教材形象。千百年來的教育,後人應該怎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時代發展到現在,我總覺得這個成語的內涵應該發生一些改變,難道那些舊的東西都值得懷念嗎?新的東西是不是都應該徹底拒絕呢?我認為,非也!

李大釗是一代革命的先驅,中國共產黨的締造者之一,他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人生最有趣味的事情就是送舊迎新,因為人類最高的欲求就是創造生活。”微軟公司執行長、世界首富比爾蓋茨也曾經說過:“如果企業無法不斷地創新進步,也許一年之後就不復存在了。”朱熹在《觀書有感》里有這樣的詩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想,這裡面的寓義不難理解,渠水為什麼會清澈如空,那是因為不斷地有源頭活水的充入。構想,沒有源頭的一池小潭,那定會是一潭死水。

為什麼服裝設計師總千方百計地設計一套又一套的時裝?為什麼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樓不再沿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建築風格?為什麼我們的祖國在前進的號角中總雜著這樣的一句話—提倡科技創新?一切的一切,只因為時代在變化,人的思想也在變化。時裝要迎合時代的潮流,發展要與時俱進,生活賦予了我們創新的動力,跳出圓圈的枷鎖,創造新穎的風格。敢於喜新厭舊,這是一個充滿智慧的選擇!

中國,經歷了十年“文革”,這是怎樣扼殺新生事物的十年,經濟滯後、文化蕭條、人民的生活死氣沉沉,似乎世界上只有樣板戲是娛樂,人們忘記應該怎樣迎接新的生活。改革開放如一股春風,拂綠了祖國大江南北,也拂綠了人們本就應該有新追求的心靈,於是,中國蓬勃發展,譜寫了國富民強的新篇章。

“鍘美案”的故事留給我們以深思,但是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喜新厭舊,從中國的改革開放角度來看,我們不要一味地守舊。新舊事物的更替是人們改革創新的結果,有了它,社會才會發展,人類才能進步,由此觀之,時代需要喜新厭舊!

後記:早就為高考的學生寫完了這篇文章,前幾日,給國中學生講作文的時候就想起了它,於是拿出出來,誰知道,只剩下了第一頁,靈機一動,就讓學生進行了續寫結尾,跟他們說誰寫得好就跟老師的一起放在空間裡,學生的積極性很高,然後很快產生了幾個結尾段落,我從中選出宋景曦的結尾放在了空間,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在評論欄里寫上自己的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