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大業》觀後感_

最近系裡組織我們觀看了祖國60周年慶典的獻禮片《建國大業》,讓我們有機會重溫60年前華夏大地上歷史性巨變的那一時刻,感受那激情燃燒的歲月。

影片敘述了1946到1949年之間的中國歷史,開篇即是國共重慶和談,繼而爆發內戰。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共產黨的“幾十萬條破槍”,在人民的支持下,硬是在三年時間裡打垮了全部美式裝備的國民黨。國民黨的派系鬥爭、一黨獨裁、腐敗透頂展現無餘,而共產黨則發動了廣大人民民眾,爭取了民主派的支持和加盟,成功的在中國歷史上翻開了嶄新的一面。淮海戰役結束後,毛澤東當即斷言“長江以北從此再無大戰”,國民黨的王牌主力全部覆滅。最讓我難忘的是,周恩來、任弼時、劉少奇、朱德等我們敬愛的元首在聽到戰役結束我軍大獲全勝的那一刻,這四個改變了中國歷史和命運的軍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國際歌的那一番情景。而此時的毛澤東醉意朦朧,斜靠在牆上若有所思,共產黨軍隊幾十年革命生涯所經歷的苦難,通過毛澤東的回想一幕幕的回映出來:五次反“圍剿”,突破封鎖線,艱難長征,翻雪山,過草地……無數烈士的生命,換來了這歷史性的轉折,此刻歷經百戰的錚錚硬漢們再也無法克制住自己的感情,唱著,哭著,笑著,跳著……慷慨激昂的“英特納兄奈爾就一定會實現”的歌聲讓我感動的熱淚盈眶。

歷史是人民創造的,在朝鮮戰場上,志願軍戰士獲得了“最可愛的人”的稱號,這,一直都是共產黨軍隊的光榮傳統。在《建國大業》中,我們看到,解放軍解放上海,為了儘量不打擾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解放軍沒有使用重武器,寧願血灑蘇州河,解放上海後沒有進入民居,而是露宿街頭。這種一切為了人民的精神是應當代代相傳的,成為不滅的時代精神。

重溫了那段難忘的歷史,使我們了解到新中國建立的不易,對革命前輩更加的敬仰,升華了自己的思想,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共產主義信念,為了這個崇高的理想而奮鬥終身。

在以後的生活中,我會更加努力,爭取早日報效國家,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捍衛黨和國家的榮譽,做一個合格的共產黨員。

涉外旅遊1班

陳金召

XX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