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的故事讀後感

諾貝爾的故事告訴我們只要不拋棄不放棄,生活總會給與我們回報的。讀完諾貝爾的故事,讀者都寫了哪些感想呢?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諾貝爾的故事讀後感,希望你喜歡。

諾貝爾的故事讀後感篇一

這個寒假我讀了《諾貝爾的故事》,使我受到了極大的教育和啟發。

諾貝爾有強健的體格,不屈不撓的勇氣,以及最不尋常的精力。14歲就當上了船員,當他過了3年的海上生活之後,突然又想當建築家,於是他進專科學校,學習製圖和機械。這裡為他那種發明創造的癖好,以及壓抑不住的進行實驗的欲望提供了機會。一直靠獎學金讀書,1820xx年,諾貝爾榮膺建築方面的最高獎“泰辛獎”,1820xx年,他發明的“諾貝爾機械運動”獲得了專利權。在1835年,開設了瑞典的第一座橡膠工場,建造了浮橋。1853年,授予他一枚沙皇金質獎章。1868年,瑞典皇家科學院授諾貝爾金質勳章,發明達納炸藥。1875年,發明了既安全,爆炸力又強的“膠質炸藥”。1881年發明的“混合物炸藥”。

諾貝爾為社會做出巨大的奉獻,我將來一定要好好學習,為祖國做出貢獻。

諾貝爾的故事讀後感篇二

我一直認為諾貝爾是個有錢人,有一大筆錢,是個慈善家。我一直這樣片面的認識諾貝爾,但卻不知他艱難的一生,當我讀完這本書,才真正認識了他。

諾貝爾跟他的父親都研究火藥,當戰爭來臨,他們賺了一筆錢,開了一家工廠。可火藥畢竟是危險的的東西,幾次爆炸死了人。這讓人民不安和反對,把他們轟出了國,但他仍不放棄去了法國,得到了拿破崙三世的支持,但幾次失誤爆炸,又被他們逐出法國。他們先後又去了許多國家但都沒人敢要他。最終實力強的美國要了他們。在研製火藥時又一次爆炸,炸死了他的許多親人。隨後,父親離世,他們發誓要研製出安全火藥。幾年後,安全藥終於安全出爐,他大賺了一筆,將錢給了科學界。

他的事跡是如此的艱辛、曲折,如果是我們,估計有一次爆炸我們就放棄了,怎么可能經受住這么多的打擊呢!誰能有這么強的毅力,這樣堅定的決心!面對一次次巨大的打擊和損失,一般人很難堅持下去。因為他和我們不同,所以他成功了,有了一大筆款項。換作是我們,可能會大把大把的揮霍享受過天堂一樣的生活。可他卻沒有這樣去做,除了給母親一部分外,其他全部捐給了科學界做實驗,捐給那些有貢獻的人,從此他的名字響徹世界。

啊!偉大而又無私的科學家諾貝爾,通過這本書我認識了真正的你——一位全身心給了科學的科學家。

諾貝爾——向您致敬!

諾貝爾的故事讀後感篇三

暑假裡,我看了幾本書,其中一本是名人故事《諾貝爾》。我知道,你肯定想說:"諾貝爾是一個獎,為什麼是名人呢?"下面我就給你講講,我講完你就知道答案了。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諾貝爾的媽媽生了三個孩子,大哥叫羅伯特,二哥叫路德維希,諾貝爾是老三,他從小身體就很弱,在父母的精心照料下,一天天長大,非常聰明。

諾貝爾不貪玩,從小就愛學習,後來,諾貝爾同父親僑居俄國。諾貝爾青年時代赴歐美求學,最後回到了父親俄國的廠里工作,開始研究炸藥,他研究了一種雷管的引爆。1884 年,諾貝爾加入了瑞典皇家科學會、倫敦皇家學會、巴黎土木工程師學會。諾貝爾一生未娶妻生子,沒有固定的住所,大部分都忍受著疾病的折磨,但他並沒有停歇。諾貝爾還發明了一種威力更大的達納炸藥,但在實驗中炸死了5 人,包括他的親弟弟。兩個哥哥因得疾病而死去了。諾貝爾為發明無煙炸藥,常年呆在實驗室里,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終於發明了無煙炸藥。最終因疲勞過度得了腦於血,1896 年12 月12 日,在義大利孤獨地辭世。

因為諾貝爾為科學做了很大的貢獻,所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諾貝爾獎作為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大獎。

我給你們講了這個名人故事,消除你心中的疑問了吧!讀了一本名人傳記,可以說是經歷了一次影響深遠的思想之旅,打開了一扇啟迪成長的智慧之門,希望我們多讀名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