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刻不容緩的行動——讀《工具書,請你改錯》有感

工具書是由專家教授經過多次修改而編寫成的,在社會上套用已有多年,沒有人對它提過意見。那么,工具書究竟有沒有錯誤呢?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青少年活動中心生態保護課題組的同學們卻從中發現了問題,寫了一篇《工具書,請你改錯》的文章。這篇調查報告提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環保問題,引起了人們的重視。

由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寫的工具書會出錯,大家或許會不太相信。可是如果從生態環保小組的眼光去看的話,工具書還真是漏洞百出。

在高科技的今天,由於人們胡亂地大肆捕殺、砍伐,世界上的動植物相繼減少,更多的生物相繼減少,更多的生物瀕臨滅絕。老虎、豹子、鯨魚、大象、天鵝等是國家重點保護動物,而許多字典上的解釋卻還缺少這種保護意識。

例如,“鯨”在工具上被解釋為“肉可吃,脂肪可制油或肥皂”;“鯊魚”被解釋為“鰭叫魚翅,是珍貴的食品。肝可制魚肝油,皮可製革”;“大象”被解釋為“多有一對較長的牙突出唇外,可以用來雕刻成器皿及工藝品”……連“氣槍”都解釋成“利用壓縮空氣發射鉛彈的一種槍,多用來打鳥”!

看,動物被獵殺,林木被砍伐,沙漠向四周蔓延,全球氣溫增高,南北極冰雪融化,臭氧層被破環,海嘯次數增加。各國缺水……這些天災人禍降臨,不都是人們不保護大自然的“佳作”嗎?就說我們國家吧!“母親河”黃河水資源缺乏,中游流經黃土高原。在暴雨沖刷下,地表的黃沙與泥沙流入黃河,使黃河成為了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每年被沖走的泥土有幾萬噸。下游成了世界上少見的地上河,常年泛濫。這不是人們自己造成的嗎?

有的人隨便砍伐樹木去造船、建屋,破壞了動物們的生活環境;有的為了“進補”,不惜亂殺野生動物;有的為了發財,為了購得一張虎皮、象牙,居然屠殺動物,或將它們製成標本……為什麼人類不知道保護野生動物,其實也就是在保護人類自己呢?事實上,野生動物與我們息息相關,它們維持了大自然中的生態平衡,各種生物相生相剋,缺一不可。所以,我們應該從根本上豎立起生態保護意識,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傳播媒體,如工具書等更應慎之又慎。

“生態保護和環境保護”並不只是一句口號,而是一項刻不容緩的實際行動。希望人們不要再濫殺動物,讓那些面臨絕種的動物再繁衍起來,讓它們能夠逍遙自在地在山林原野中奔跑、嬉戲;在路邊吃草,在溪畔喝水,不必再擔心獵人的大網、氣槍,而是像以前那樣無憂無慮地生活著,讓它們生生不息到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