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寬容的議論文(精選)

【篇一】

曾有個女人,小的時候,她的母親把她送給了別人,因為家裡太窮了。[網址]長大後,她知道了這件事,心裡極其怨恨,覺得父母太狠心了。她的母親幾次想要來相認,她都拒絕了,連母親親手給她織的毛衣她也一次沒有穿過,她把那件毛衣收了起來,擱在箱底,一直放著。就這樣,她結了婚,生了孩子,但她的心一直沉浸在怨恨里。在她三十歲的那年,突然傳來母親病危的訊息。那時剛好是冬天,鄉里的人送來信,說母親想見她一面,讓她穿上她親手給她織的毛衣。

這個女人聽後,心裡開始有些慌亂。再怎么樣也是生母,她急急地穿上母親織的毛衣上路了。在路中,她覺得冷,於是把手伸進口袋中取暖,她突然在口袋中摸到了一張折著的紙條。她拿了出來,好奇地打開,原來是母親寫給她的信。母親說,家裡的另一個孩子是撿來的,那時候實在養活不了兩個孩子,才決定把她送出去。因為,那個孩子實在太小,又病得不成樣子,除了他們兩口子,沒人要那個孩子。

她看到這紙條後非常震驚,眼裡湧出了淚水。母親這么多年是怎樣的傷心啊,她是她惟一的女兒啊!

趕到母親那裡時,老人已經辭世了。母親走的時候,手裡緊緊地握著一枚扣子,那枚扣子是藍色的。在母親的身邊放著一封信,信里說,送給她毛衣的那天,回到家裡才發現,那件衣服上缺少了一枚扣子,那枚扣子掉在了地上。母親把它撿了起來,一直想去幫她綴上這枚扣子。想了十幾年,希望再見到她,希望親手把扣子交給她,母親欠她一枚扣子。

她拿著這枚扣子,扣子已經被磨搓得光滑圓潤,亮閃閃的,她不知道,每當深夜時,母親想起她,就會拿出那枚扣子,放在掌心靜靜地看,看了十幾年。

這個女人後來在七十五歲那年去世了,去世前的日子裡,她都在悔恨中過日子。前三十年,她在怨恨中過,後四十五年,她在悔恨中過。不知她在閉上眼的一瞬間,有沒有想過自己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有沒有為她這一生最後一次悔恨?前三十年已無法挽回了,為什麼後四十五年還要去為前三十年付出那么多的代價呢?如果在母親給她送來毛衣的那天,她能夠寬容一次,那么,她的一生可能就要改寫。

上蒼給了我們同樣的生命,當走到人生的盡頭時,能夠留下的會是什麼呢?我們留給別人的又會是什麼呢?學會寬容別人,也是善待自己的一種方式,生活,是在寬容中越走越寬廣的。何必為曾經的傷害耿耿於懷呢?時間終究會沖淡一切苦痛,但我們為什麼要等時間來沖淡呢?學會及早地忘卻,及早地原諒,及早地享受生活,生命里美麗的日子不是會多些嗎?

歲月的美,就在於它流逝後再也不會回來。能在有限的日子裡多些美好時光,就是在延長自已的生命!

學會寬容別人,在我們老的那一天,就會發現生命的每個端點都不再有因狹隘而造成的遺憾,也會給他人的生命中增加快樂和亮點。畢竟,只有美,才是永恆的。你人生會因為你忘掉不愉快的記憶而春光燦爛。

【篇二】

大海因為寬容,而變得浩瀚無邊;天空因為寬容,雲彩綿綿而美麗動人;山峰因為寬容,匯集細土塵沙而巍峨聳立。人——應該學會寬容,才能放出異彩。

法國大作家維克多雨果曾經說過: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

有些人認為,寬容是懦夫的行為,這種想法就大錯特錯。懦夫是自己的利益受到傷害而不敢隻言片語的人才是懦夫,貪生怕死,為敵賣命的人才是懦夫。懂得寬容的人,是從大局出發,考慮全局利益的人。

清朝宰相張英與葉侍郎比鄰而局,因葉家無理霸占張家三遲地方,張家就寫信給在外的張英,張英回復到:千里家書只為牆,再讓三遲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家按信中的意思退後三遲,葉家也慚愧地退後三遲。足以證明,寬容能化解人與人之間的恩怨。

如果兩家恩怨是小事,那國家安危就是大事了。

戰國時期,將軍廉頗一直對比自己地位高的藺相如很是不服,處處刁難,藺相如為了不使兩人之間再有恩怨,不使敵國乘虛而入,危害國家,危害人民。總是處處忍讓,寬容。可見,寬容能使國家興旺。

寬容,能化解人與人之間的恩怨;寬容,能是事業發達;寬容,能使國家繁榮昌盛。讓我們學會寬容,讓民族,讓國家更加興旺發達吧!

【篇三】

法國著名的文學家雨果曾說過:“世界上最寬闊的東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這不就說明了兩個字――寬容嗎?寬容是種美德,是人自身的一種修養,中國人說:“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我們要懂得寬容。寬容,有利於己,有利於人,更有利於社會。

寬容,有利於己。三國時的周瑜,英姿颯爽,意氣風發,卻只因妒忌諸葛亮的才華而自夭,留下了“既生瑜,何生亮”的嘆息。試想一下,如果他沒有這等狹隘的心胸,而是寬容對待任何事情,觀時待變,以他公瑾之才,是否能夠助孫權平定江東進而一掃天下呢?這樣,他周公瑾便可名垂青史。這足以說明寬容的重要性。

寬容不僅僅有利於己,還有利於人。有個小姑娘要開音樂會,在報紙上稱是李斯特的學生,演出前一天,李斯特出此刻她的面前。小姑娘驚恐萬狀,抽泣著說:冒充是出於生計,並請求寬恕。李斯特要她把演出的曲子彈給她聽,並加以指點,最後爽快的說:大膽地上台演奏,你已經是我的學生了。就這樣,李斯特的寬容成就了小姑娘的一生,讓她對音樂如痴如醉。

寬容大度,更有利於社會。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鮑叔薦管仲”的故事吧。春秋時,齊襄公被殺後,他的兩個兒子為爭奪王位而戰,鮑叔幫小白公子,管仲幫糾公子。交戰中,管仲曾兩次射中了小白衣袋上的鉤子,小白險些喪命,之後小白做了齊國國軍,即齊桓公。

齊桓公執政後,任鮑叔為相國,可鮑叔心胸寬廣,有知人之明,堅持把管仲推薦給桓公,並說:唯管仲能當任相國要職,我不如他。齊桓公也是個心胸寬廣之人,採納了鮑叔的推薦,重用了管仲。從此,管仲輔佐桓公,數年間齊轉弱為強,成為春秋前期中原最發達的強國,齊桓公也成就了“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霸業。

古人云:“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海納百川,有容則大”。我們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里,總要與人相處,和外界發生各種關係,因此建立和諧關係是很重要的。要建立和諧關係最要緊的是寬容大度,所以我們多一點寬容,世界就會更加美麗,讓我們共同攜手,一齊迎接完美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