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的底線讀後感

最近讀了《做事的底線》一書(中國城市出版社,洪朴正編)。該書從做事要達成目的--不可不擇手段;參與競爭--不逾博弈規則;彼此合作--不玩聰明花招;管人用人--不輕視不偏見;自我推銷--不要損人利己等等方面進行了闡述,並細細地解讀了現實工作中為什麼做事需要變通,方法需要靈活,要講策略和手段。書中所說的這些都是底線之上的智慧博弈,由此想到,其實在生活、工作中每一個人也都要有自己做事的底線。

不逾越底線,應該是每一個人做事最根本的原則。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隻正在偷食的老鼠被貓逮住了,老鼠趕緊哀求道:“請放過我吧,我會送您一條大肥魚。”貓說:“不行。”老鼠繼續求道:“我會送您五條大肥魚。”貓還是不答應。老鼠不死心:“假如您放了我,以後我會每天給您送一條大肥魚。”貓眯起了眼睛,不語。老鼠認為有門兒,不失時機地又說:“平時您很少吃到魚,只要放我一馬,以後您就會天天吃到魚,而且沒有誰會知道我們的交易。”貓還是不語,但心裡卻在翻江倒海:老鼠的主意的確不錯,放它一回,我便天天可吃到魚。但我這一次放了它,以後它肯定還會偷主人的東西,假如我再次抓住它,怎么辦,放還是不放?放,它會繼續為非作歹,主人就會遷怒於我,把我攆出家門,那時,別說老鼠以後給我的每日一魚,就是一日三餐也保不住了。想畢,貓突然睜大眼睛,伸出利爪,將仍不斷苦苦哀求的老鼠撕噬掉了。無疑,貓最終還是選擇了天職。

對貓而言,這一日三餐便是它的底線。我想對我們來說,如何做好民意調查工作,保證調查數據的真實就是我們工作的責任與底線。當今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的多元化使得數據的來源比以往計畫經濟時代更複雜也更困難。由於存在利益衝突,統計調查會遭遇各方面的干擾,如果不能有效防範,其後果必然是數字的可靠性會大打折扣。我們民意調查中心的權威,需要調查數據的真實可靠來做支撐。調查數據如果失實,不僅有悖我們的職業道德,更會損害政府公信力和權威。民意調查工作不僅要與民眾溝通,更應尊重民意、尊重數據。對待民意調查,既要不唯上、不違法,又要在社會公德的範疇,當然更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我認為保證調查數據的真實就是我們做事的底線。

在工作、生活中,每一個人保持自已做事的底線,堅持自己的原則和理想,有時會很艱難,但正因為我們能保持得住,才能讓調查的真實魅力征服他人,也正因為不逾越做事的底線,我們的調查也才能做得更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