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青春不迷茫讀後感範文

我依然記得誰的青春不迷茫,我們繽紛的青春就像是夜空中的煙花,無比燦爛,又無比短暫,下面小編整理了誰的青春不迷茫讀後感800字範文,歡迎閱讀!

誰的青春不迷茫讀後感800字(一)

“每一個想要飛起來的人都應該愛惜自己的羽毛”--秋微

曾經聽過這句話這,它出自秋微之口,源於劉同之意。這句話,並非是多么新穎的一句話。大概一兩年前,我給領導寫材料時,就曾經涉及到這個話題,然而,當時的我,只是依照領導的思想而寫,雖然略有感悟,但是始終不夠深刻。總覺得,領導講話所針對的聽眾中,不包含我。然而,今天,讀到秋微與劉同冷戰的那段經歷,忽然就讀出這句話的厚重。

雖然,近幾年來,我很少去認真閱讀一本書,我的語文成績也是這么多科功課之中最差的。我對於文字的尊重始終不夠。無論在寫作文、或寫一些其他東西時,遣詞用字總是存在模稜兩可的地方,如果細緻推敲起來,總是用這個也可,用哪個也行。若是被追問起來,大抵都是吱吱嗚嗚,不知所云。一仔細想起這件事情,就覺得腦子裡所有的神經都在緊繃,想到尚未完結的兩篇文稿,心裡就如百爪撓心。眼下所能做的事情,卻又僅僅是,深深吸一口氣,讓自己淡定下來,寫眼前的這篇讀書筆記

讀這本書是源於FS興致勃勃的轉發和推薦,在這之前,我完全不知道劉同是哪個“山坳”的大神。其實,就算現在細細讀完了他十年的經歷,還是不了解他是誰,是做什麼的。只不過,從書中得知,大概是一個在寫作上、在媒體界有一席之地的人。但,若說是多么大神級別的人,目前,尚未有如此感受。也許是因為,他字裡行間更多的是描述,他怎樣堅持走下去,而並非彰顯自己都在哪些名地和哪些名人有怎樣的深刻交往。

這樣的文字,我很喜歡。但用豆瓣的五星級評法,我仍然只給三星。因為,這本書,於我而言,是唯讀一遍就夠的書。

這本書里很多東西,很容易激起同齡人的感慨,也解答了同齡人,或者稍微小一點兒的年輕人,在讀大學,乃至在職場上的一些困惑,是一本幫助人成長的好書。對於年輕人來說,我是推薦讀這本書的。

真的讀懂這本書,是可以少走一些彎路,多培養出一些剛毅的品質。然而,也就是這樣了。

這是一本越讀越薄的書,你可以從許多繁雜的、小清新的、小矯情的敘述中,捕捉到一些對你來說非常有用的東西。但是,你很難將它再次讀厚,從一個簡單詞句,讀出更多的意味。就像秋微對劉同那19分鐘?關於為什麼他沒有立即轉發視頻的微博的解釋,最後只概括成一句話“每一個想要飛起來的人都應該愛惜自己的羽毛”一樣。你能將它讀薄,但是,不太容易將它讀厚。因為有這點遺憾,所以,只給三星級。但是,真的是可以作為必讀書目的三星級圖書書中講述了劉同的奮鬥歷程,其實大多數寫到的都是朋友之情。通過很多劉同以前寫下的日誌,讓讀者了解了劉同是怎樣的一個人,他是如何一路走到現在的。

劉同是一個很看重朋友之情的人,書中我覺得大半是寫他跟他朋友如何如何,一起努力奮鬥,一起追逐夢想,以及過程中的分分離離。還有就是朋友眼中的劉同是怎樣的一個人。

對我來說其實劉同的起步點還是挺高的,但很重要的一點是他有很多很好的習慣,比如喜歡總結,目標明確,自信,以及對自己有很好的規劃。從書中我了解到劉同是一個很善於總結的人,這個一個成功人士很重要的條件。劉同從一開始就是想著媒體人這個目標去走的,雖然過程曲折,經歷了很多心酸,但他還是堅定不移的走下去,就如他書上說到的,十年前就能想到自己十年後是怎樣子的。

讀完這本書,自己多多少少也有了些感悟。從今天開始,要多總結,找好目標就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一定要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這很重要。

誰的青春不迷茫讀後感800字(二)

