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又一次的“揪出反動派”“打倒xx”的紅色瘋狂的席捲背後,互相揭發,就連曾在八年抗戰,四年解放戰爭中建立起來的信任都蕩然無存。於是,王蒙那一代人,在自己最青春最純潔的時光中,讀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滿懷憧憬地嚮往著共產主義的大熱潮中,慶幸著自己能夠生於這個偉大的年代,慶幸自己能夠不受舊社會的罪,成長於毛主席的懷抱下,於是,他們加入學生自治會,參加集體遊行,愛國愛黨愛人民,喊著口號,像今天我們追星一樣崇敬著先進工作者,勞動模範,地下黨員,抗美援朝志願者……
寫這本書的時候,作者才二十出頭,好一個青春年少,於是,他也像書中所有主人公一樣,雖然對所謂的“革命”有著火一樣的熱情,但理解卻是膚淺的。《青春萬歲》出版的時候,他已經五十多歲了,面對同樣的一部作品,它對王蒙的意義已經不再局限於青春時代的文學理想。他說,這是為了紀念,紀念被文革,被“四人幫”,被紅色革命所革掉的純真的記憶。如果說王蒙好幾部中篇和短篇小說是用吶喊的方式來訴說那個十年對人性的壓抑,對人格的扭曲,那么,《青春萬歲》則是用另外一種方式來訴說其中的痛苦。整部作品就好像一部青春回憶史,雖然瑣碎,但卻真實,展現了那一群群五十年代的高三學生的組織、學習、家庭和生活。解放伊始,“三
反”“五反”運動的餘熱還未完全退去,而除去了一切國民黨統治過後的北京,連小學生都懂得了要做“毛主席的好孩子”。那一群女校的準大學生,儘管學業緊張,儘管也面臨著複雜的現實,儘管也曾發出了“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事,我還不了解。生活里,有許多殘酷”,儘管不得不面對新舊社會交替在思想關上的困惑,但這,僅僅被她們輕輕理解成了“黨和國家的敵人”“被毒害太深的同志,需要我們好好去改造她。”,於是,她們逐漸地,逐漸地,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一股溫暖的力量,不論是貧下中農,工人,還是地主的小姐,天主教的小教徒,都被這股團結的力量吸引了,融合了。“當我看著睡下了的帳篷,還有這清明的天空和滿池的荷葉,我想起我們的暑假,想起你的已經過去了的,和我的正在進行其中的中學時代,幸福就好像從四面八方飛來,而我禁不住流淚……”生活是美好,學習是美好,同學還有同志是可愛的,於是不分你我,推心置腹,雖然一聲聲的“同志”,一句一句的“我們要有鋼鐵般的意志,就像保爾柯察金那樣”,一遍一遍的對偉大壯麗事業的想像,雖然引起了別人對她們“沉重的負擔,無謂的忙碌和虛妄的熱情”的可憐和她們“小小年紀就這么嚴肅”的反對,但依舊擋不住她們的青春熱情。這就是“五零”後的青春吧。
那一群活潑可愛的女中學生,懷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為祖國獻身的熱情,帶著善良純真的心靈和團結友愛的精神,在青春的道路上留下了一段華彩樂章。
我無數次吟頌,無數次詠嘆,只因青春無價,歲月無言。
如今已不像書中的主人公一樣,我們所擁有的今天是一個改革開放、科技發展、國力壯大的新時代。我們有崇高的理想,遠大的志向,我們挑燈夜戰,勤奮苦讀。我們游岳墳,了解岳飛“精忠報國”的事跡;我們觀韶山,緬懷毛主席的豐功偉績;我們游三峽,欣賞祖國的壯麗山川;我們泛舟於西湖,領略西湖的美好光景。同書中的主人公一樣,我們讓學習效率不斷提高,我們讓集體活動別出心裁,我們把玩與學勞逸結合,我們用心與愛互幫互助。因為學習本來就是一份獨到的快樂,而青春本來就是一種無言的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