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與得

,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值得人們深思的問題。俗話說:有舍有得,不捨不得。人們為了生活,整天忙忙碌碌,急於獲得,而吝於割捨。事實上,該舍不捨,造成生活的負擔;不該舍而舍,又造成人生的遺憾。到底何者該舍,何者不該舍,沒有人能給出準確的答案。

當你想要獲得某些東西就必須失去某些東西,最簡單地說,如果你想讓你的成績名列前茅,能考個好大學,就必須花大量的時間去學習,這樣就捨去了你娛樂的時間,如果你不願捨去,就換不回那“一紙如千金”的錄取證書。

小時候總是聽大人跟我們說,要學會捨棄,才能取得成功,也經常會在書上看到“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可我們當時只是看看就算了,從來沒有想過其中的深意,現在想來,其中的道理可不簡單。

什麼該舍,可是自己卻不想舍,什麼不想舍,可是卻該舍,這還牽扯到了自我的控制力,如果控制不了自己,把該舍的都舍不掉,那說再多的捨得捨得都是徒勞。

兩千多年前的吳王夫差,就做了一個在世人看來都很愚蠢的選擇,他沉迷於美色,對越王勾踐送出的美人來之不拒,其中西施最為著名。說他沉迷於美色,我覺得有些勉強,因為現在沒有人能知道歷史的本來面目,沒有人親歷,所以任何的歷史記載都有可能有虛構或誇張的成分,說不定當時吳王夫差是真的愛上了西施,大臣們苦心勸諫,他卻充耳不聞,結果很顯然,他是得了美人,卻賠上了江山還有性命。

其實歷史上這樣的例子有很多,商紂王和妲己,周幽王和褒姒,都是為了美人而亡了國。其實“捨得”不過是人們心中的一個衡量點,也許有人覺得這舍的值得,就算得到的不一定跟舍的相等,那也心甘情願。

而活在今天的我們,舍什麼,得什麼,怎么舍,怎么得,都取決於我們自己,這也是我們必須深思的問題。而我們確實要先有舍,才能有得,但這“舍”必須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有把握的“舍”,不能盲目的“舍”,這樣才能更好的“得”,“得”到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