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1100字

編者按:《撒哈拉的故事》記錄了三毛和荷西在沙漠零散的生活細節和各種奇特經歷。在讀這本撒哈拉的故事後,作者也讀懂了三毛,讀懂了她的美,她的靈魂去尋找幸福的國度。

“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於是形成了太平洋。”讀到這句子時,被其中的深情所震撼,對三毛更是深深的好奇。後來在不斷的了解學習中,更深得了解到三毛。

三毛,一個奇女子,或許是為了兒時的一個夢想,或許是感應了前世的鄉愁,毅然地背起行囊,與她心愛的荷西來到這片她一無所知而又為之魂牽夢繞的沙漠,多么勇敢、多么灑脫、多么隨性。令人神往。這不禁令我想起如果有來生的美文詩集。“如果有來生,要化成一陣風, 一瞬間也能成為永恆。 沒有善感的情懷, 沒有多情的眼睛。 一半在雨里灑脫, 一半在春光里旅行……”三毛把自己站成了一棵大樹,歡樂也好,悲情也罷,都是唯一的風景——喜歡三毛的灑脫。

在三毛所有的書中,記憶最深的就是撒哈拉的故事,讀完《撒哈拉的故事》,感覺就像跟著三毛進行了一次沙漠探險,跟著她描述的故事,有好幾次被其中背後的文化吸引了去,想深入去探索,譬如其中的神秘巫術、撒哈拉威人的洗澡文化等等傳統。

《撒哈拉的故事》就像一頭攝像機,記錄了三毛和荷西在沙漠零散的生活細節和各種奇特經歷,從三毛與荷西曆經三個月領到結婚證、白手起家一步步將小陋屋打造成美麗的羅馬、在小鎮阿雍當“巫醫”懸壺濟世開始,到為了尋找化石丈夫荷西陷入沙漠沼澤差點喪命、無意間中了茅利塔尼亞的巫術、拿到如登天梯般難的駕駛證,再到三毛和軍曹、沙侖、姑卡、啞奴、沙伊達、巴西里建立友誼又親眼見證他們各自的不幸,我看到了三毛的善良、堅強、智慧和奇特。她在艱難的沙漠環境中把生活過得有滋有味,適應了不久就風花雪月了起來。正如她自己所說:“生命的過程,無論是陽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嘗嘗是什麼滋味,才不枉來走這么一遭啊”。可見三毛對這片廣闊天地的熱愛與無奈。是的,在撒哈拉,三毛嘗到了愛情的滋味、幸福的滋味、快樂的滋味、生命的滋味,而我則在她的作品中體味到了別樣的人生。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啞奴篇。在《啞奴》中寫了一個在沙漠裡的奴隸的生活,那奴隸的善良和財主們的殘忍,三毛看不慣那些財主對啞奴的虐待,就常常偷偷地跑去送吃的給那啞奴。還給他送錢和送一些物質。雖然說,啞奴的一家都已經很感激她了,但是三毛還是覺得內疚,因為她不能夠幫助他們脫離奴隸的生活,和改變他們的命運。命運就是這般,不隨你我而易。當啞奴被財主賣走的時候,三毛淚流滿面,想說什麼,但卻不知道說什麼好,有著前所未有的無奈和傷心。原來,這就是三毛,充滿了愛心和樂於助人的關懷,一朵沙漠了常開的花。

在讀這本撒哈拉的故事後,我也讀懂了三毛,讀懂了她的美,她的靈魂去尋找幸福的國度。從她的身上我開始感知並感悟到了對生活的執著,追求,以及對生活的熱愛,讓我學會了無論生活中有多大的困難,我也要抱著樂觀的心態去面對自己的人生,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和自由。

作者:高583班:李昕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