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讀後感作文

《圍城》的讀後感怎么寫呢,下面小編為大家蒐集的2篇“《圍城》讀後感1500字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圍城》讀後感1500字作文一

何謂“圍城”?錢鍾書的夫人楊絳曾給黃羅芳一張紙條,闡明了“圍城”的豐富內涵,上面寫道:《圍城》的主要內涵是:

圍在城裡的想逃出來,

城外的人想衝進去。

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

大都如此。

懷著對這句話以及“圍城”的好奇,我讀了《圍城》這本書。

主人公方鴻漸從歐洲留學回國後,進出事業、愛情、家庭三座”圍城”,屢屢抗戰,最後仍免不了失敗的命運,書中還塑造了另一些“歸海派”人物和國內的知識分子,如空虛無聊的趙辛楣,矯情淺薄的蘇文紈,純真可愛的唐曉芙,巧於心計的孫柔嘉,虛偽卑鄙的李梅亭。作者通過細緻入微的心理描寫,運用諷刺的語言和巧妙的比喻,入情入理的發掘了人物的隱秘心理。

性格決定命運,我想是這樣的,書中的主人公方漸鴻就是這句話的真實寫照。他雖然善良,但又有些懦弱,缺乏原則,甚至還帶有一絲玩世不恭的態度,正是因為這種性格,使他身陷“圍城”。其實,“圍城”都是自己創造的,他想成為大人物,這齣發點是好的,但他只想去改變環境,並沒有認識到自身的問題。在那個時代,作個大人物不容易,必須有高尚的品質和情操,要具備很多優點……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贏得他人的尊重,或者利用旁門左道,利用手段,做一些自己都覺得對不起自己的事情。而方鴻漸,他是一個典型的知識分子,面對自己的欲望,他有些亦正亦邪,他一直在兩者交界處遊蕩。正是這種性格,使他身陷自己為自己創造的“圍城”。

我認為,做人應該有原則,應該用正當的手段去達成自己的目標,如果這個目標現在實現不了,就只能說明你自身還存在著一些問題,要多看看自身的因素。如果目標很大,可能自己無法實現,那也不要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要做事,先學做人,如果一個人連最基本的做人原則都沒有,是不可能成功的。我覺得,一個人一生最大的成就莫過於學會做人,當自己已是不惑之年時,回想自己的一生,或順利,或坎坷,但自己問心無愧,這便是一生最大的成就。

可方漸鴻偏偏愛慕虛榮,看到他購買假的文憑那段時,我不禁心生笑意。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他購買了假的文憑,買了以後又覺得良心受到了譴責,他又深陷“圍城”了。而這個“圍城”,使他自己為自己築建的枷鎖,一切皆因欲望,利益,虛榮。

在競爭愈加激烈的今天,更多的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和虛榮所困。這本書恰巧揭示了人的心靈最深處的罪惡。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躲在黑暗的角落裡,或攻於心計,明爭暗鬥,甚至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人們在貪婪和欲望的驅使下變得可怕。這本書,更是我們清楚地認識到欲望和利益的可怕。

方漸鴻一生中遭遇了很多“圍城”,這是他的性格決定的,這些看似偶然的困擾,事實上卻是必然的。

這本書寫得也很有文學色彩。作者幽默的筆墨使一個性格鮮明的小人物躍然紙上。有人說,方漸鴻是作者本人的影子,無論是真是假,方漸鴻這個人物作者描寫得非常到位。作者的筆墨幽默,在幾處人物的外貌描寫中也得以體現。但更令我佩服的是作者以幽默的語言諷刺嘲弄一些社會現象,文字順暢,使人讀起來通俗易懂。在寫作方面這本書也有很多我值得學習的地方。

其實,有時我們也會身陷“圍城”,但更多都是我們自己為自己創造的。我曾經也有很多煩惱和困擾,現在看來,也不足為奇了。成功要靠自己努力爭取,“如果你失敗了,就說明你還不夠強大,讓自己變得強大起來吧!”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想要成功,只能改變自己。只能是我去適應環境,環境並不會來適應我。想要打破自己身邊的“圍城”很簡單,凡事應更多地站在客觀的角度去考慮,多找找自身的原因。

