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記》觀後感

《昆蟲記》觀後感

萬 楠

《昆蟲記》是一本描寫昆蟲生活習性的書,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的偉大之作。因為《昆蟲記》在科學和文學上都很有地位,因此被稱為“昆蟲的史詩”。為何法布爾能夠堅持一生都致力於昆蟲研究呢?因為它熱愛生命,尊重生命,熱愛大自然,嚮往大自然。

我認為這本書有很強的可讀性。它的文章寫得生動活潑,語調輕鬆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筆下,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多么可愛的小生靈啊!難怪魯迅先生將《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當我繼續閱讀《昆蟲記》時,我看到法布爾細緻入微地觀察毛蟲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顧危險捕捉黃蜂,我看到他大膽假設、謹慎實驗、反覆推敲實驗過程與數據,一步一步推斷高鼻蜂毒針的作用時間與效果,螢的捕食過程,捕蠅蜂處理獵物的方法,孔雀蛾的遠距離聯絡……一次實驗失敗了,他收集數據、分析原因,轉身又設計下一次。嚴謹的實驗方法,大膽的質疑精神,勤勉的作風。這一次,我感覺到了“科學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內涵。

因此我的書上到處是筆記,因為昆蟲記的美妙,它的形象生動,富有令我看得根本停不下來的吸引力。書上的插圖也讓我身臨於大自然中,感受昆蟲的無限魅力!

法布爾與昆蟲

吳馨璇 

是!《昆蟲記》,一部影響世界的經典著作。然而每個人讀它,第幾次讀它的味道往往是不同的。而我,早在國小已經讀過《昆蟲記》,但卻只是粗略讀讀罷了。我沒想到再一次翻開它是在幾年後的今天——已經成為一名初一的學生了。

法布爾,一位生於法國南部山區的農民家庭。因為家庭的貧苦,年僅14歲的他便早已在外工作,卻不知不覺愛上了昆蟲,因此買下“荒石園”,並一直居住在此,並完成了這部之後影響世界的著作。

昆蟲?說實話我對昆蟲並不了解也不喜歡,因為我害怕昆蟲。可好奇心卻將我引到了《昆蟲記》的故事裡,去了解昆蟲,感受他們。

聖甲蟲,早就知道,還知道它滾糞球。因為如此便對聖甲蟲無興趣,哪怕1%也沒有。可今天我讀了它,讀了法布爾筆下的它:只要有動物糞便的地方,就會有他們勤勞的身影。它們喜歡搶劫,崇拜太陽,羨慕別人手中的糞球,光天化日之下明目張胆做土匪,可真是“貪婪”啊。剛出來的它是如此美麗!美麗的鞘翅;半透明的身體;帶著蜂蜜似的乳黃色澤……都是美的表現。“它們不需要學習,一次性嘗試就可以做好糞球;沒有人教它,它也會挖一個洞儲藏食物,安安靜靜地享受美食”。這種能力是天生的,是與生俱來的,是老天賜給它們的能力,希望它們好好生存。這就是聖甲蟲,來自法布爾筆下的聖甲蟲……

《昆蟲記》內容很多,你可以狼吞虎咽很快看完,也可以細嚼慢咽慢慢品味,而決定權在於你!

殺手本能—讀《昆蟲記》黑肚皮的塔藍圖拉蜘蛛

蔡梓鵬

讀法布爾的《昆蟲記》黑肚皮的塔藍圖拉蜘蛛後,感觸很深,法布爾不像其他的生物科學家寫的那樣,他是為了讓我們看懂,大量運用了擬人、作比較等來體現塔藍圖拉蜘蛛的特點,我覺得他的寫法就像西頓寫得那樣生動。

塔藍圖拉蜘蛛前文寫作者是怎樣捕塔藍圖拉蜘蛛的,他從他先去問怎樣去捕塔藍圖拉蜘蛛,到方法,到一小時能捕20隻塔藍圖拉蜘蛛,寫得十分生動。但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寫塔藍圖拉蜘蛛是怎樣把危險的獵物給殺死的,塔藍圖拉蜘蛛對巨大的熊峰,是靠致命一擊的毒液去破壞熊蜂的神經中樞的,利用強大的熊蜂將殺手塔藍圖拉蜘蛛作比較,讓讀者更加信服塔藍圖拉蜘蛛的殺傷性,作者最後還描寫了一段塔藍圖拉蜘蛛的毒液,用麻雀、鼬鼠來試驗,襯託了它的毒液的殺傷力的強大。

《昆蟲記》讀後感

董  越

法布爾先生實在是有點讓我難以置信。作為一個昆蟲學家,是如何寫出一本關於昆蟲的中外名著?他的文章將說明文與文學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在《昆蟲記》里,沒有華麗的語言,過多的修辭手法,沒有虛假的東西。每一個字都是樸實無華的。

法布爾先生的文章就像是被螳螂恐嚇了的獵物,會不由自主地走向螳螂,最後,成為螳螂的美味佳肴。《昆蟲記》似乎有一種神奇的魔力,能讓人停不下來。同時,自己的情感又會隨著文章內容的深入而不斷變化。有時會為小螳螂能夠逃脫滿意的虎口而高興,有是又為成年螳螂吃掉同類而憤怒。儘管我明白,這一切都是大自然的安排,這個世界本就是弱肉強食,但這種變化卻是不由自主的,絲毫沒有什麼心靈上的矛盾。似乎這種心裡的變化是理所當然的。

