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寒假作文)

假如你是一個盲人,沒有視覺,沒有聽覺,不會說話,你會不會自暴自棄?假如你一生只有三天光明,你會看什麼、乾什麼?看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後,我明白了生命的重要,生命的美好。

作者海倫·凱勒是一位盲人、聾啞人,然而她卻值得我們尊敬。這位擁有哈佛大學學位的女士不僅善良,還對生活有著不同的感悟。她的處女作《我的生活》受到所有作家、讀者的好評。她是幾個世紀以來最具有影響力的女性之一。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曾這樣評價她:“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倫,一個是海倫·凱勒。”看完她的文章,我不禁對她敬佩萬分。

海倫是一個不幸的孩子,她19個月時,因為一場高燒失去了聽力和視力,包括講話的能力。儘管生活給了她迎頭痛擊,可她卻說:“雖然我只擁有過19個月的光明和聲音,但我卻仍可以清晰地記得——寬廣的綠色家園、蔚藍的天空、青翠的草木、爭奇鬥豔的鮮花,所有這些一點一滴都銘刻在我的心版上,永駐在我的心中。”即使是一個健全人,也不會有她這么樂觀的心態吧!

是安妮·莎莉文老師引導海倫張開心靈的眼睛,走出了黑暗與寂靜。是她對海倫的耐心,對海倫的引導,對海倫的愛創造出了海倫·凱勒這個不朽的傳奇。我們在尊敬海倫的同時,也不要忘了幫助海倫擺脫困境的這個瘦小的老師。

海倫是一個不朽的傳奇,我們也要學習她那執著、不怕困難、積極向上的精神。設身處地地想一想,如果我們自己是海倫,會不會像她那樣迎難而是,還是苟且偷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