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訪友的讀後感600字國中

《山中訪友》描繪了大自然的風采,那么你們閱讀過這篇文章嗎?你們知道下面寫關於它的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關於山中訪友讀後感600字,希望對你有幫助喔。

山中訪友讀後感600字

學完《山中訪友》這篇課文後,我感受到這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像力的抒情散文,讓讀者仿佛與作者一起,經歷了山中訪友這美妙的歡欣之旅。

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朋友,與朋友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從文章的字裡行間,我們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裡,這一花一草,一鳥一石都成了有鮮活生命的人。它們能跟我們說話,能跟我們交流,它們是我們的朋友。作者進山看景,自然成了“山中訪友”。

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和大自然的知己情誼。把“老橋”比喻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寫出了橋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的默默無聞為大眾服務的品質,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橋的讚美和敬佩。鳥兒呼喚他的名字,露珠與他交換眼神,他和清涼的山泉一起梳妝,和汩汩的溪流共同唱和……作者在奇妙的大自然里,撿起落花,聞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起落葉,看到了生命的奧秘捧起一塊石頭輕輕敲擊,聽見了緣故火山爆發的聲浪和時間隆隆的回聲。在雷雨里岩石為作者撐起一把巨傘。啊,多美呀!

然而在現實的生活中,很多人根本都不熱愛大自然,更別說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抬頭望望天,是污黑的一片天,低頭看看地,是髒亂的一塊地。人們亂砍樹木、踩踏花草、隨地吐痰,這些做法只為了自己的一時的方便,那他們可否想到,最終受害的是人類自己。善待大自然就是善待我們自己啊!

當你懷著一個好心情看這個世界時,就會發現世界原來如此妙不可言,大自然原來如此神奇,令人陶醉,不禁想做大自然的一員,用大自然的語言去與花草鳥蝶進行一次心靈的交談。

《山中訪友》——讀後感600字

作者到大自然去訪問朋友。作者先去訪問古橋,然後又走進了樹林,訪問了鳥兒、露珠和樹。作者把自己也聯想成了樹,腳下長出根須,頭髮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作者後來又去跟他的朋友們打招呼,有山泉,有溪流,有瀑布,有懸崖,有白雲,還有雲雀。在雷陣雨過後,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好記憶,還帶回一路月色,回家了。

作者和大自然非常親密,這一花一樹,一鳥一石,一草一木都是作者的知己。在作者眼裡,這一切仿佛都是有生命的人一樣,和作者非常默契。

作者在寫這篇散文的時候運用了很多修辭手法,還運用了很多好詞好句,把他的朋友寫得活靈活現、充滿生機。把我們平時不重視地事物寫得美輪美奐、生動形象。

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在離我家不遠的四褐山使我也像作者那樣,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機勃勃。在我爬山時,每次都能看到很多的小鳥、小蟲子、不知名的花朵,這些景物都給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每當我看見小鳥在天上飛時,我就把自己也想像成一隻小鳥,在天空上自由自在地飛翔。每當我看見小蟲子在地上爬時,我把自己也想像成小蟲子,出門去旅遊。每當我看見那些絢麗多彩的花朵時,我也把自己想像成花朵,為人們展示出我們的絢麗多彩。

在讀了這篇文章後,給我的啟發太大了,我希望我以後也能運用作者這種寫作手法,寫出更優美的佳作。

《山中訪友》讀後感 錢璐瑤

隨著朗朗的讀書聲,我們學完了第一課《山中訪友》。我佩服作者的豐富的想像力。

李漢榮先生的《山中訪友》,字裡行間處處透著對大自然熱愛。 清晨,李漢榮先生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去探訪山中的“老朋友”。一出門,就與那微風,撞個滿懷,緊接著,那晨風,那晶瑩的露珠,那沁人心肺的梔子花。無不展現著美的氣息。由此,作者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在文中,作者與樹、與小鳥、與晨露互訴心聲。在文章里,字字不離好心情,處處流露出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無限讚美。

作者把老橋當做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因為老橋有著默默奉獻的精神。

作者走進山林,山中的花草樹木都是作者的朋友。在那一片樹林裡,作者也把自己想像成了一棵樹,他紮根泥土,吸收水分。他還“在年輪里鏇轉、流淌”!是啊,樹有年輪,人有年齡啊,時光一去不復返,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浪費呢?

作者是想告訴我們時間一去不復返,要珍惜時間

生命的輪迴、世事的變遷。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樣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的心 ,透過語言文字,看看那充滿詩意的畫面,你就會進入那童話般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