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我的夢——《我的教育理想》讀書體會

讀完朱永新老師所著作的《我的教育理想》一書,如同下過一場春雨,滋潤著我的心田,使我的心不斷變得柔軟、柔軟、再柔軟……它又像一把鑰匙,開啟了我記憶的大門。徜徉在書中,自己就像坐在一片生命一樣翠綠的草地上,聆聽著周圍孩童純真無憂的歡笑,任紛亂的思緒飄飛,漸漸地,那個在記憶中塵封多年的日日月月,又開始燦爛、明麗起來。

那時的自己剛滿19歲,花一樣的年齡,帶著初為人師的美麗心情,帶著對“老師”這一職業所有的嚮往與憧憬,踏上了三尺講台。雖然被分配到了一所比較偏遠的農村國小,但這並不妨礙我去實現一個夢,一個關於“老師”的夢。

“老師,快來看,這裡的花兒開了!”“老師,小草發芽了!”“老師,陽光真溫暖啊!”……這是孩子們對我的招喚,更是對於春天的呼喚。在那所鄉村國小,“天高皇帝遠”,平時很少有領導去檢查,更沒有誰聽課,我和學生的舞台在三尺講台之外,盡情地享受著大自然給予的快樂。春天,帶他們走近田間,追趕春姑娘的腳步;秋天,跟他們一起體會豐收的喜悅;冬天,我又會和孩子們堆雪人、打雪仗……真真正正是一個“孩子王”。

當時全校總共不到100名學生。早晨,我會帶著全校的孩子們一起跑操;課間,我又教他們從沒做過的廣播體操;“六一”兒童節,我現學現賣,教孩子們跳舞,組織他們表演節目;春季運動會,我跟他們一起訓練,時不時還來一場比賽;課堂之外,我還會自編自演,教在同一個院子裡的幼稚園小朋友唱歌、跳舞……那時的自己,真是熱力四射、激情無限啊!而年輕的自己,也給這所學校帶來了新鮮。

只要我在學校,學校里的男生、女生們總是匆匆吃過午飯後喜歡到我的宿舍玩。有時我跟他們談天說地;有時什麼也不說,就用錄音機放歌給談們聽,其實都是當時自己喜歡的流行歌曲,孩子們卻聽得入迷。傍晚,吃過晚飯,他們又會聚集到我的宿舍做作業、聊天、嬉鬧,玩夠了就一起回去。偶爾也有女生會住在我那裡,美其名曰“跟老師做伴”。

當時還沒有自來水,我們必須自己去水庫推水喝。只要看到我宿舍里的水缸里沒水了,高年級的幾個男生,就會從家裡推來小推車,帶上大水桶,陪著我一起去打水。他們不用我動手,灌水、裝車、卸車、倒水,服務“體貼而周到”。冬天,宿舍里生炭爐子取暖。每到這時候,男生們還會爭相為我砸炭,砸成一小塊一小塊的煤炭,讓爐火燒得更旺更旺……

兩年,我在這所學校待了兩年。這兩年,是我人生中過得最悠閒、最愜意、最詩情畫意的時光。雖然後來也會為期末考試班級倒數的成績哭得稀里嘩啦,但年輕的自己擦乾眼淚,還是隨心而去。我和孩子們真摯的感情勝於一切。現在,那些孩子早已長大,有時他們見了我,脫口而出的是我的名字,或許,他們從沒把我當做老師,只是朋友、玩伴。

後來,農村學校合併,我又來到了現任的中心國小,一乾就是XX年。在這十年中,我明白了“教育”的含義很多,很深。我明白了“老師”的責任很重,“老師”的舞台應該更寬廣。我開始學習怎樣備課,怎樣上課,怎樣教孩子們更多,教學成績也在穩步提升。有得必有失,漸漸被磨滅的,是自己那一顆孩童般純真的心靈。

似水年華,追憶至此,心裡仍是美美的,畢竟自己曾有過兩年夢幻般的“教育生涯”。我所期待的是像《窗邊的小豆豆》一書中巴學園的老師一樣,可以一邊帶著孩子們遊玩,一邊為他們傳授一些知識,這應該是“教育”的理想境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