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弟子規》有感

篇一:讀《弟子規》有感

今天的天氣很睛朗,我在陽台上一邊曬著太陽一邊看爸爸新給我買的《弟子規》,而媽媽則在一旁曬著衣服。

突然,媽媽說道:“思思,曬衣架不夠用了,快去衣櫃裡幫我再拿幾個去,快點。”可是當時我正讀得著迷呢,只是隨便應了媽媽一句:“等一會兒,我馬上就去”。可是我已經陷入了書海里無法自拔了,漸漸地忘了媽媽的吩咐,又埋頭看起書來。媽媽在陽台上已經等得不耐煩了,於是她便自己去拿了,還說我: “你這個孩子,叫你去拿東西,你怎么卻在這裡看起書來了呢,真是的!”當時,我並沒有記在心裡,只是左耳進,右耳出,呵呵笑著繼續看起了《弟子規》。當我讀到書中“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一句話的時候,忽然想起了剛才的事。唉,我真不應該不理會媽媽的吩咐,只顧自己看書呀!

接著,我又看到了這句話下面的一個故事,講的是荀灌搬兵救父,荀灌是一個13歲的女孩,他父親的軍隊被杜曾所率的軍隊包圍了。父親寫了一封信,向自己的老朋友求救,可是沒人敢出去送信,因為外面太危險了!可是就在這時,他13歲的女兒荀灌勇敢地站了出來,並成功把信送了出去,搬來救兵,嚇退了敵軍。讀了這個故事,我的內心被震撼了,荀灌冒著生命危險去襄城報信,而我卻連這么一件小小的事也不肯做。我感到很羞愧,於是趕緊去向媽媽說對不起。媽媽卻說:“沒事,知錯能改就是好孩子,下次不要再這樣就行了。”

我真的很喜歡這本書,因為正是《弟子規》引領著我的學習,是《弟子規》教會了我怎樣做人,是《弟子規》引領著我前進!

篇二:讀《弟子規》有感

在寒假裡,我重讀了《弟子規》這本經典後,我更加深刻地感悟了《弟子規》要告訴人們的許多道理。我發現,要做一個人必須做到尊重長輩、誠實守信、尊敬朋友、做事謹慎這幾點,才能成為受人尊敬的人。

《弟子規》中,分為入則孝、出則悌、謹、泛愛眾、親愛仁和餘力學文,分別告訴了人們如何做到孝敬長輩、關愛他人、謹慎小心、誠實守信。

書中最使我記憶深刻的是這么幾句: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長者立,幼勿座,長者坐,命乃坐。這三句的意思是:父母親所喜好的東西,應該盡力去準備,父母所厭惡的事物,要小心謹慎的去除;父母親生病的時候,他們的藥我們必須先嘗嘗溫度,連夜地服侍父母親,不離開床邊;長輩站著的時候,我們晚輩決不能坐下,必須長輩同意時,我們才能下坐。看到這裡,我自己羞愧不已。聖人要求我們要孝敬長輩,百善孝為先,要做一個受人尊敬的人,必須孝敬、尊重長輩。而平時,我過的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從來沒有想過父母親的勞累,有時還會和父母頂嘴。

這次讀了《弟子規》,我一定要像書中所說的那樣尊重父母親。讓我知道了作為一位兒子所該做的事情,我要以《弟子規》來時時刻刻檢討自己,端正自己。

更多《弟子規》讀後感範文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