“圍在城中的人想突出來,城外的人想衝出去,職業如此,其他大多也莫過於此,人生大都如此”這就是那本書闡釋的主旨。其實,我感覺也可以理解為:“一些人普遍想衝出那些落後、守舊、不切實際的思想,而那些落後、守舊、不切實際的思想在人們心中卻成了圍牆,把他們包圍住了,而他們卻要想方設法衝出去。”大概如此。

讀完這本書後,我很自然就想起這樣一件事。我曾經問過我的兩個朋友一個同樣的問題:假如太陽掉到大海里去了,那將會是一個怎樣的畫面呢?他們的回答截然不同,前一個罵我天真爛漫、愚昧無知;而另一個則不以為然地答道:“那就一定會變成一大鍋魚湯啦。”我倆聽後不禁捧腹大笑。大笑過後,我卻在沉思,會有多少人給我類似的答案呢?

曾經,我也在書上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資深的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他分別給在校的大學生和一群小朋友看一個畫在紙上的圓圈。在校大學生們的回答幾乎一致,“這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圓圈而已,沒什麼特別”;而一群小朋友的答案卻是無奇不有,答案有很多,就只是沒有一個回答說只是一個普通的圓圈而已。

上述兩個例子可以看出,年紀越大,學識越淵博的人想像力就越差,這是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人們是被模式化的教育培育出來的,都被標準的答案所套住,如果人類真的被這樣的程式套住的話,那么就不會再有“夸父逐日,女媧造人”這些從遠古時期流傳下來的神話故事,因為它們給予人類的都是荒唐。

作為學生,在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時代賦予我們的激丨情與夢想,都被禁錮了。人們的想像力呢?更早就在國小的時候就被扼殺了。我們所擁有的快樂呢?激丨情呢?難道被牢牢地壓在書本的下面了嗎?我們從小不就已經住進了“圍城”了嗎?

模式化教育就像一堵無影的牆,千萬不能偎依在它的懷抱中,要學會擺脫,沖開這堵無影的牆。那么,才不會成為被層層篩選剩下的畸形心理的學習機器,這樣才不會被束縛住,才可以追求自己的夢!

《圍城》已讀,生活仍在繼續,圍城如社會,故事如生活,但我希望:我的社會不是圍城,我的生活也不僅是故事。

《圍城》讀後感1500字作文二

讀《圍城》,跟讀一般的小說感覺很不一樣。總覺得大師的作品吧,肯定是生硬晦澀,至少是我輩很難讀懂的,要想讀懂,也要擺上好幾本字典在旁邊,才能有讀下去的勇氣,《圍城》不是這樣,它通俗的可以,從身邊瑣事娓娓道來,總有那么一處是撞擊到你塵世的靈魂。本來覺得40年代的作品,是太公太爺輩的事了,想要找到一絲與現實相關的東西無異於到秦始皇的墓里挖計算機。誰知讀的時候,它竟多次引起我的共鳴!很多的事情,就像是發生在身邊;人物的心情,就像是從自己記憶中掏出來的東西,貼切的讓人吃驚!仿佛去看心理病的人被人一下子戳中了心事一樣,有幾分不可思議,又有幾分難堪,卻還有幾分爽快!

抨擊人生病態,笑罵人性弱點。在這個領域來說,魯迅應該算的上是鼻祖級人物了。魯迅是嚴肅的,狠狠的提出問題,像是尖銳的貓爪抓的你鮮血淋淋,錢鍾書則不然,他漫不經心的提出問題,就像有隻手在輕輕的撓你,他撓啊撓,你笑啊笑……最後終於發現了!原來自己身上有隻虱子!也可以這么說,魯迅用的是鋒利無比的匕首,一觸見血,給人一種鮮血淋漓的感覺;錢鍾書用的是尖銳的長針,乍看之下,對患部沒什麼用,但像針灸似地對準醫療部位刺下,刺得深,刺得透,一疼之後便覺舒暢無比,讓人被刺得心服口服。一部好作品,就應該在某方面具有鮮明的特色,才能顯示出作者的獨特個性和品質。契訶夫的作品追求辛辣幽默,歐·亨利追求精巧的構思,《圍城》所表現出來的是錢鍾書的學者式的幽默諷刺。

