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強者——讀《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有感

曾經看到一篇文章,講的是一個人在招聘考試過後自以為一定能進入某公司,沒想到竟然沒有成功,悲觀的他選擇了跳樓,還好只受了點輕傷。在他住院時,公司告訴他上次是分數算錯了,他被錄取了。正當他沾沾自喜地請客祝賀時,公司又因他的心理素質不夠好,把他辭了。

可見,自大和悲觀是一對孿生兄弟,都是自強者不應有的態度。

有位哲人說:“那些自稱是再也沒有比我受過更多苦難的人,是沒有遭受過真正的苦難。”那些真正遭受過名副其實苦難的人,都是心胸豁達的、溫和的、看不出曾經是和苦難搏鬥過的人:司馬遷受宮刑卻著《史記》;屈原被發配寫下《離騷》;霍金高位癱瘓卻寫下《時間簡史》;李麗雖有小兒麻痹症,長大後多次失業,還慘遭車禍,但她以“心理強者”而“感動中國”。他們猶如一朵朵飽經風霜洗禮的花,淡定的姿態中呈現出一種無所芥蒂的自強的品格。誠如奧斯特洛夫斯基在雙目失明、全身癱瘓的情況下,強忍病痛,欣慰“回首往事,沒有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

自強者,面對各種苦難能心胸豁達、淡定;不悲觀、不卑屈。自強者虛懷若谷、謙遜的,不自大,不傲慢。

自強者深知人心機微,懂得自己,也懂得別人。被毛澤東讚揚為“學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就是這么一位自強者。杜威讚揚他說:“拿世界各國的大學校長來比較一下,牛津、劍橋、巴黎、柏林、哈佛、哥倫比亞等等,這些校長中,在某些學科上有卓越貢獻的,固不乏其人;但是,以一個校長身份,而能領導那所大學對一個民族、一個時代起到轉折作用的,除蔡元培以外,恐怕找不出第二個。”是他那種“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勇氣,和他那虛懷若谷、謙遜、“理解人”、“懂得人”的人格魅力,才成功地把胡適、魯迅、梁漱溟等等幾乎所有學界的才子佳人攜手並肩前行。

我似乎漸漸地體味到真正的自強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