法布爾先生用筆,將小昆蟲們的“大智慧”無一例外的展現出來。他們似乎也有自己的情感。擁有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生存觀。每一隻小小的昆蟲都像是各行各業的能手。有時我甚至覺得大自然是不公平的。他把那些最精巧的東西都留給了昆蟲,而只給了人類一個腦袋和一雙手。

《昆蟲記》讓昆蟲從我眼中傻乎乎的小東西,到擁有“大智慧”的小東西也不過是幾分鐘的事。但卻改變了我對昆蟲的認知。現在我想的不再是怎么欺負這些又傻又愣的小東西了,而是在想他們到底還有多少的“大智慧”。

《昆蟲記》讀後感

江 沅 

雨果說,《昆蟲記》不愧為“昆蟲的史詩”,法布爾則不愧為“昆蟲的荷馬”。我雖知道《昆蟲記》的名聲,卻從沒讀過。讀過了,才真正知道它的妙處。

法布爾,一個貧窮的科學家,他勤於自修,精心選擇研究方向,堅持不懈地進行觀察研究昆蟲及植物,不斷獲得新成果。《昆蟲記》是他努力的成果,上面記載了數千種昆蟲,也寫出了許多人生哲理,讓人受益匪淺。

螳螂,一種普遍的,並不起眼的昆蟲。在科學界,人們稱它是“祈禱的螳螂”;但法布爾卻稱它為“昆蟲界兇猛的猛虎,埋伏著的惡魔,田野的霸王”。螳螂的手臂是可怕的劫掠工具,用來捕殺任何從身旁經過的昆蟲。當然,出了這以外,螳螂一點也不可怕。螳螂的身體十分輕盈,身體是淡綠色的,我覺得它有些像綠色的蜻蜓,就是不會飛。

法布爾文中用了許多方法來刻畫螳螂的模樣,習性,特徵,愛好。比如,打比方:它沒有張開如剪刀般的大顎,相反小嘴尖尖的,防腐蝕用來啄食的;舉例子:為了看看螳螂的膽量和力氣,我供給它優質的食物,如體積超過螳螂的大灰蝗,牙齒尖利的白額螽斯和當地最大的蜘蛛。這些說明方法把螳螂描寫得十分具體,真實,仿佛一隻活生生的螳螂就在我的面前。我也會用說明方法說明事物,但並不像法布爾分析得那么生動形象,這是值得我學習的一個地方。

我曾經一點兒也不喜歡看《昆蟲記》,聽到名字,就認為這本書枯燥無味,卻總不知道為什麼它的名聲那么大。只有自己去讀了,才知道說明文其實也充滿了生動,有趣,並不只像想像中的枯燥無味。

《昆蟲記》讀後感

王艷艷

《昆蟲記》是一本很多人喜愛的書。當我知道有那么多人喜歡的時候,我就在想,這本書里到底充滿了哪些奇妙的東西,使大家那么喜歡它?

於是我翻開了這本充滿奧秘的書,這是一本跟科學有關的書,想那些書的語言都是嚴謹的、文字里透露出科學語言的素。不像那些抒情文表達的情感那樣複雜,那樣難懂,那樣與眾不同。而《昆蟲記》給人的感覺就是有種抒情文的感覺!語言生動形象,使文章更有親切感!

舉個例子,例如我們上學期學的綠色蟈蟈。作者通過實際研究、多角度分析、認真觀察(一絲不苟)、分析推究寫出了這樣一篇生動的文章!使我們領悟了昆蟲世界的奧妙之處、神奇之處、特別之處!在這篇文章里有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這些修辭手法,在那些科學書里你或許連一句都看不到,而這一篇小小的文章卻有如此多的修辭手法,細節描寫,寫得是那樣的生動、傳神、身臨其境!

這些都是在那些科學書里所沒有的、所看不到的,而作者:法布爾,卻能寫出如此好的書,讓大家喜愛的書。連我也慢慢地走進,融入這個團隊!

《昆蟲記》讀後感

洪佳瑩

讀了這篇法國作家法布爾的《昆蟲記》,發現作者不僅真實地記錄了昆蟲的生活,還透過昆蟲世界折射出社會人生。

《昆蟲記》在本書中,作者將專業的知識與人生感悟融於一體,在對每一種昆蟲的生活習性、特徵的描述中體現出作者對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裡行間洋溢著作者本人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昆蟲記》不僅是一部研究昆蟲的科學巨著,同時也是一部謳歌生命的宏偉詩篇。

法布爾用充滿愛的語言向人們講述了一個五彩繽紛的昆蟲世界。而在昆蟲世界裡,如,黃蜂、甲蟲、蚱蜢等,它們的生活習性、繁殖後代,都通過法布爾的筆活靈活現地表達了出來,充滿了靈性與智慧!

