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企業管理的讀後感

對企業的管理,實際上是最佳化資源配置。關於企業管理的讀後感有哪些?不妨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關於企業管理的讀後感,希望你喜歡。

關於企業管理的讀後感篇一

我曾在幾年前應邀為一家大型海洋漁業公司做“領導變革”的培訓,這家企業的總經理是一位很有魄力的成功企業家,他很重視這次培訓,召集了全公司中層以上的管理者五、六十人參加。在討論到公司目前的各項業務到底有哪些應該放棄時,有人大膽地提出,鑒於世界性的外部環境的變化,最應該放棄的正是目前公司的核心業務之一,傳統的遠洋捕撈業務。這引起了與會者的一場激辯。培訓結束後我和這位總經理促膝長談,他認為開展漁產品深加工和行銷方面的創新項目都是可行的,但若放棄遠洋捕撈,公司的上百條漁輪、上萬名從事遠洋捕撈的員工怎么辦?而且這樣一來,他的企業也就不是一家“海洋漁業公司”了。以後三年,這位總經理為了挽救遠洋捕撈,把公司最好的人才包括他本人的大量精力都投放在那上面,又貸款購置技術裝備更先進的新船,但公司績效卻每況愈下。最近我聽說,該公司所屬的集團總部已做出決定,對該公司進行重組或出售,而在公司內部,總經理把這兩年的虧損歸罪於“油價高漲”。

在這個實例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位對企業、對員工很有責任心、很有承諾的領導人,但是他錯誤地把這一承諾當成了對現有業務和現有商業模式的承諾。套用一句成語,這是一種“婦人之仁”,最後的結果表明,他的決策無論對員工、對企業其實都是不負責任的。

著名的投資大師華倫?巴菲特在他的經驗之談中,曾經檢討了自己過遲退出紡織業的類似錯誤,他把使人們本能地恐懼和抗拒改變的影響力,稱之為“強制性力量”,他本人是花了超過十年時間,付出了重大代價,才學會如何擺脫這種“強制性力量”。可見對於任何管理者,養成一個企業家的正確心態,都是知易行難的。但是這個基本的心態轉變問題,對於創新者來說,卻又是不能不重視,不能不解決的。

關於企業管理的讀後感篇二

作為一名策劃從業人員,因為長期生活、工作在具有“品牌之都”美譽稱號的泉州,我有幸見識到了不少本地的企業家。雖然大都只是工作上的會面,耳濡目染久了,便也有了一種對於他們的“一己之見”。我覺得這裡的企業家,不缺敢拼敢贏的精神,但是缺少對於企業及品牌運作的專業知識;他們也不缺品牌的炒作,卻缺乏品牌持續發展推進的機制。他們對於品牌的廣告投入一擲千金,聘請品牌代言人的豪情可謂驗證了閩南俗語所說的那句“輸人不輸陣”,但是,他們卻往往在明星代言協定簽訂之後暗自困惑:這一次我是否押對“寶”了?是的,閩南人就是擁有這樣天不怕地不怕的豪情與衝勁,這成就了他們卻也一不小心就把他們推向絕地。他們的品牌有時星光閃耀有時黯然無光。他們的企業越做越大,卻也越做越累。我有時想,如果他們能夠偶爾停下一味前沖的腳步,抽空讀一讀書,會不會走得更加穩健,更加海闊天空?

今日拜讀了閩派著名策劃專家汪成業先生的《財智品牌行銷全攻略》,我更堅信了這點。“我個人深感很多本土企業的成功和發展的偶然性因素太多,必然性因素太少。他們對於品牌的投入沒有信心,於是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總結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品牌行銷不夠系統,缺乏靈魂的武裝和貫穿。”從這一點看來,我們的基本認識是一致的。而《財智品牌行銷全攻略》則在對本土企業的深刻認識基礎上,發展出了一套“品牌系統化與行銷落地化”的品牌行銷實戰理論,解開了我對於本土企業如何系統地、從日常的各項工作中著手去打造品牌的迷思,讀之令人清醒而振奮。

“做品牌不只是做產品,也不只是做廣告、做銷售,做品牌是一種企業戰略,是構建企業發展價值鏈的運營模式。”“品牌系統化操作思維,就是從全局出發,最佳化品牌價值鏈上的每一個環節,使之形成整體的競爭優勢。”本書作者從“系統化”的企業視角和基本觀點出發,將品牌文化、品牌形象和品牌傳播納入了注重於指導企業操作的“行銷落地化之MBI全攻略”、“實現品牌落地化的六個解碼”中,對於還在品牌之路上摸索前進的本土企業具有較現實的參考價值。