你看《圍城》中,談話、吃飯、交友、戀愛、工作、家庭,全是生活中種種細節,極其普通的瑣事,然而正是在這些瑣事中,在這些微不足道的細節中,一個個活生生的生活場景,一個個活靈活現的人物,呈現在讀者眼前,是那樣生動,艷活和逼真。方鴻漸的虛偽,趙辛楣的坦白,褚慎明的愛面子,蘇文紈的媚俗,唐曉芙的純真,孫柔嘉的狡黠,都一躍紙上,讓人又愛又恨。錢鍾書善於用洞燭幽微,纖芥並肖的筆觸刻畫人物心理,其犀利精微的心理諷刺,使人物很具立體感。老處女范懿年華老去卻乏人問津,一心想汪太太幫他做媒,卻又裝腔作勢,故作矜持。一見到趙辛楣就原形畢露,“像畫了個無形的圈子,把自己跟辛楣華圍在裡面,說話密切潑水不入”,回去的路上,她幾次設法要把同行的方鴻漸、劉小姐支開,留下趙辛楣和她兩個人走。她一會兒說橋太窄,讓趙辛楣拍她走河底;一會兒說忘了手提包,讓趙辛楣陪她回去取。又有幽默,又有諷刺色彩,妙哉!第三章寫幾個知識分子的聚會就更加叫絕了。趙辛楣一心想灌醉方鴻漸以泄愛人被奪之恨,誰知蘇文紈對方鴻漸的關懷更教他醋上心頭,褚慎明和方鴻漸在席上互相鄙視,相互拆台,褚慎明看到方鴻漸酒醉後嘔吐,故意嫌惡的捂著鼻子,心生一種幸災樂禍和解脫的快感,“覺得自己潑出的牛奶,給方鴻漸的嘔吐在同席者的記憶里衝掉了”,這種知識分子的醜陋靈魂,通過心理戰昭然若揭,猛然外化的手法,顯示出錢鍾書諷刺幽默的高超、犀利。

除此之外,書中大量精妙的比喻也運用的非常巧妙,為小說的幽默效果增色不少。例如蘇文紈剛出場時,作者對她複雜的心情的描寫:“那時蘇小姐把自己的愛情看得太名貴了,不肯隨便施與。現在呢,宛如做了好衣服,捨不得穿,鎖在箱裡,過一兩年忽然發現這衣服的樣子和花色都不時髦了,有些自悵自悔。”如寫李梅亭的肖像:“李先生臉上少了那副黑眼睛,兩隻大白眼睛像剝掉殼的煮熟雞蛋。”多么令人噁心。還有如“鴻漸餓得睡不熟,身子像沒放檔案的共事皮包,幾乎腹背相貼。”是多么的形象。再如寫蘇文紈和曹元朗的婚禮場面和二人的窘態:“曹元朗穿了黑呢禮服,忙得滿頭是汗…我只怕他整個胖身體全化在汗里,象洋蠟燭化成一灘油。蘇小姐也緊張難看…新郎新娘臉哭不出笑不出的表情,全不像在乾喜事,倒像——不,不像上斷頭台,是了,是了,像公共場所”謹防扒手“牌子下面那些積犯相懲的表情。”簡直惟妙惟肖,其詼諧幽默的效果,真的令人忍俊不禁了!特別是描寫鮑小姐的形象,“有人叫她‘熟食鋪子’,因為只有熟食店會把那許多顏色暖熱的肉公開陳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為據說‘真理’是赤裸裸的。鮑小姐並未一絲不掛,所以他們修正為局部的真理。”看起來雖然你能把人的眼淚都笑出來,實際上是在批判鮑小姐留學出洋,一無所得,只學了一些放蕩的功夫回來。幽默的笑料背後隱藏著多么深刻的諷刺意味!

所以看完錢鍾書的《圍城》是讓你在哈哈大笑之後又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順著思路追尋下去,你發現它看似愛情小說,實際是更多的是揭示了人性,怪不得有人說《圍城》和《紅樓夢》有異曲同工之妙呢!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