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自傳讀後感

魯迅先生對自己的奔波表現得極為平淡,用 “走出”“又走出”“被拒絕”“到底被拒絕”,較詳敘述的只是從北京到廈門的一次,這表明魯迅先生對個人奔波毫不介意,而對反動政府的迫害則不屑置辯,不以為然。由此可見,在文章樸實平緩的語言之中,包含了先生對民族、國家的摯愛,也有對反動者的氣憤與不恥。“到1926年,有幾個學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說我不好,要捕拿我……”,被政府通緝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但魯迅先生卻以輕描淡寫的語氣表達出來,將那種欲置自己於死地的告密行為說成“說我不好”,重話輕講,充分體現了先生蔑視反動政府的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與反動軍警不兩立的堅定立場。而將告密者尊稱為“學者”,則不無調侃嘲弄之味。

先生很簡單的介紹自己的作品,還提到“登過幾篇不好的文章”。其實,先生是中國現代史上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其作品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和思想價值,為世人所推崇。他的這種寫法,恰恰表現了他謙遜質樸的人品。

我們從《魯迅自傳》中看不到一絲先生對個人命運的慨嘆惋惜,卻能感受到他為祖國不惜一切、無悔奮鬥的精神和謙遜平易的高尚風範。總之,先生光輝的一生,無愧於他“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宣誓,是一段真實感人、精彩紛呈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