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讀書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讀《金鎖記》有感

  《金鎖記》是一個悲劇。悲劇的中心在於曹七巧。

七巧有著不尋常的命運。這個活潑、大膽﹑毫無顧忌的小家碧玉嫁給了姜公館病殘的二少爺。寂寞的喜歡上了風流的三少爺季澤,但面對季澤她卻很冷淡。

十年後,七巧的丈夫和婆婆相繼故去。姜家也分了家。七巧手中也有了錢。她不再相信任何人。她不擇手段的守著他的金錢和兒女。她引誘兒女吸上鴉片,莫名其妙地給女兒裹小腳,還阻撓他們的戀愛和婚姻。她以為這樣就可以把孩子留在身邊。她的心理已是病態、扭曲的了。

是什麼改變了她的本性呢?或許是陰沉的姜公館,或許是人不人鬼不鬼的丈夫,或許是冷漠的三少爺……但歸根結底是殘酷的生活。生活賜予了一切她不堪忍受的東西,而她嚮往的就在不遠處,散發著迷人的光彩,誘惑著她,卻怎么也抓不到手裡。所以她一旦擁有了什麼——金錢也好,兒女也好,就害怕失去,牢牢攥著不肯放手。她是可惡的,有是可憐的。

七巧的故事令我想到了另一個女子——繁漪。她們都是該被人愛卻沒有被愛的。生活壓抑著她們,他們也瘋狂的報復了生活。繁漪就曾沉痛地說過:“周家家庭里所出的罪惡,我聽過,我見過,我做過。”她們都瘋狂的愛上了一個地位﹑名聲都不容她們去愛的人,一個是荒唐的小叔,一個是懦弱的名義上的兒子。因為這愛,她們飽受痛苦折磨。但繁漪與七巧不同。根本的不同在於他有見是,有思想,她的瘋狂的力量只有在她忍無可忍地反抗時才表現出來。而七巧是粗俗的,狂放的,被扭曲的,她早已喪失了人性,“有一個瘋子的審慎與機智”。她是被逼瘋的——她不過是以一個正常人的外表出現在人們面前的瘋子。

魯迅說過:“悲劇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曹七巧沒有苔絲狄蒙娜的美貌,也沒有美狄亞的勇敢,但《金鎖記》的感染力並不亞於那些悲劇經典。這是因為會去的是原來可愛的七巧,造出了一個可拍可憎的七巧。它展現了一種慘澹的人生。作者張愛玲用獨特的情節和充滿傷感的描寫為作品營造了一種淒涼的氛圍,讀來不知是夢是醒。

“七巧雙手按住了鏡子。鏡子裡反映著的翠竹和一副金綠山氺屏條依舊在風中迴蕩著,望久了,便有一種暈船的感覺。再定睛看時,翠竹帘子已經褪了色,金綠山水換為一張她丈夫的遺像,鏡子裡的人也已經老了十年。”

短短几句,跨越十年時光,丈夫死了,七巧老了,這些信息既模糊又明白的寫著呢。字裡行間透出一夢十年的幻覺。或許無論生活怎樣空虛難熬,時間總是飛快的。

當七巧發現三少爺來找她敘舊無非是圖他錢,於是大罵一通之後,“……她要在樓上窗戶里再看他一眼。無論如何,她從前愛過他。他的愛給了他無窮的痛苦……他不是好人,她又不是不知道。她要他,就得裝糊塗,就得容忍他的壞。她為什麼要戳穿他?人生在世,還不就是那么一回事?歸根結底,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

七巧的心裡是有愛的。可她沒有得到回報。這執著熱烈的愛只能給她帶來無盡的痛苦。愛到深處,不由得懷疑人生“什麼是真,什麼是假”!

她的女兒長安上學時丟過幾樣東西。七巧暴跳如雷,要親自到學校興師問罪。長安無奈之後下決定不再上學。“她寧死也不到學校里去了。她的朋友們不久就會忘記了有這么一個女孩子……她覺得她這犧牲是一個美麗的、蒼涼的手勢。”

好一個“美麗的﹑蒼涼的手勢”!這優美的句子透著淡淡的哀愁。在母親的專制下長大的長安,從來就知道服從。無法服從,那就犧牲。少女敏感的心愿在朋友面前失了面子,可七巧不管女兒的想法。“美麗的﹑蒼涼的手勢”是長安唯一自衛的武器。因為無奈,所以蒼涼。因為蒼涼,所以美麗。七巧沒有得到幸福,他就以破壞更多人的幸福為補償。

“七巧似睡非睡地橫在煙鋪上,三十三年來她帶著黃金的枷鎖。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幾條命。……她摸索著腕上的翠玉鐲子,徐徐將那鐲子往上推,一直推到腋下。她自己也不相信她年輕的時候有過滾圓的胳膊。”

這是整篇中我最喜歡的一段文字。曾經套過滾圓胳膊的翠玉鐲子,順著枯瘦如柴的胳膊一直推到腋下!直令人毛骨悚然。可想而知,它的主人又能怎樣憔悴的容在這裡,這條胳膊代表了它的主人。她年輕時有過滾圓的胳膊,或許還有婀娜的身形﹑秀美的笑顏。可那美好的一切——青春,美貌,年輕往事,早已隨風而散,一去不回頭。取而代之的是身心俱疲。她用全部的青春,換來一堆金錢。她戴上了黃金打就的枷鎖,不但害了自己,也害了別人。

其實,在生活中還有很多被鎖住的人。被名鎖住,利鎖住,情鎖住,以及其他欲望鎖住……就像作者在結尾說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了,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還沒完——完不了。”不知多少人在用生命重複著七巧的故事,或者多多少少地重蹈七巧的覆轍。他們失去了真正的自由,也無法體會生活的真諦。願戴上枷鎖的人越來越少。願人人都能自由快樂,都能選擇把握自己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