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鷗優秀讀後感

《老人與海鷗》中既描繪了老人與海鷗相處時溫馨和諧的畫面,又描述了海鷗為逝世老人送行時悲壯感人的情景,讀來既令人感到一份幸福與溫暖。下面就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老人與海鷗優秀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老人與海鷗優秀讀後感(一):

《老人與海鷗》來源於真實故事:一位老人吳慶恆,為了餵食海鷗,每天徒步二十餘公里到昆明的翠湖,去給他心愛的海鷗送吃的。老人和海鷗成了親密無間的親人,也成了翠湖的一道風景。後來老人去世了,好心的人們為老人做了一尊雕像,安放在翠湖邊,好讓老人永遠望著他的海鷗。這尊雕像叫做“海鷗老人”該作品作為範文選入教科書。人教版6年級上冊語文21課(第114頁)、魯教版5年級下冊語文第1課以及語文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9課。原文的作者是人類學家鄧啟耀先生,而課文《老人與海鷗》則是在鄧啟耀先生的《寂寞鷗靈》一文的基礎上改編的。

老人與海鷗優秀讀後感(二):

最近我們學習了一篇題目叫《老人與海鷗》的課文,這篇課文通過描寫老人生前餵海鷗、呼喚海鷗的名字、與海鷗親切地說話等事例;以及老人死後,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鏇、肅立、鳴叫等悲壯畫面,表示了老人對海鷗人與動物都是大自然家族裡的一員,這篇美麗的文章,讓我們看到了老人美好的人性和海鷗美好的品行。那份無私的愛,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但更讓人激動不已的是,在這美好人性與美好品行之間相通著的東西----人與自然的和諧,原來是那樣美好,如此動人。

不僅人有感情,動物也有豐富的感情。正如文中寫的,老人死後,海鷗在他的遺像前翻飛、盤鏇、肅立、鳴叫,這正因正因為老人愛海鷗,所以海鷗才會去愛戴老人,去敬佩老人。為老人愛海鷗,所以海鷗才會去愛戴老人,去敬佩老人。些舉動不是海鷗在給老人守靈嗎?

人類啊,醒醒吧!只有我們去愛戴動物,動物才會來愛戴你的。但是說與做是兩碼事,光說不做假把勢。所以我呼籲大家保護動物,保護大自然,保護我們生活的家園----地球!!!

老人與海鷗優秀讀後感(三):

我讀了《老人與海鷗》這篇課文,書中,老人與海鷗的感情讓我們深受感動。

試問,人世間有多少人能與動物相處的如此體貼?老人的一舉一動,海鷗們都能非常嫻熟的按照老人的動作行動,這樣與主人默契的動物,除了海鷗,還有多少動物能與他相提並論的嗎?

老人視海鷗為親人,不僅每天為了它奔波勞累,並且還給海鷗們取了一個個動聽的名字,而且還每天步行20餘里給海鷗送餐,給海鷗買食他毫不猶豫的掏錢,而不願意為自己坐一趟舒服的公車,省下1分1元給海鷗買食,4元五角的餅乾,他毫不猶豫地買下了,而自己的生活奢侈品,竟是連餅乾價格的一半都沒到,僅僅是一包兩角的香菸,這么老的老人,一般是坐在家裡安閒的度過晚年,而他卻前來與海鷗相伴。而在老人去世後,海鷗們個個翻飛盤鏇,像老人真正的兒女。守護在老人的靈前,這是需要多大的力量才能與海鷗相處的如此之默契?也許它們已知老人已死,但它們似乎心裡有一種感覺相信老人會醒過來的,這正是老人的愛感染了它們,老人對它們的愛,他們也更加加倍的還給老人,這份令人震撼的愛,促使海鷗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老人的依賴,如果老人沒有來照護海鷗,那么海鷗是學不會如何信賴別人,如何去愛別人。

老人與海鷗優秀讀後感(四):

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作者得知有位老人天天帶著餅乾來餵冬天飛到昆明的海鷗,和海鷗作伴。果不其然,作者在湖邊見到了這位老人,發現老人還給每個海鷗都起了名字。過了十幾天,作者知道這個老人不在人世了,就把老人最後一次餵海鷗的照片放大做成遺像,放在湖前,海鷗都飛過來圍著照片飛鏇,久久不捨離去。

讀完這篇課文,老人與海鷗之間的那種濃濃的情誼深深地打動了我,它們相依相隨,度過了十幾個年頭。老人的衣服,布包都是舊的,不捨得買新的;但是,布包中卻裝著價格昂貴的餵給海鷗吃的餅乾。這不正是老人對海鷗的付出嗎?紅嘴鷗看到與自己感情深厚的老人的遺像,也通靈性地站成兩排。海鷗無法報答老人為他們所付出的一切,但這樣站在沙灘上默默地為老人守靈,這不正是表達他們對於老人的感激之情嗎?

這讓我想到了我的姥姥。她養了一缸的金魚,每到早晨七點半,姥姥總會準時給它們餵食,從沒耽誤過。日復一日,金魚好像記住了這個時間,每天一到這個時間,金魚就擁在一起,迫不及待地等著姥姥給它們餵食。看著它們爭先恐後地吃魚食,一天天地長大,姥姥就會流露出欣慰的神情。每當說起她養的金魚,姥姥總會兩眼放光,特別興奮!這些金魚真是給人到老年的姥姥帶來了很多快樂。

不管是什麼動物,只要你真誠地對待它,它就會感激你,回報你。所以,讓我們愛護我們身邊的動物,植物,跟它們和諧相處,跟它們一起幸福地生活在這個世界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