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寒假讀書生活:讀《水滸傳》

話說寒假閒來無事,便胡亂翻閱錢塘施耐庵與羅貫中合著本(施耐庵執筆,羅貫中編次)——《水滸傳》來。閱後甚是驚奇,人物性格,動作刻畫,甚是細膩!情節如此奧妙,真乃奇作也!

執筆施耐庵手法之巧妙,可以媲美古今中外任何執筆者,正如《第一回  張天師祈禳天災 洪太尉誤走妖魔》描繪龍虎山:

“根盤地角,頂接天心。遠觀磨斷亂雲痕,近看平吞明月魄。高低不等謂之山,側石通道謂之岫,孤嶺崎嶇謂之路,上面平極謂之頂,頭圓下壯謂之巒,藏虎藏豹謂之穴,隱風隱雲謂之岩,高人隱居謂之洞,有境有界謂之府,樵人出沒謂之徑,能通車馬謂之道,流水有聲謂之澗,古渡源頭謂之溪,岩崖滴水謂之泉。左壁為掩,右壁為應。出的是雲,納的是霧。錐尖象小,崎嶇似哨,懸空似險,削礎如平。千峰競秀,萬壑爭流,瀑布斜飛,藤蘿倒掛。虎嘯時風生谷口,猿啼時月墜山腰。恰似青黛染成千塊玉,碧紗籠罩萬堆煙。”

寫之生動,好似身臨其境。描繪好漢,更加傳神。就舉行者武松,好一個頂天立地的好漢!景陽岡打虎,無人不覺武松性格暴烈,但細品作者語行者內心卻又及其善良:打虎應得賞錢一千貫,無一文私藏,全部均分與獵戶,忠厚仁良。正如金聖歎所言:“武松天人者,固具有魯達之闊,林沖之毒,楊志之正,柴進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吳用之捷,花榮之雅,盧俊義之大,石秀之警者也。”作者之筆如何不妙?

本文開篇,便以高俅的惡貫滿盈放在正文的開端,而後敘述朱武、陳達、楊春被官僚逼迫上山為草寇,史進棄家逃亡,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林沖與高衙內、高俅的恩怨糾葛。施耐庵使用藝術手段觸發讀者的愛憎情仇。封建階級的統治是腐朽殘暴的,官逼民反、亂由上作。這些事例無一是偶然,一方是壓迫者,一方是被壓迫者,營壘分明,梁山泊好漢必然會起義造反。

本傳心心即是“義”與“忠”。綠林好漢心,“義”高於一切,雲“一命一命”,朝廷既無安感,其亦急一關給自支,即——義,其保命,分金,可令其身在江湖,有所倚,綠林好漢無一不“義”。

梁山泊好漢義敗,可歌可泣,想皆毀於一個忠字。綠林好漢心,夢寐相求者:盡忠保國、功名、封妻蔭子、光宗耀祖,增光門楣。宋江、吳用等主目中,“忠”是也,其反地主惡霸、貪官污吏,而不反對封建階級統治者皇帝。此證之意狹,最後受朝廷招誘。使朝廷“鷸蚌相爭,魚翁得利”。

作者把八十二回視為分水,前者喜悅、昂揚、轟轟烈烈,後者悲傷、低沉、哀婉,結局悲哉!痛哉!

捋鬢回望:試看書林隱處,幾多俊逸儒流。虛名薄利不關愁,裁冰及剪雪,談笑看吳鉤。評議前王並後帝,分真偽,占據中州,七雄擾擾亂春秋。見成名無數,圖形無數,更有那逃名無數。霎時新月下長川,江湖桑田變古路。訝求魚櫞木,擬窮猿擇木,恐傷弓遠之曲木,不如且覆掌中杯,再聽取新聲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