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失去的青春年華——電影《中國合伙人》觀後感

追憶失去的青春年華——電影《中國合伙人》觀後感

中國合伙人是由香港導演陳可辛執導,黃曉明、鄧超、佟大為主演,講述由20世紀80年代至21世紀初,大時代下三個年輕人從學生年代相遇、相識,擁有同樣的夢想至一起打拚事業,共同創辦英語培訓學校,最後功成名就實現夢想的勵志故事。

作為一個曾親見親朋好友走過八十年代的的人來說,這部電影給我的感受太多了。校園,青春,“美國夢”,他們的當初就像這部電影描寫的一樣,為了理想與夢想,付出了一切。

程東青(黃曉明飾)最初的理想就是為了脫離農民生活,就算家中舉債也要一考再考,讀上北大這所名校。命運就是這樣,無意中他碰上兩個有“美國夢”的王陽跟孟曉峻,從此就跟著他們走上了這條路。因為英語發音不標準,他決心要讀遍整個北大圖書館,碰上了生命中的初戀蘇梅,一個對他沒任何感覺但做著同樣夢的法律系女孩,他與她從抗拒到接受,就是這四年大學生涯的最好見證。然而他拒簽她被簽,他們的愛也抵不過太平洋這道分界線,最終在現實中無奈的分手。當程東青因為私自校外補課而被開除後,他不得不接受現實:要么回鄉對著稻米說英語,要么就孤注一擲,自己辦英語補習班。有時人生的路並不是自己能選擇的,而是不得已而為之。“掉在水裡你不會淹死,呆在水裡你才會淹死,你只有游,不停的往前游。” 經歷過人生最低谷的他,早已不能回頭了,他的自嘲式的教學方法最終讓他成了“留學教父”,雖然他連國門都沒出過。程東青身上還體現著這本片的主題:夢想就是一種讓你感到堅持就是幸福的東西。

王陽(佟大為飾)“我以前只會過一種生活,就是跟別人不一樣。現在我知道了,大多數人會選擇的生活,才是值得。”校園時期的他為了“美國夢”泡上美國妞露西,寫詩,多么瀟灑不羈,甚至可以為了愛情放棄可以到手的簽證,典型的“憤青”人生。而夢想卻在露西無情地棄他而去時破滅,如果不是程東青,也許他就荒廢了。當他用創新電影教學法教會學生英語後,那一疊拋向空中的人民幣,就是他對現實與夢想最好的嘲笑。從此他變得格外冷靜,最後娶了一位相貌平常卻會生活的老婆。“我們改變不了世界,是世界改變了我們。”當他千帆過盡,懂得了生活真諦時,這句話何嘗又不是他成長過程中的一句心聲?

“如果額頭終將刻上皺紋,你只能做到,不讓皺紋刻在你心上。”這是多年後孟曉駿(鄧超飾)回國創業後的感嘆。曾經的他為了追求“美國夢”,在大學四年中,組織了多次理想與追求的討論,儼然是領袖級人物,他也是三個人中唯一能真正走出國門的。但他到了美國這個現實的世界中後,卻發覺曾經的北大驕子一無用處,只能在做一份留在實驗室中餵小白鼠這種工作,很快連這份工也被別人搶走,最後淪為餐館busser。當從小青梅竹馬的太太良琴在感慨雙手要廢了時,他才發覺原來良琴在洗衣店熨衣服,而不是所謂的教鋼琴。在異國他鄉的夜空下,兩人終於感慨:“當初我們來美國是幹大事的...那我們來美國幹嗎?” 孟曉駿無法接受這個事實,他只能回到北京,他曾經發誓不會回去的地方,重新尋找方向,在程東青的英語補習學校里,找到了適合他的一對一的簽證式培訓教學。在美國經歷過挫折後,他終於明白:“勇氣是抵禦恐懼,把握恐懼,而不是沒有恐懼。 ”

雖然這部電影為勵志片,但我的感覺更像真正意義上的《致青春》。當初的八十年代,每個年輕人都覺得與眾不同的,相信自己可以改變世界,對未來充滿了雄心壯志。像程東青、王陽和孟曉駿這樣人物就是他們之中的典型,他們談理想,談追求,特別對未知的外面世界充滿了好奇心,所以“美國夢”是多少莘莘學子夢寐以求的事。劇中有個場面,某人被美領館拒簽後大喊:美國人民需要我!多么真實的場景!像程東青這樣辛苦地從窮鄉僻壤考上名校,不就是為將來可以出人頭地嗎?孟曉駿在異國它鄉的種種碰壁,更是體現了每個想到美國實現夢想的人,對於未知世界的準備不足,箇中的辛酸只能用冬日飲水,冷熱自知來形容。

如果說王陽最終接受了那種最後跟生活妥協跟自己握手言和的所謂幸福,那么本片中的程東青,則更讓人感到堅持的可貴。其實他在北大的最後一堂課十分生動,課堂上已經不存在著學生與老師的距離了,更像是一種學習思想的互動,他那自嘲式的教育方式也正是從此開始,多年後,事業成功的他依舊堅持自己所想,就算周圍的環境一改再改,他依舊是孟曉駿口中的那個“土鱉”,從這個人物上依稀可以看到當年黎小軍的影子,也是那么真誠和執著。

孟曉駿這個角色居說是導演陳可辛的翻版,陳導曾將劇本改到基本只剩下三個名字是編劇的,在紐約拍攝殺青戲時,回想起自己的留學歲月,淚撒時代廣場。鄧超在演釋過程中,也從陳可辛身上學習了不少東西,才能將孟那種容易被挫折打倒,又能在逆境中求生的矛盾性格表現得極致。孟天生有一種敢於表達自己,揚長避短的優點,所以成了整個英語學校的幕後推手,成功地讓程東青和王陽發揮了自己的天賦。

“究竟是我們改變了世界還是世界改變了我們?我們一直想改變世界,最後才發現,其實是世界改變了我們”當他們不再年青不再為不切實際的夢想奮鬥時,我們不得不感嘆現實的無情,的確夢想是屬於青春的,若青春不老,則人生永光。當程東青為偶遇婚後的蘇梅內心感嘆不已,其實他已經明白這段感情就像一個青春的標記,留在心底,永遠無法抹去。而坐在影院的我們,除了為他們的青春噓唏不已時,何嘗又不是在懷念已經失去的美好?就像那首歌所唱:沒想到我失去的,竟是我的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