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行為學》讀後感

在北京中央團校學習期間,中央黨校政法教研部劉啟雲老師通過課件的方式,系統地為我們講授了關於《組織行為學》基本內容,聆聽老師的講課,讓我初步了解《組織行為學》基本理論知識、學習組織行為學的意義和研究方法,讓我對此課產生了很濃厚了興趣。回來之後,我認真地從個人、團體行為到個人心裡、團體建設,再到群體溝通、衝突到組織、激勵,再到組織設計、文化以及變革等進行了研讀,並做了大量的讀書筆記,收穫頗豐,深深感受到組織學的魅力,它是以組織行為規律為研究對象,研究組織體系中人的行為與心理表現。針對組織行為的特徵,找出特定組織環境下的組織行為共性,作為企業管理人員,為我們提供有益的啟示。

一、《組織行為學》有很強的實踐特色。《組織行為學》是從個體行為、團體行為、組織行為和組織發展四個方面進行研究的,它系統而完整地闡述了組織行為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包括個體知覺、個性心理與行為、群體規模與行為、團隊組織和管理、群體溝通與衝突、領導與決策、權利與政治、組織設計與企業文化等等。我感到全書構思新穎、科學,內容生動、活潑,案例豐富、經典,有助於提高學習興趣,注重理論的實用性,是圍繞一定組織中人的心理與行為活動的相互作用,通過對個體、群體心理特徵和心理活動的分析,揭示其與組織行為的各種關係,這是《組織行為學》的基本思路,也是其內容的邏輯發展過程,比較注重聯繫公共管理(公共組織)的實踐則是《組織行為學》的一大特色。通過對組織行為的系統,科學分析,可以有效的提高組織運作的績效。

二、《組織行為學》是一種文化,是一種魅力。從卓越企業文化論和美國企業精神,我感受到企業文化的魅力所在。企業文化的決定取決於組織者,組織的成功或者失敗常常被歸為其所擁有的文化。對企業文化有著多種理解,儘管企業文化的定義沒能統一,大多教學者都把價值觀作為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企業文化就是指組織成員的共同價值觀體系,它使組織獨具特色,區別於其他組織。它是組織中成員的一種共同認知,能夠強烈的影響組織成員的態度和行為。我從書中了解到,企業文化的內涵,它基本涵蓋了四個層次,第一是指標,包括故事,儀式,語言和符號等;第二層是行為規範,包括任務支持規範,任務創新規範,社會關係規範,個人自由規範等,第三層是基本價值觀,包括績效價值觀。最後一個層次是核心假設,包括人類的本性,組織與環境的關係,現實,真理,時間與空間的性質,人類活動的性質以及人類關係的性質等假設。結合書上的知識,結合自己的實際,為我們所處的企業企業文化做了簡單概括。對於我們傳統的國有大型企業文化公司來說,企業的企業文化可以分為兩類一方面是從生長點的角度去看,其命運紮根於改革,屬“改革全新型企業文化”;另一方面是從對外引進的程度去看,又屬於“全面引進型企業文化”。這時企業文化對企業發展更為重要。其實文化本身就是實踐的產物,又是實踐的動力。它源於實踐,又反作用於實踐。同煤集團在多年的煤炭生產實踐中,深深地認識到,傳統發展模式的弊病,已嚴重影響到了企業的生存、發展和市場競爭力。面對危機,我們及時創新規範,社會關係規範,轉變思路,迎挑戰抓機遇,結合自身行業特點,提出了煤炭行業發展循環經濟。

三、解讀權力與政治是一種重要的組織行為現象。從書中了解到,權力的構成因素和行使方式,以及政治行為的表現形式對政治行為的道德制約,都一個企業領導人必須的基本要素。這對於我們從事企業領導幹部來說,給出了一定的標準。從權力的特性來看,我知道權力與職權上存在著很大的差別,它不僅包換職權,而且還包括一些不是來自職位的權力。而權力從層面上來說,有兩層意思,一是人個權力的基礎的範圍,二是團體權力的基礎的範圍。從兩層意思中,我們可以看清,權力對於國家、企業都非常重要。確認識、嚴謹行使權力,不僅直接影響個人的思想行為、價值取向,甚至關係到改革、發展和穩定的大局。我覺得我們共產黨人應樹立權力是政治、是信任、是責任、是奉獻、是約束的正確觀點,堅決抵制錯誤的、不健康權力觀對自己的侵蝕,努力為人民執好政、掌好權。領導幹部,每時每刻都面臨著權力、地位、利益的現實考驗,如果不能正確認識和行使權力,不僅直接影響個人的思想行為、價值取向,而且會影響一個部門的幹部風氣好壞,甚至關係到社會改革、發展和穩定的大局。因此,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正確認識和行使權力,成為每個黨員領導幹部必須認真對待和解決的重大問題。權力是在不同的產業中不同的部門裡得到分配的,尤其在一些企業中,成功的企業具有一些銷售和研發部門控制的戰略權變。在我們煤炭企業,決策權置於生產部門和行銷部門。在生產中協調安全生產是最重要的。