其實,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需要大局觀,才能明白自己在整個格局裡面,處在什麼位置,往哪個方向去,如何協調合力作戰。否則,一切的動作都是盲目的。而盲目的摸索總是意味著還要付出很多的代價。正如作者在本書中提到的“方向大於方法,趨勢成就優勢”,企業打造品牌也須全局把握。

關於企業管理的讀後感篇三

一種理論是否成功,不僅取決於理論本身是否包含著豐富的哲學思維與人生智慧,更取決於理論的創始者自身的實踐,取決於他在實踐中是否成功。假若,韋爾奇只是提出了那53條管理秘訣,只是一般性地給大眾從理論上講講課,而他本人沒有在帶領通用電器公司中取得令人信服的成就,那么我相信他的這些所謂秘訣,也決不會震動世界。我認為這是一個基本的前提。

當然,也正是因為他有那樣正確的理論或理念,所以才會取得成功。然而,這並不表明任何一個通曉理論的人,就一定能夠在實際中取勝。當年在蘇聯留學,熟讀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著作的王明,就不能指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因為他不懂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沒有掌握那個活的靈魂。

黑格爾說得好理論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樹常青。換言之,理論是死的,而生活是複雜多變的,是豐富多采、多種多樣的,是不斷發展與變化的。所以,我們一方面要認真學習包括韋爾奇在內的許多先進的管理理念,另一方面更要結合自己的具體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出符合本部門的管理制度,加強對各項規章制度的落實,而更為重要的是還是做好人的工作,因為只有用好人,才能使企業真正強大起來。這是我讀《傑克韋爾奇的53個管理秘訣》一書後,一個總體的、基本的、概括感受。

我的第二點感受是,韋爾奇先生的這53條管理秘訣,嚴格說來談不上是什麼秘訣。試問在坐各位:關於誠信誠實、關於領導人適當放權、關於企業文化建設、關於重視質量、關於對員工的培訓、關於鼓勵公平與內部合理競爭等等等等,在接觸韋爾奇理念之前,誰人不知?哪個不曉?其實,許多東西我們早就有過,或類似有過。

韋爾奇在第二條秘訣中說:管得越少,成效越好。咱中國古代大思想家老子二千五百年前就提出了這樣的觀點,他說我無為而民自治。西漢初年,劉邦及他的後代們正是採用這樣“無為而治”的理念,去治理因秦末農民大起義而使社會混亂不堪的國家,很快走向繁榮穩定之局面,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興盛的景象,即“文景之治”。不過,我們需要注意的是,所謂“無為而治”,那也不是全部不管,該管還是要管的,只不過是不刻意地施行一些人為的東西吧了,更進一步放手給人民自己去創造創新。那“無為”,是有條件的、有程度的、講策略的。

韋爾奇在第六條秘訣中提出:在用人方面,完全打破等級、門戶、輩分之見。這更不新鮮。中國古代許多著名人物都有這樣的觀點,如曹操提出了“唯才是舉”的口號,就與韋爾奇是完全同樣的理念。曹操正是由於重視人才,又打破等級門戶與輩分選人用人,所以才能迅速發展自己的勢力,成為東漢末年諸多軍閥中最大的一支,並最終統一了北方;而清代大詩人龔自珍那句名詩“我勸天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大家不都是耳熟能詳嗎?“不拘一格”是什麼意思?那就是打破門戶、等級與輩分之見嘛!

再比如,我所熟悉的一家公司,早就提出了“守法、誠信、公正、科學”的宗旨;“以人為本、協調高效‘的管理理念;恪守”真誠優質、滿意超值、信譽第一、客戶至上“的服務理念;大力弘揚“愛崗敬業、精益求精、開拓進取、追求卓越”的企業精神。我個人認為,這些理念與精神,在某種意義上說,與韋爾奇先生的一些理念或秘訣有相通之處。我這樣說,並不表明我們就高於人家,更不表明我們不需要去認真學習人家的理念。我只是想說明一點:人類自身在向著高層次發展的征途中,許多先進的東西,特別是一些想法,往往可能、也可以是不謀而合的,只是我們可能沒有如同韋爾奇那樣,更善於將理念與實際完美地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