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的奧秘

北方的冬季,白雪皚皚。雪號鳥、雪兔、雷鳥、北極狐全都換上了潔白的冬裝 。它們的保護色與季節變化配合的如此完美,令人不由地讚嘆大自然造化之精巧。 可是凡事都會有例外,雪地上也會出現一些搶眼的黑傢伙。喔,那多半是一群大逆 不道的烏鴉。無論是夏天還是冬  

天,它們都是一身烏黑,一點也不想與周圍環境協 調。是什麼原因使烏鴉如此放肆地暴露自己?原來烏鴉是一種兇悍、喜集群營社會性 生活的鳥類。它們烏黑的羽色至少有2種功能:一是這種醒目色彩猶如商標廣告,便 於讓同類間互相發現和聯絡;二是黑色調顯現出一種威猛冷酷,對於被它捕食的小 動物或想捕食它的大動物都具有威懾作用。我曾在興凱湖畔看到大群黃昏歸宿的鳥 鴉,數目多達400隻以上,黑壓壓一大片飛在天上有如做巨型廣告,不斷吸引四周 烏鴉向其靠攏。我也曾在滇藏交界的橫斷山峽谷,看到一群50多隻的烏鴉正在天上 追擊一隻大鷹,黑翅膀在陽光下閃爍著鋼鐵般的光澤,威猛極了。而那隻平時高傲 兇惡的老鷹此時居然呈抱頭鼠竄的狼狽相。我進一步觀察其它種類的黑色鳥,如八 哥、鷯歌、烏鶇、黑鵯、黑卷尾、發冠卷尾,兇悍、喜歡群確是它們共同的特點。 在閩江上遊河谷,八哥群常達200隻,而武夷山闊葉林中黑鵯一群也多達150隻以上 。八哥、鷯哥也常攻擊體形比它們大的鳥。但黑色鳥中最兇狠的也許是黑卷尾。它 常把攻擊體形比它大一倍的紅嘴藍鵲作為一種遊戲,在繁殖期它們還會攻擊老鷹。 

令人感興趣的是這些黑色鳥多半還有一些羽色黑白相間的“親戚”,而且這一 系列親戚們的羽色從全黑到半黑半白可以排出一串序列。如鴉科的:烏鴉(體全黑 )→白頸鴉(頸白其餘黑)→喜鵲(黑白各半)→灰喜鵲(僅頭頂黑餘部灰白占大半)。 又如椋鳥科的:八哥(體黑僅翅有白斑)→鷯哥(枕鮮黃、翅有白斑餘部黑)→黑領椋 鳥(黑白各半)→絲光椋鳥(灰白占大半)。可以猜想,黑白相間的羽色可能有更好的 標誌作用,更有利於鳥類間的聯絡。它們很可能還顯示了鳥類發育狀況等多種信息 。但是通體烏黑的鳥卻顯得更強悍,它們各有所長,從而在生活方式上豐富了鳥類 生態位,也避免了競爭。但不論是烏鴉還是喜鵲,顯然都極注重利用羽色標誌來增 強群體內的聯繫。所以鳥類的這種羽色功能不妨稱之為“標誌色”。 

對於鳥類羽色的功能,除了標誌色外,顯然還有保護色和婚裝兩種。極端的婚 裝鳥有孔雀、錦雞、鴛鴦、太陽鳥等。它們雌雄羽色差別極大,雄鳥羽色極艷麗且 形態誇張,雌鳥則其貌不揚與環境溶為一體。極端的保護色鳥有蟻列、虎斑地鶇、 夜鷹類、貓頭鷹類。其中前2種鳥是在隱蔽條件好的森林地面活動,而後兩種鳥則是 白晝休息夜晚活動。它們共同特點是性格孤僻,白天行動較遲緩,一旦被天敵發現 很難逃脫,故需要最完善的保護色。 

極端的標誌色當然就是上述的烏鴉、喜鵲、八哥、黑鵯等黑色鳥或黑白相間的 鳥。但在綠色的森林中,黃色的黑枕黃鸝、紅色的赤紅山椒鳥也是很有效的標誌色 。這是因為紅黃色的暖調與綠林的冷調能形成強烈反差。其中黃鸝科的標誌色可謂 最豐富多彩:黑枕黃鸝、朱黃鸝、金黃鸝、鵲色黃鸝……簡直就是一系列森林標誌 色大展示。在濕地,白鷺潔白的羽色相對於黑褐沼澤可算是一種醒目的標誌色,但 在高空飛翔的鷹看來,白鷺的體羽與周圍水面反射的銀光極難區分。這真是一個保 護色與標誌色巧妙結合的例子,難怪有那么多濕地鳥都以白色為主色調。 

在大自然中,取極端標誌色、保護色及婚裝色的鳥都還只占少數,多數鳥行的 是中庸之道。它們多半通體以保護色為基調,僅在頭、胸、翅、尾等部位有一小塊 顯眼的標誌色或婚裝色。婚裝與標誌色區別是:婚裝更艷麗誇張且雌雄異色,標誌 色則雌雄同色,如畫眉通體棕褐色,這對於它所處的林下落葉層顯然是很好的保護 色。但它的貫眼紋呈醒目的白色,與身上的保護色很不協調,這一點我以前覺得難 以理解,現在則可用標誌色來解釋。與它類似的還有暗綠繡眼鳥,渾身黃綠形同綠 葉,但眼圈又呈醒目的銀白色。這類鳥既喜集群需要標誌色,又很弱小需要保護色 。而許多鳥把標誌色(或婚裝色)安置在頭部,這也是很科學的。因為多數鳥頭部運 動最多又伸的最高,把標誌色安在頭部效果自然好。另一方面當鳥類睡眠時最需要 保護色,這時它們總將頭向後別入翅中,那醒目的標誌色便看不到了。還有一些鳥 如紅尾鴝、藍尾鴝、紅嘴相思鳥、金翅雀等將標誌色點綴於翅、尾部,當它們展翅 飛翔時,這些標誌色格外分明,而收翅休息時,卻幾乎看不見了,留下的是與周圍 環境溶為一體的保護色。 

總之,鳥類羽色不僅美麗悅目,更隱含著鳥類生態的許多奧秘,只要我們悉心 探索,便可能破解其中密碼,得到許多意外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