四、激勵在企業中的作用。激勵是組織行為學的核心問題,作為一名管理人員,能夠敘述了解和掌握激勵理論的原則,以及很好套用到工作實踐中,是推動人力資源發展的重要手段。從課本中,我理解了激勵的管理目標、工作設計和職業生涯設計和建立有效的獎懲體系。激勵理論實質上是探討人的行為動力,即探討如何有效地調動企業員工的確工作積極性,提高工作績效的理論。激勵實質是人在追求某種既定目標時的願意程度。激勵在鼓舞員工士氣、提高員工素質、增強組織凝聚力等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是靠人來進的,企業經營的各種要素是在主動參與經營的人的利用下才發揮作用的,企業管理既是對人的管理,也是通過人的管理。因此,只有使參與企業活動的人始終保持旺盛的士氣、高昂的熱情,企業經營才能實現較好的績效。管理人員對下屬進行激勵,就是管理人員使下屬的需求和願望得到某種程度的滿足,並引導下屬積極地按組織所需要的方式行動。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威廉•詹姆士發現,按時計酬的職工一般僅能發揮20%~30%的能力,而如果受到充分激勵的職工則可以發揮其80%~90%的能力。其中50%~60%的差距是激勵的作用所致。這一定量的分析不能不讓人們感到驚訝!許多企業出現生產、經營不善時總是首先想到和埋怨設備與工藝的落後,殊不知其企業內的人力資源有如此巨大的潛力未被挖掘。作為一名管理人員能夠客觀、公正的績效評價是對員工努力工作的肯定,是對員工進行獎懲的依據。以員工績效為依據,對員工進行獎懲,才能起到激勵員工的目的。我認為,激勵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員工創造出高的績效水平。沒有一個科學的績效評價體系也就無法評定激勵是否有效。 隨著企業的發展,員工的需要也會隨之變化,通過對激勵手段的評價,可以隨時把握激勵手段的有效性和員工需要的變化,調整激勵政策。達到激勵員工的最好效果。

五、從案例中得到啟示。我覺得書中的案例豐富而經典,緊扣書本中的實際知識,有一定的實際可操作性,可以給人以很好的啟迪。不管是案例,還是理論知識,我覺得組織行為學是採用系統分析的方法,綜合運用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生理學、生物學、經濟學和政治學等知識,研究一定組織中人的心理和行為的規律性,從而提高管理者對人的行為的預測和引導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實現組織目標。尤其通過書中的案例分析,案例新鮮,可以簡捷明快地學到許多組織行為上的知識。例如:在書中的案例討論中的“楊八郞是白區,誰也管不了”一文中,一個落後的自然村子,經過多年來的發展,這個村子成了白區。尤其最讓人深刻的是村民說的一句話,你們除了要錢抓人,還能幹點別的不能?句話說出了,幹部在楊八郞村的作為,由於不作為,形成了民眾衝突觀念,前者是沒有預防衝突,而忽略了幹部的職責,甚至在村里得以了村民的無禮取鬧,造成後的衝突、拒絕交定購糧、上訪等現象。這明顯是一個發展衝突的過程,形成了無組織、無紀律的、無法律的現象。在處理中,他們找到目標,不斷地加強溝通和交流,消除了對立因素,長期的難題才得以解決。我覺得這個案例很符合我們現代社會的現象,有助於我們很好處理髮展中存在的死結。

總之,我對這門學課認識還非常淺薄,但它是一門很值得深研的學課,它很好詮解了各個層面上的關係,將有助於我們企業的管理。

中央黨校08屆在職研究生青乾班:趙曆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