在大同的世界中,做小不同的自己

——劉同

在《誰的青春不迷茫》的一書中,作者劉同分享了過去十年的點點滴滴,“你覺得孤獨就對了,那是讓你認識自己的機會;你覺得不被理解就對了,那是你認清朋友的機會;你覺得迷茫就對了,誰的青春不迷茫”。十年逆襲,於作者更多的是一種回憶和感悟;於讀者而言,我想更多的是一份指導與反思。

書中有一章節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因為年輕,所以沒有選擇,只能試試。作者是這樣感慨道:年輕時,其實沒有更多的答案可供你選擇,五花八門的選項背後只有一個真相,就是“試試”二字。你選a,結果是試試;你選b,結果也是試試。所以,年輕時,選什麼都沒有關係,關鍵是你敢試試。

其實,敢試試就是在為自己種下一種“可能性”。就拿剛進大學去社團面試說起,很多人就對進哪一個社團很糾結,想進國標隊、民舞隊,但又擔心自己“零基礎”而進不了。於是就畏畏縮縮,猶豫不決,不敢去嘗試一下。為何不勇敢地邁出第一步?就算失敗了,又怎樣呢?“盡吾志可以無悔矣”,我始終相信,任何發生過的都是財富,就看你自己是否在意了。

青春之所以動人,就在於它的未知,在於它的探索。前方的路煙雲繚繞,看不清路牌,但只要你還有夢,只要你還在路上,你就是最美麗的。所以,邁出你的雙腿,帶上你的夢,勇敢地試一試吧!

路上的你忙於奔波,漸行漸遠,但你不要忘了回家的路,不要忘記了大樹下期盼你回家的眸子。當作者與父親打電話詢問家裡的情況時,父親在提及到外公的病情後的失聲痛苦,父親第一次在自己面前哭了出來,作者也被征住了,眼淚嘩嘩地落下來。他懊悔自己不能在外公臨終前陪伴在他身邊,他的後悔與歉意濃濃地化在“這一生,下一世——給外公”的話語中。“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我們說“前世幾百次的回眸相望才換來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那今生我們能成為親人,那是得有多大的緣分?我不禁想到了自己:也許是農村的孩子不善於表達,或是過於靦腆,在與家人的相處中,我不會講那些很甜言蜜語的話。

在母親節或父親節,在獻上自己精心準備的禮物後,“爸爸媽媽,我愛你們”這句話總是在提到了喉嚨邊,然後又被口水打了回去,淹沒在肚子裡,始終說不出口。我相信你也應該有跟我相似經歷,雖然愛不單單是在言語中體現出來,它更需要我們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去體現在行動上,但我們仍要敢於說出來,讓心中吶喊的澎湃爆發出來,愛,就要大膽說出來。

作者每天都在記錄著自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正如何炅所說:“如果,你和我也都這樣每天記錄青春成長的細節,時刻凝視自己的成長,現在的我們會不會不太一樣?”每天多一點感悟,多一點反思,讓迷茫的青春漸清晰,讓我們漸行漸遠!

誰的青春不迷茫讀後感800字(三)

青春是個多么尖銳有力量的字眼,一時間不知道該用什麼詞來點綴他,可以用朝氣蓬勃充滿活力也可以用叛逆不安跌跌撞撞形容它。不管哪一面都是“青春”,青春,它有它的影子,它有它的模樣。每個人各生心像各有不同。

青春允許犯錯青春允許迷茫,劉同《誰的青春不迷茫》更詮釋了堅持和面對的含義。時下從趙薇導演的電影《至我們即將逝去的青春》,一群大學生滿懷夢想,青春激昂,摻雜了各種友情愛情,陽光、單純、充滿夢想。面對抉擇、現實,如何堅持。我想青春也是一種經歷和回憶吧,面對自己,接納自己,更好的愛自己。

有的人年齡不大,滿心愁苦,有了這個年紀不應該有老練和負擔,有的人頭髮花白,卻有一顆成熟但是童真的心!所以青春也是一種心態狀態。

劉同有他自己成長和夢想,踏實、堅持、改變、接納、面對,我想是他成功的秘訣。那我們呢,我們走在每一個當下呢,要做什麼,該怎么做,是留給我們值得思考和沉重的話題。

對於自己而言,畢業時面的彷徨迷茫和迷惑,到現在自己的工作生活狀態的改變,都是成長和收穫。

青春會遇到很多挫折和困苦,也許我們遇到的就是人生的巨大寶藏。

我想當下要做的就是接納當下的自己,不斷學習,改變自己的不足,提升自己,堅持自己所做的,遇到困難,堅持,學會解決的辦法和處理的態度。有方 向不斷的成長,失敗了再來再站起來,相信自己堅持的力量!相信青春,經歷著自己的經歷,不燥不驕,相信你所經歷的都是為了遇見做好的自己!青春也是用來享 受的!享受每一次遇見,就像打開禮物盒子之前的驚喜。享受自己經青春之後的積澱。

