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讀後感

四世同堂是一本很好的書,下面小編整理了四世同堂讀後感700字,歡迎閱讀!

四世同堂讀後感700字(一)

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我終於把《四世同堂》看完了,總共有1200來頁,分為三部,分別是《惶惑》、《偷生》和《饑荒》,真實地紀錄了革命戰爭期間中國首都的社會現狀,展現了滿目瘡痍的真實圖景。最令人震撼的還是日本鬼子對中國的侵略行徑,特別是文化侵略,更是深入骨髓的膏肓。中國為什麼會千瘡百孔?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沒有人敢站出來,青年人中雖然有一部分充滿了戰鬥熱情,願意用自身的大無畏付出來改變社會現實,比如瑞全,他可以遠離家鄉,積極投入戰鬥,為解放事業貢獻青春和鮮血。

可更多的年輕人卻沒有把國事放在第一位,雖然他們也深刻體會到了社會的黑暗,並決心不向日本鬼子投降,但在艱巨的生活壓力背後,他們屈服了,他們想的不僅僅是個人,還有家庭,還有父母,這些讓他們裹足不前,比如瑞宣,他也是個充滿鬥爭精神的青年,但在艱巨的家庭責任之下,他只能委屈求全了,因為他不忍心年事已高的祖父,不忍心病怏怏的母親,不忍心尚小的兒女,於是,他只能持觀望態度,只能苟且偷生,只能苟延殘喘地生活在生存邊緣。除了這部分人 ,還有社會的蛀蟲,他們腐蝕了社會的發展,是中國窒息的根源,就如冠曉荷,就如瑞豐,他們完全沒有羞恥之心,反而想趁著被日本鬼子占領而升官發財,顛覆了人性的本真,毀壞了中國人的名聲。

《四世同堂》是我認真看完的最長的小說,雖然我不喜歡歷史,我自認為這點是非常不對的,雖是興趣使然,但很多時候我還是會盡力地去了解歷史,關注歷史,就如這部小說,它真實地展開了中國社會發展洪流中的一角,為我從中窺探歷史提供了機會,雖然社會發展到了新的高度,但我相信仍然有它的價值所在,希望有更多的人去關注它,了解它,品評它。

四世同堂讀後感700字(二)

老舍先生是一位有著複雜思想的人,文如其人,這使老舍先生筆下的人各有各的心理,各有各的思想。

《四世同堂》嘛,就得先從祁家的最年長的輩說起。祁太爺應該算是封建百姓的性格,思想保守,卻對生活有著自己的見解,自可成一派,這要就是像他說的那樣:“只要準備三個月的乾糧鹹菜,便是天塌下來也沒事兒。”

接著是祁家孫輩,祁家長孫瑞宣是一位可敬的教師,也算是血性男兒。他在洋學堂時,一位神父說:“中國已無力回天。”他因此義憤填膺,一氣之下辭掉中文教師之職。但是他的一腔愛國之情與報國計畫因祁太爺的阻攔而付諸東流。我讀後感到惋惜,但為此也對他感到欽佩。

祁家三孫瑞全也十分愛國,他因為情感原因而十分矛盾是否出城抗日,但是最後還是毅然出城,策劃抗日。

還有冠家的冠曉荷也是一個人物,只不過他賣國求榮投奔日本人,做了漢奸。他陰險狡詐的性格更是在老舍先生的筆下尤為突出。

當然老舍先生筆下的人物還有許多特性鮮明的人值得我們品味。讓我們欣賞、品味這本曠世名著,感受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吧!

四世同堂讀後感700字(三)

舒慶春這個名字大家一定不陌生,他就是著名作家(老舍)的真實姓名,他寫了很多本書,而我讀的是他的長篇小說《四世同堂》,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順便寫一下我的讀後感。

《四世同堂》這本書寫出了抗日時期,日本人對國人的壓迫與羞辱,作者老舍用了很多語言描寫與心理描寫來描繪那時候漢奸與抗戰到底的人們心中的兩種欲望,豐富了人們讀這本書的重要性,讓人人都想讀這本書。

這本書主要寫的還是人物,如:隨風使舵的藍東陽、誠懇忠厚的冠曉荷、心狠手辣的大赤包、柔情孤雅的高第、抗日到底的錢先生、報國無門的祁瑞宣與德高望重的祁大老爺。

老舍先生對《四世同堂》的正反兩派描寫極為出眾、是大家能夠區分,這就是《四世同堂》的一個與眾不同的寫作方法:不給大家留下任何懸疑,敞開著大門的寫法。

這本書對人的下場也很突出,因此各個人的司法都不一樣,如:妞子是餓死的、瑞豐是被日本人槍斃的、李四爺是被日本人打死的、大赤包是瘋死的,說來說去,然而,死的最莫名其妙的竟然是藍東陽:他莫名其妙的去了日本、然後又莫名其妙的被核子彈炸死,這不是找死嗎?

總而言之,還是那句話,多讀書、讀好書。

四世同堂讀後感700字(四)

書架上,一本書引起了我的注意,書的名字具有濃厚的中國傳統氣息,名叫《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記敘了北平淪陷後的畸形世態中,日寇鐵蹄下和廣大平民的悲慘遭遇、那一派古老、寧靜生活被打破後的不安、惶惑與震撼。狠狠地鞭撻了附敵作惡者醜惡靈魂,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殘暴罪行,反映出老百姓們的英勇無畏。

書中的人物冠曉荷是住在小羊圈裡的住戶,他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看到日寇的侵略,千方百計的想和日本人做朋友。他,對日本人畢恭畢敬,向他們的背影深鞠躬,給日本人下跪,卻因為“消毒”丟了性命。他的太太外號叫大赤包,她希望中國被日本打垮,找關係給日本人做事。她的性情火爆剛烈,對自己的同胞毫不留情,但最後和冠曉荷的結局一樣,在他們依偎的日本人手中死去。

我佩服書中的祁家老三祁瑞全,他是一個滿腔熱血的大學生,見到日本的入侵,他不想做亡國奴,而決定離開北平,將自己的生命獻給國家,做一個抗戰的英雄。他回到北京後,他已經不是一個急躁的學生,而變為了有豐富的閱歷和抗戰鬥經驗的地下工作者,他受組織委派,潛回北平,做情報工作,他在北海公園刺殺了給日本人做特務的招弟,在抗戰勝利時,與鄰居們共享快樂。他是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中國人,他不怕為國捐軀,只希望為戰爭勝利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書中曾經講述了一段日本人殘害中國人的片段。日本人發給北平人的共和面,弄壞了北平人的腸胃,日本人怕這種病傳染到日本居民身上,就把這些暈倒的,鬧肚子七名病人的,都用大卡車拉到野外,把他們活埋了。多么殘忍的暴行!

可恨的是,現在的日本極其右傾。執意搶奪中國的固有領土魚島,刻意製造中國威脅論,有意修改和平憲法,不承認侵略歷史,修改中學歷史教科書,把慘無人道的南京大屠殺輕描淡寫為南京事件,在軍國主義道路上越走越深,引起中韓鄰國人民的不滿和憤怒。面對這些,我們的態度是堅決的,我們曾經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我們有著愛國主義精神和堅貞高尚的民族氣節,更要在維護主權和國家尊嚴上進行艱苦卓越的鬥爭!

掩卷沉思,我立志發奮學習,為國家和社會做一份貢獻,成為一個愛國愛家和自強不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