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稚—心之天使 ——讀《那夜的燭光》有感

童稚—心之天使

——讀《那夜的燭光》有感

之前讀過張曉月的《細數那些叫作思念的羊》文中細膩的筆觸柔軟得像母親的手滑過你的心靈,滑過你的胸膛。這本也是一樣,文中有更多她與兒女們的生活,有更濃郁的生活氣息,有更濃郁的愛。

一個女孩抬起頭天真地對母親說:“媽媽,我喜歡颱風。”這恐怕要讓許多因颱風而痛失田地、房屋被毀的人發怒了吧。可女孩的心思似乎不在於這個,她喜歡颱風只是因為在一個颱風的夜晚,家裡停了電,拿著蠟燭跑來跑去的她被媽媽愛憐地稱作“小天使”。她愛母親說出“小天使”這三個字時的疼惜,儘管她不能理解天使的真實含義。

仔細想想,我多久沒有因為母親的一句話而高興而感到了,並不是母親的愛少了,而是我對母親的關注減少了。若她如今稱我作“小天使”,我一定會顛怪她,我都是多大的人了,還天使不天使的,太小兒科了吧。

這樣想來,反而是童稚時,什麼也不懂,什麼也不清楚,僅用一顆單純的心去傾聽,就能悟出簡單一句話中飽含的深情並牢牢銘記。的確人們創造語言文字之初,每個字都只有它固定的含義,而經過歷史的變遷,人們不斷豐富著文字,豐滿它的含義,一句話竟可以有上千種解釋。到這裡,人們總會嘆一句“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殊不知這樣紛繁複雜的文字遊戲中有哪些是真正有價值的。人們沉浸在爾虞我詐的遊戲,享受競爭的樂趣,每說一句話都必須經過生死熟慮,上班猶如上戰場倒也不假。畢竟有些綿里藏針的話語竟比被子彈擊中還讓人心痛。

可那些人又何嘗不想回到過去簡單的生活,只是礙於生計、礙於面子、礙於事業,有太多在前方。既然改變不了世界,最好的方法就是改變自己。於是有了各種形態的人類,他們將自己徹頭徹尾地改變,在種種障礙前任意穿梭,再沒有什麼能攔住他們了。他們高興極了,現在到時候變回自己了吧,他們愉快地想著。望著鏡中古怪的人竟一點也想不起來過去的自己是什麼樣的了,他們不停的變換著,嘗試著,奈和改變不了,又回到了那個最初的古怪身軀。認命吧,他們告訴自己,放棄了改變,邁著緩慢的步子向前,沒有什麼能擋住他們,也沒有什麼能讓他們再次露出笑容。

這樣的人生還在繼續,可以說無人能倖免,但至少我們的腦海中要為童稚保留一塊田地,在午夜將它釋放,回憶過去美好的時光。在第二天清晨睜開眼時能輕鬆地說出:“我很幸福!”這樣便是童年簡單記憶帶給我們的最好禮物吧。

記住,要將童年的心好好珍藏,因為每顆心裡都住著一個小天使等待著人們的召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