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大業》觀後感

一直期待觀看電影《建國大業》,不僅因為其豪華的演員陣容,更想去重溫那段歷史。

本劇反映的是在抗日戰爭勝利到建國前夕,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在反對國民黨獨裁統治鬥爭中,同舟共濟、團結奮鬥,最終建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本劇拍攝場景好多在南京,比如有總統府、中山陵、音樂台、南京大學、東南大學。這些地方我都很熟悉,在劇中看到倍感親切,呵呵。

一、劇中幾個場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在重慶談判期間,毛澤東和其他民主黨派對話,“沒有這幾十萬條破槍,誰會和我們談”,要生存發展,靠的是實力。

2、拍攝地點在南京中山陵的音樂台:在慘澹的青天之下,一群白鴿飛過,一副蒼涼的景象。面對經濟形勢,小蔣試圖力挽狂瀾,老蔣眼中確透露著力不從心。對小蔣一字一句地說:“國民黨的腐敗已經到了骨頭裡,反,是亡黨。不反,是亡國”。意味深長、發人深省。

3、當國民黨炮轟延安時,毛澤東毅然決定離開延安,面對同志們的不解,毛澤東道“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們會以一個延安換回整箇中國”確實是有長遠眼光,不計較一城一池的得失,強調了革命戰鬥中人的重要性,可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4、當剛宣布蔣介石為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統時,老蔣還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他的手下顧祝同(胡軍飾)卻報告“委員長,延安丟了”頗帶有諷刺意味。老蔣頓時表情的變化,耐人尋味。

5、聞一多先生慷慨激昂的演講:這幾天,大家曉得,在昆明出現了歷史上最卑劣最無恥的事情!李先生指李公朴1946年7月11日在昆明被國民黨特務殺害。究竟犯了什麼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過用筆寫寫文章,用嘴說說話,而他所寫的,所說的,都無非是一個沒有失掉良心的中國人的話!大家都有一支筆,有一張嘴,有什麼理由拿出來講啊!有事實拿出來說啊!為什麼要打要殺,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來打來殺,而偷偷摸摸地來暗殺!李先生賠了一條性命,我們要換來一個代價。正義是殺不完的,因為真理永遠存在!”看到了民主黨派的正義感和執著,卻帶有理想主義的色彩!

6、在北平準備舉行開國大典,老蔣面對南國的秋雨,看到的是年老的他孤獨的背影。突然想起了余秋雨的《一個王朝的背影》。

二、最近在讀者中讀到一篇文章《蔣介石居台灣反思失敗的原因》選自《毛澤東和蔣介石》一書。

蔣介石認為:“我們這次的失敗實在是我們自己打到了自己!”他總結了4條“自己打倒自己的”的原因:

第一,內部不能精誠團結,因之予奸匪以分化挑撥的可乘之機;

第二,違反國父遺教,大家不以服務為目的,而以奪取為目的;

第三,喪失了革命的黨德,不能以個人自由與能力,貢獻於革命大業;

第四,喪失了民族的自信心,不知道名族道德的力量和名族精神的偉大。

蔣介石認為,他的軍隊也是“六無”之軍,及“無主義、無紀律、無組織、無訓練、無靈魂、無根底”的軍隊;軍人也就成了“六無”軍人,即“無信仰、無廉恥、無責任、無知識、無生命、無氣節”的軍人。

由此,蔣介石得出的結論是“非失敗不可”

蔣介石還反思了國民黨:“黨內不能團結一致,同志之間,黨派分歧,利害摩擦,違反黨紀,破壞黨德,以致整個黨形成一片散沙,最後共黨乘機一擊,隨致全盤瓦解,徹底崩潰。”

三、看完本劇對中國的國旗、國歌的意義有進一步的了解。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五星國旗,旗面為紅色象徵革命,星呈黃色,表示中華民族為黃色人種。大五角星代表中國共產黨,四顆小五角星代表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四個階級。五顆五角星互相聯綴、疏密相間,象徵中國人民大團結。每顆小星各有一個尖角正對大星中心點,表示人民對黨的向心之意。

