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誠與背叛讀後感

《忠誠與背叛》讀後感一

上周四學校組織在一報觀看電影《忠誠與背叛》,接到這個通知心裡是有些牴觸情緒的,但是還是要接受組織的安排,按時到達了一報。

開始的時候沒太大的感覺,但是隨著劇情的發展,我覺得心靈受到不小的震撼。一方面是由於裡面有我所認為的血腥場面,每每看到這樣的殘忍的情景,我會覺得心裡特別難受,渾身不舒服。一方面我也知道那樣的疼痛的場面在革命的時候經常會有,所以一直都很敬畏那些老一輩的革命家們。這樣的場景能夠讓我們在這中和平美好的年代任然記得是那些偉大的共產黨員們用自己一生的辛勞為我們換來了如今的生活,讓我們依然能保留那一份感激並回報社會。

然而不僅僅是這些,這部影片通過對比兩種人得品格和命運,讓我們知道了革命是要有鐵的紀律的和堅定的宗旨的。電影終究只是電影,只是傳到一種思想,最重要的是觀者是否贊同,是否反思。而我自己再觀看這不電影時候內心是很不平靜的,也想到了很多的問題。

一、在這個和平的年代,黨不需要我們去流血,不需要我們去上戰場,那么我們在黨組織裡面是否就意味著可以無所事事呢,只是掛著名號呢?顯然答案是否定的。黨的宗旨是位人民服務。革命是為了人民,為了保守黨的秘密而犧牲生命同樣是為了人民。而我們現在也要堅持不懈的將這一宗旨貫徹下去。在生活中、學習中、工作中時時刻刻都可以貫徹這一宗旨的。為人民服務不一定就是轟轟烈烈的革命,他是無處不在的。

二、關於入黨動機,這個話題若是放在革命時期,相必是沒有意義的。革命時期有志。 之士為了拯救中國人民共同奮鬥,艱苦戰鬥,加入黨組織只是為了一個共同的信念。為什麼入黨動機卻嚴重成為一個問題,事實證明很多的黨員同志也並不是為了什麼信仰而加入黨組織,僅僅是為了自己的私利。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社會環境的複雜化,和黨的高層和底層脫節的原因。黨的高層或許還在為中國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操勞著,但是到了下層,黨員也許僅僅是掛著個名號,沒有什麼任務,也沒什麼人監督,而且還有常人沒有的某些特權。所以最根本的還是沒人監督。就像電影所反映的一樣,起初監理檢查委員會的必要性,而現在是如何將它落實到各個層的當組織的問題。嚴格規範黨的成員,讓各位成員意識到自身在和平年代自身的責任依舊是沒有變的。不遵守紀律一樣會受到懲罰。

三、革命的成功不是信誓旦旦,而貴在堅持—對信念的堅持,對堅強的堅持。試想,如果沒有堅強的信念,沒有堅韌的毅力,如何能在充斥著無數誘惑,充滿著無形的危險之中,還能一如既往地走向革命。而中國如今的“革命”就是如何帶領著中國人民共同走向更美好的明天、不僅經濟發達而且社會充滿和諧、誠信和友愛。

時代證明,實踐證明,那個時代的中國共產黨員無愧為革命的鬥士,無愧為時代的精英。我們今年的美好時代,幸福生活,和諧社會都是用無數老一輩革命者的巨大付出換來的。我們在對他們發出無限讚嘆的同時,一定要警醒自己,深刻反思,時期不一樣,任務也不一樣,我們應該積極充當時代的先鋒,為中國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獻出自己的力量。

忠誠與背叛讀後感二

十八大獻禮片《忠誠與背叛》中有一句台詞在片中被反覆引用:“我們的事業並不會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這句台詞是卡爾·馬克思中學畢業時一篇作文《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的一句話。“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我們就不會為他的重負所壓倒,因為這是為全人類所作的犧牲,那時,我們感到的將不是一點點自私而可憐的歡樂,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萬人,我們的事業並不會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

一九二七年大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正處在發展壯大時期,第一次國共合作徹底破裂時期,國民`發動派對共產黨人進行瘋狂屠殺。忠誠與背叛考驗著當時的每一個共產黨人。是選擇為中國的富強民主獨立而奮鬥,還是選擇追名逐利,苟且偷生,不同的人,作出了不同的回答。王荷波、楊匏安選擇的是對黨的事業的忠誠,在權力名望地位財富等等一些凡夫俗子不能抗拒的誘惑下,選擇了一條兇險萬分,環境惡劣的人生道路,從事了一個注定不會顯赫一時的事業——為中國的富強民主獨立而奮鬥,甚至獻身。可范阿根、鄭雲天之流選擇的卻實對革命的背叛。

忠誠與背叛,對於於今身處和平時期的共產黨人仍然有深刻的現實教育意義。從黨的五大召開至今,我們由當年5萬名黨員發展到今天的8000多萬黨員,我們大多數黨員都是在從事著並不顯赫一時的事業,我們對事業的忠誠與背叛,雖然無法與大革命時期的生死考驗相比,但如果我們忘記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尤其是領導幹部不能廉潔行政,不能自覺地抵制腐`,我們就有忘黨忘國的危險。

我們的事業並不會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為了中國的獨立富強民主,我們需要王荷波、楊匏安這樣的人。為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這個事業必將永遠存在。這個事業不以政權的更迭為改變,不因政黨的存廢而轉移,不為金錢權勢地位所動搖。誰為了廣大民眾的利益犧牲小我,誰就能夠贏得民眾的支持。誰以這個事業為最高追求,誰將永遠存在於世界和民眾之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