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讀後感500字4篇

散文讀後感500字1

畢淑敏以她敏銳的目光,寬厚的心懷和理性的文字,像是在月光下,小溪邊,給我們講述一個神秘迷人的故事。這些故事,帶我們找到心靈的出口。

畢淑敏的散文不同於張曉風。她只是給我們講述一個小巧的故事,平凡普通,像一湖波瀾不驚的水。

她的特點是能夠巧妙地在文章中融入一些東西,所以她的文章帶著情感。這種情感,是在你無聊時可以端起它一邊喝一杯熱騰騰的咖啡一邊翻頁,是在你心煩意亂時讓你靜下心來仔細品味。是在你悲傷難過時看看,找到自己的安慰。

你若能細細體會,必能發現那隱藏於故事中的一份細膩、一份溫柔、一份執著,對人生的追求及一份不變的心。

在《孩子,我為什麼打你》中,孩子忽然反駁作者說出的“從未打過人”:“媽媽,你經常打一個人,那就是我。”

也許我們曾受到過家長的批評責怪甚至打罵。但是我們知道嗎,每一次孩子的挨打,只會在母親心中留下痛而深刻的烙印。

她把對孩子的溫柔、嚴厲、疼愛、生氣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母親為我們整理房間時,打掃衛生時,我們心中只記得母親的嘮叨埋怨,卻忽略了她心中,對我們的在乎。

我們也可以學著像她一樣,以一個醫生的角度、一個母親的角度、甚至一個路人的角度,去體會,觀察這個精彩的世界。

散文讀後感500字2

我讀了朱自清的散文集,感悟到了朱自清散文中蘊含的人生哲理,也讓我對生命的意義有了全新的認識。

生命好比是一塊時間的材料,每人得到的都大同小異。因此,生命的意義並不體現在生命的物象和長度,而更多體現在生命的氣象——創新,為世界留下有價值的東西。這個觀點在別人的作品中也有體現,如臧克家所言:“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這不就是對此觀點的最好表述嗎?

在感悟的同時,我也致力於去體會朱自清的表達手法。既然被公認為是極少數能用白話寫出可與古典散文相媲美的散文家,朱自清的文風、手法一定有異於常人之處。他的文風比較樸素,如《背影》,全文辭藻並不華麗,但仍然十分感人,這可能就是名家與常人的區別吧!而成段的疑問句就成了他標誌性的寫作手法,他正是用這種方法來達到意味深長的意境。就像《匆匆》離得那樣: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那是誰? ……又藏在何處呢?真是這些疑問激起了讀者的無限遐想吧!

漸漸地,我又發現,朱自清的每一篇文章都蘊含著深層的意義,有對生命的思考,也有對當時政府的諷刺,它使用了不少暗喻法,這也許是受古代先哲思想的影響,因此,他的文章看似清淡,卻富有哲理,有一層耐人尋味的色彩。

散文讀後感500字3

我讀了朱自清的散文集,感悟到了朱自清散文中蘊含的人生哲理,也讓我對生命的意義有了全新的認識。

生命好比是一塊時間的材料,每人得到的都大同小異。因此,生命的意義並不體現在生命的物象和長度,而更多體現在生命的氣象——創新,為世界留下有價值的東西。這個觀點在別人的作品中也有體現,如臧克家所言:“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這不就是對此觀點的最好表述嗎?

在感悟的同時,我也致力於去體會朱自清的表達手法。既然被公認為是極少數能用白話寫出可與古典散文相媲美的散文家,朱自清的文風、手法一定有異於常人之處。他的文風比較樸素,如《背影》,全文辭藻並不華麗,但仍然十分感人,這可能就是名家與常人的區別吧!而成段的疑問句就成了他標誌性的寫作手法,他正是用這種方法來達到意味深長的意境。就像《匆匆》離得那樣: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那是誰? ……又藏在何處呢?真是這些疑問激起了讀者的無限遐想吧!

漸漸地,我又發現,朱自清的每一篇文章都蘊含著深層的意義,有對生命的思考,也有對當時政府的諷刺,它使用了不少暗喻法,這也許是受古代先哲思想的影響,因此,他的文章看似清淡,卻富有哲理,有一層耐人尋味的色彩。

我看了一些關於朱自清的介紹,發現他真是人如其名,事事要求自己做到問心無愧,生活也十分簡樸。我想,也許正是這種質樸的人生品格流露到了他的文章中,才使得他的文風如此樸素吧!

散文讀後感500字4

讀了《林清玄散文集》後,我內心有著許多感想。在這些散文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不孝的孩子》。這是一篇簡短但意義深刻的散文。

散文中寫到了一位老先生,他在台灣的兒女一開始對他很好,可老先生找到大陸的兒子後他們就變得非常不孝順,因為他們怕大陸的大哥也來搶老先生的遺產。

文中作者認為:就算分給大陸的大哥一部分遺產又怎么樣,何況父親還沒有死,財產還不知道怎么分!老人也認為:既然這么不孝,連一毛錢也不要留給他們。但是話又說回來他也不會真的那樣做,總是自己的孩子嘛!

這則故事中的兒女能這樣對待自己的父母,真是讓人寒心。這世間能有多少子女體貼,孝順父母的心呀?捫心自問,父母從小養育我們,培養我們,含辛茹苦把我們撫養成人成才,到最後我們能給予父母什麼樣的關懷呢?我們又為父母做了多少呢?也許有的同學認為父母為我們洗衣、做飯、供我們上學都是天經地義的,稍有不樂意還會耍犟脾氣。試問,當你過生日吃著父母為你準備的可口飯菜、香噴噴的蛋糕,你可知道父母的生日是幾月幾日;當你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讀書時,你可知道爸爸為了你能有安逸的生活條件,正在外辛苦奔波;當你晚上躺在鬆軟的席夢思上甜甜入睡時,你可知道媽媽還在燈下為你織毛衣……

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事孝為先”,我們應該從小養成孝敬父母的好習慣,懂得回報,學會感恩。為我們的父母譜寫一曲愛的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