2、有代表反對田漢的歌詞,認為歌詞不適合新中國國情,有點悲壯,也有同志同意,說法國國歌《馬賽曲》不也很悲壯嗎,卻一直延傳至今。有徐悲鴻力挺田漢,周和毛也肯定田漢的歌詞。新中國的歌詞最終敲定了《義勇軍進行曲》。 

另:說起新中國的國旗和國歌,突然想起看過關於“新中國的國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來歷。第一次政治協商會議之前,對於即將誕生的新中國,還沒有一個正式名稱。中共中央、毛澤東一般習慣用“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的稱呼。在新政協籌備會起草各項檔案的過程中,一些代表對這個原擬的國名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黃炎培、張志先兩先生的意見被整理成書面報告,提出:“我國國名似可將原擬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改為中華人民民主國簡稱中華民國或中華民主國。將來進入社會主義階段即可改稱中華社會主義民主國。”清華大學教授張奚若先生對原擬國名提出質疑,他說:“有幾位老先生嫌中華人民民主共和國的名字太長,他們說應該去掉民主二字,我看叫中華人民共和國好。因為共和國說明了我們的國體,“人民”二字在今天新民主主義的中國是指工、農、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四個階級已經代表了民主。所以我國最終的國名即叫“中國人民共和國”。

四、本劇雖然反映的是一段沉重的歷史,在劇中卻不乏幽默的元素

1、在劇中共黨攻打北平時,一名解放軍(王寶強飾)對團長說:“報告團長,前面有個地主大院,牆太高,爬不上去;手榴彈也炸不開,請炮兵支援”。解放軍某團團長盧廣聲(葛優飾),“請打照明彈,都打到北京城下了啦,那是北京城牆,當然厚了。”看到此幕時,大家不約而同的笑了。

2、劇中,毛澤東的廚師長(范偉飾),出場很幽默,逗的大家直笑。可惜在一次轟炸中,為了搶救一鍋正在為主席燒的菜時犧牲。

3、在關於國歌歌詞的爭論中,大家踴躍發言,文化界代表(馮鞏飾),表情和行為舉止很幽默,最後用天津話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感覺挺好玩。

4、毛澤東在和女代表們合影時,解放軍代表(梁家輝飾),偷偷地跑到女代表中與她們合影,那一幕真搞笑。

5、劇中郭德綱秉承了小人物特色,在片中出演一個專職攝影師,憨態可掬,喜感十足“你看這!嘿!真燦爛!”

五、對cc系有一定的了解

原來只知道,四大家族是20世紀上半葉控制中國政治、經濟命脈的四大家族,即蔣中正家族、宋子文家族、孔祥熙家族和陳果父陳立夫家族。有道是:蔣家的天下陳家的黨,宋家的姐妹孔家的財。

其中陳果夫、陳立夫的派系被稱為“二陳”或者“cc系”(即劇中蔣經國提到的cc系),陳果夫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部長,與其弟陳立夫組織“中央俱樂部(central club),後來形成了很有權勢的cc系。他們把中央組織部調查科擴充成為一個龐大的特務系統,後來發展成為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中統”),從事反對共產黨、迫害進步人士的活動,並對付國民黨內反蔣派系的抗爭。

六、對蔣經國的認識

蔣經國為蔣介石原配妻子毛福梅所生,1925年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在同學中還有比他大6歲的鄧小平,蔣經國1927年畢業於莫斯科中山大學,期間還正式加入了蘇聯共產黨。國共關係惡化後,在蘇聯被扣留當人質,期間與白俄羅斯姑娘芬娜(蔣芳良)結婚。1948年金圓券改革,蔣經國至上海進行經濟管制,與孔宋集團發生正面衝突,工作受阻。

在劇中蔣經國(陳坤飾)在上海“打虎”正是這段歷史,陳坤把小蔣當年嚴謹的軍人作風完完全全體現出來了,扮演得神似。

總之,對於《建國大業》,每個人的看點可能有所不同,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如有機會還是值得一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