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聲音的耳朵的讀後感

今天,我們下午去看電影了,到了那兒,一坐下去,電影開始了,燈暗了,只亮了一點兒彩燈,亮光很弱,接下來我來講講電影吧。喔,對了我忘告訴你們了,這電影的名字叫《尋找聲音的耳朵》。

男孩小聃,有一隻奇妙的“魔法般”的瓶子和一雙純真、空靈的耳朵。因為拆遷,小聃和爸爸媽媽不得不從上海郊區農村搬家到市中心。新的學校沒有能改變他,相反,他為沉悶、枯燥、呆板的校園生活帶來一股清新之風。搗蛋鬼馬濤、同桌張米仁、班長楊昊都成了他的好朋友,越來越多的同學逐漸聚集在他的周圍。終於那一天,孩子們繞開老師和家長,在鄉下尋找大自然聲音時發生了意外,矛盾爆發:老師要處分小聃,媽媽第一次打了他,爸爸要回鄉下眾多的壓力逼迫小聃將瓶子摔碎。遭此打擊的小聃,似乎突然間長大,他開始努力學習,他被推舉為班長,三好學生。然而,繁忙和緊張的生活讓小聃的耳朵突然暫時性失聰了

故事的另一條線圍繞著新家環境下的小聃爸爸媽媽。他們在人到中年之時突然間進城。一方面是房貸、水費、電費等生活費用的壓力,另一方面他們不得不在個人事業和家庭中尋找新的平衡。爸爸還在小鎮上當他的五官科醫生,每天早出晚歸,照顧不了家;媽媽爭取儘快評上高級職稱,好調入離家近一點的重點學校,方便照看家和孩子。原來在鄉下那種恬淡溫馨的生活沒有了,代而取之的是日益增多的口角和夫妻矛盾。直至後來小聃的深夜出走夫妻二人似乎又重新找回了昔日的相懦以沫,二人重新傾聽到對方心底的聲音。

故事第三條線緊串著小聃的老鄰居-----爺爺奶奶老夫婦。他們堅守著祖屋到最後一刻。爺爺是小聃的忘年交,他理解小聃並樂意和他一起去田野里傾聽大自然的聲音。但他們最終也只能在社會發展的大車輪前作出自己的人生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