在讀《昆蟲記》我們可以從中了解自己所未接觸過的知識,通過圖中的插圖,更加清楚作者想要表達的東西。例如:在寫蟋蟀時,利用蟋蟀“住宅”的特點和它修建住所的過程來說明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特點。

看了《昆蟲記》之後才明白,昆蟲的生命也應當被尊敬,也從中懂得了人生感悟,然而昆蟲的世界也是那么五彩繽紛!  

《昆蟲記》讀後感

廖博瀾

當我讀完這本書的最後一個字時,我被這本書深深地打動了。他給我們呈現了一幅有趣的昆蟲世界,其內容絲毫不亞於昆蟲紀錄片。它是一個喜歡觀察的人,一個喜歡觀察細節的人,不然的話,這本世界聞名的《昆蟲記》是怎么寫出來的?而且,在他所寫的文章中還包含著自己的感情。為了細緻的觀察,他是可以幾天不吃不喝的,這在許多科學家身上亦有體現,但他卻感到十分充實。(在“喜歡昆蟲的孩子”中有體現)他喜歡用故事來描述一隻只昆蟲的故事,這也是我們心中所希望的。法布爾不喜歡用繁瑣和專業化的術語來顯示出自己的智慧。

在介紹狼蛛的時候,我對這種多毛的八條腿的爬行動物可是避而遠之,面目還如此猙獰,所以我很快就翻過了這幾頁。過了幾個小時,我才鼓起勇氣去讀那一章。事實與我預料中的相反,狼蛛在昆蟲記中被描寫的並不可怕:一位獵手,一位謹慎﹑一招制敵的獵手。同時,他和蟋蟀等工程師一樣,都是很會搭房子的建築工人。但是同時,他也是一位負責任的家長: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狼蛛會奮不顧身的猛烈反擊,不論敵人多么強大。為了讓自己的每一位孩子都能成長,狼蛛湖北著自己的孩子到外面“曬曬太陽”,但是會有個別孩子會被草撥到地上。這也體現出了法布爾的細緻,因為蜘蛛的孩子是非常小的,有的甚至會變得透明。法布爾所寫的昆蟲,也帶有一些社會情感,在夏季,蟋蟀就會開起音樂會。給人的感覺不再是“唧唧,唧唧”的單調聲音,而是音樂的盛宴。

對於我來說,《昆蟲記》是法布爾生活的結晶,書中描寫的精彩世界,也讓我浮想聯翩。讀這本書是不會感到疲倦的,所以我很早就買了《昆蟲記》,細細閱讀。

我讀《昆蟲記》

曾鵬權

這學期,詹老師讓我們讀了一本法布爾的著作——《昆蟲記》。

《昆蟲記》,顧名思義就是介紹昆蟲的生存與戰爭,勞動與掠奪,死亡與繁衍等許多問題。可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法布爾不但細緻入微地觀察昆蟲的生活,而且還將他們寫的形象生動,無微不至。

《昆蟲記》中介紹了24種昆蟲,有身懷絕技的狼蛛,神出鬼沒的舍腰蜂,鬼斧神工的礦蜂……然而我最喜歡的是眼觀六路的螳螂。“螳螂立在太陽灼燒的青草上,態度很莊嚴,寬闊的輕紗般的薄翼,如面膜似的拖曳著,前腿形狀如臂,伸向半空,好像是在祈禱,在無知識的農夫看來,它好像一個女尼,所以後來,就有人稱呼它為祈禱的螳螂了。”短短一段話,卻運用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的刻畫了螳螂的形態特徵。每個動物都有它的殺手鐧,螳螂也不例外。它有著一副嫻美而且優雅的身材。不僅如此,它還擁有另外一種獨特的東西,那便是生長在它的前足上的那對極具殺傷力,並且極富有進攻性的衝殺防禦的武器。它捕食時,用有力的鉗子夾緊獵物再將它撕成碎片吞下去。

《昆蟲記》讓我在愉快的閱讀中提高了文學素養和閱讀水平,讓我受益匪淺。

《昆蟲記之螳螂的害怕》讀後感

張雅雯

我讀了《昆蟲記》這本書後,令我感受最深的是“螳螂的愛情”一文。

第一段讓我得知“螳螂”的另一面,很形象地寫出了螳螂在昆蟲界中的地位。

在接下來的故事作家法布爾也寫出了螳螂們的生活習性以及天性,讓我進一步了解螳螂們!

最突出的是雌螳螂戰鬥時的動作,讓你身臨其境,寫出了螳螂的美,也寫出了螳螂兇殘,吃同類的情景。

可這並不是重點,重點在於它們的愛情。

作家法布爾生動地寫出了它們婚禮場景,而且寫出了奇怪的現象,雄螳螂被雌螳螂捉住吃掉了!

然而,法布爾寫出了自己內心的感受,把雄螳螂的可惡,與雌螳螂的占有欲表現的淋淋盡致,也寫出了雄螳螂的一生多么悲哀。

讀了這篇文章後,我認為法布爾的觀察太仔細了,我認為這篇文章比前面寫得還好,還生動,寫出了蟲子世界與人世界鮮明的比對和蟲子世界的有趣,讓我們仿佛走進了另一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