誰的青春不迷茫讀後感800字(四)

進入大學後,總有很多困擾著自己,幾乎從來不看小說的我也被無聊逼得看起了小說。不知是那一天,在vip書城裡看了看發2的時候看到了劉童寫的《誰的青春不迷茫》,一看這個書名就覺得不錯,於是就收藏了起來!

書中講述了劉同的奮鬥歷程,其實大多數寫到的都是朋友之情。通過很多劉同以前寫下的日誌,讓讀者了解了劉同是怎樣的一個人,他是如何一路走到現在的。

劉同是一個很看重朋友之情的人,書中我覺得大半是寫他跟他朋友如何如何,一起努力奮鬥,一起追逐夢想,以及過程中的分分離離。還有就是朋友眼中的劉同是怎樣的一個人。

對我來說其實劉同的起步點還是挺高的,但很重要的一點是他有很多很好的習慣,比如喜歡總結,目標明確,自信,以及對自己有很好的規劃。從書中我了解到劉同是一個很善於總結的人,這個一個成功人士很重要的條件。劉同從一開始就是想著媒體人這個目標去走的,雖然過程曲折,經歷了很多心酸,但他還是堅定不移的走下去,就如他書上說到的,十年前就能想到自己十年後是怎樣子的。

說實話,這本書就是作者的回憶。他的,他關於朋友的,家人的。許是和他回憶有關的人,讀起來更加容易動情。一字一字隨著目光的起落,勾勒出當年的場景,儼然一組鮮活的舊交卷。

十年,從畢業到“北漂”,其間的種種辛苦與世故,恐怕像我這種長期生活在“溫室”里的90後是怎么也難以體會的吧。我們都是他的場下觀眾,靜靜的看著劉同演繹他的“傳奇”,繼而慨嘆,然後離場,繼續過著自己不溫不火,不上不下的淡定生活。懶于思考,安於現狀,習慣不遺餘力的獲得……

劉同的文筆很好,看的時候甚至當哲理散文看了,最重要的是他敢於與眾不同,總是有自己獨特的看法,他的語氣讓你感覺是一個大哥哥在教導一群不諳世事的弟弟妹妹,而完全不是嚴肅的刻板的長輩,有時候能從文字中感受到他的孤獨與絕望,但結尾的時候,他總能扭轉氣氛,用最美麗的言語告訴你他的人生大道理,大智慧。有時候又感覺劉同好像一個小弟弟,頑劣,隨性,30歲的他絲毫不失天真,喜歡自嘲,嘲人,一遍遍的叫著身邊人的外號,這個姐,那個哥的,都被他一次次的寫進文章中去,讓我覺得我所讀到的是一個真實的,生活化的劉同,而不是“光線傳媒副總裁”光環下的劉同。

雖然我此時依舊迷茫,但我知道了有人可以走的這么遠,這么好,難道不該為此而鼓舞嗎?名人成功之路什麼的就像是遙不可及的天際,不切現實,所之前對這種書還挺排斥的,當然,我也不敢說劉同這本書是多么的“接地氣兒”,但《誰的青春不迷茫》確實給了我一個“舒服”的閱讀,我想我也會像劉同說的,照著自己的方式去做一個“舒服”的人,不斷學習,不斷成長。

你覺得孤獨就對了,那是讓你認識自己的機會。

你覺得不被理解就對了,那是讓你認清朋友的機會。

你覺得黑暗就對了,那是你發現光芒的機會。

你覺得無助就對了,那樣你才能知道誰是你的貴人。

你覺得迷茫就對了,誰的青春不迷茫。

“我曾談過一段戀愛,分手理由是因為我不夠有錢。後來我拚命賺錢,卻再也沒有遇見過那個人。

我曾被同事排擠,因為我不懂規矩。後來我懂了規矩,但再也不會用這個理由去刁難新同事。

我一直和父母抗爭,因為他們一直覺得我不那么好。後來我過得越來越好,我才知道他們只是怕我一個人過得不好。

這些年,我一直在試著了解:了解這個世界,了解更完整的自己。”--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