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知道答案讀後感800字作文_讀水知道答案有感800字作文

《水知道答案》揭示了精神與物質之間具有聯繫,這種聯繫不同於唯物論的“物質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也不同於唯心論的“精神第一性、物質第二性。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水知道答案讀後感800字,希望大家喜歡。

水知道答案讀後感800字1

《水知道答案》嚴格算來並不算一本文學作品。相較之下,這更像是一本科普讀物。可是它其中揭示的哲理絕不比任何其它的書目來得少。在這本書里,日本科學家江本勝將其多年對水的研究成果公諸於世,並藉此告訴全人類一個或許有些驚人的事實:水是有感知的。她能分辨善惡美醜,甚至能感受到人世間的種種動盪,並通過她的水結晶對此作出反應,呈現在人們眼前。

舉一個例子好了。你可以試著這么做:買三個相同的包子,對其中一個不停的說你真可愛,我很喜歡你之類的褒義的話;對另外一個說些與之前恰好相反的貶義的話語;至於最後一個,你所需做的就是徹底無視它。過一會兒後,你便可觀察到第一個包子還好好的,第二個包子漸漸開始發餿,而最後那個居然餿得比第二個包子更快。這不經讓人聯想到我們現下的社會狀況。冷漠,對於需要幫助的人們視而不見——也許有很多看似合理的理由支撐著這些令人心寒的行為。可是記得嗎?人體內70%都是由水組成,可以說,水是構成人體所需先當重要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么當所有人都對身邊的人漠不關心,連一個微笑都吝於給予——大家身體裡的水結晶都會是怎樣一副模樣?

不得不承認,水真的是一種很神奇的東西。它賦予了大自然生命。而現在我們又發現她甚至像一桿秤一樣,可以衡量善惡美醜。在此之前,對於這個命題,大自然並沒有給我們答案。而我們知道以後呢?是不是更應該約束自身的行為?努力讓自己,讓身邊的人,讓整個世界都更美好?至少,這是我們需要努力的方向。

王陽明說過: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相對於孔子與荀子的說法,我更贊同這一句話。善惡之舉皆在於人們的意念,而知善惡而後行,正是我們需要的。水知道的我相信我們都知道,而行只能自己把握。而這便是一個人偉大與卑微,高尚與低劣最明顯而僅取決於一念之差的區分。

水(書)中蘊藏的道理遠不僅止於此,我們還需要更多地靜下心,品味其中哲理。

水知道答案,那你呢?

水知道答案讀後感800字2

《水知道答案》,這是一部類似《時間簡史》的神著,一部“蝴蝶效應”的結晶版,“看到“愛”與“感謝”,水結晶呈現完整美麗的六角形;被罵做“渾蛋”,水幾乎不能形成結晶;聽過古典音樂的水結晶風姿各異,聽過重金屬音樂的水結晶則歪曲散亂„„”,編輯這樣寫道“水能聽,水能看,水知道生命的答案!”

看完水在各種“情緒”下的表現出各異的圖片,一個冰冷、無聲、單調的事物,在我腦海中依稀成形,或歡喜跳躍,或淺唱低吟,或如泣如訴,或狂躁不安。

當你放眼於全球變暖、溫室效應、厄爾尼諾現象的時候,有沒有留意觀察身邊的一花一葉、一草一木。當你閉上眼睛,每當微風吹過,撩撥著樹葉,是否感受到一絲溫柔的顫抖,拂過你的耳目,深入你的臟腑,讓你整個身心自由舒暢。誰都不願意破壞這一刻的安寧,這一刻的自由。

從事社區工作也有一段時間,與居民打交道,總會遇到不講理的一類人,總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小彆扭小失意。比如好心被不明真相的民眾當成了驢肝肺,或者是被某個元帥倒打一耙,那一刻無論多么友善的心情總會被激怒或失衡。雖然努力安慰自己,但那顆易動的心還是情不自禁的像沸水一樣被氣得八九十度滾燙滾燙。然而,無論是我們爭執的哪一方,無不深受著對方的影響。當對方向你出言不遜,或是惡語相向把你氣得東倒西歪歇斯底里的時候,,你又何曾見他開心的笑過?那張緊繃著的臉,僵硬著的肌肉,還有戰鬥前視死如歸的姿勢,分明就是一滴從高山瀑布上飛流而下擊撞狂濺後亂了章法、失了神態的小水滴,他那驕傲而激昂的神情,是多么需要悅耳的恭維,多么渴望溫柔的安慰。當你溫和的應對他的一切不羈,順應他的情緒,他竟然一下子又轉成了涓涓細流,那微笑就如一澄碧波上泛起的陣陣漣漪。人真就像小水滴一樣,都是大自然可愛的造物,容易激動,容易變化,卻又是那么容易滿足、容易平和。每個人、每一滴水都是如此簡單,如此純粹,他們只需要通過聆聽你的聲音,來完成每一次形態的蛻變,或喜怒哀樂,或悲憤交加。

原來不光水知道答案,人也知道答案,答案就在我們自己,在於用心聆聽著一切細微的自己。

水知道答案讀後感800字3

《水知道答案》又一次揭示了精神與物質之間具有聯繫,這種聯繫不同於唯物論的“物質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也不同於唯心論的“精神第一性、物質第二性。我們看到,精神與物質之間的聯繫是一性的。作者的波動論是他用自己的方法認識世界的方法,他發現了一個事實,就是精神是具有波動性的。既然精神具有波動性,說明精神是有物質載體存在的,從而進一步證明了精神與物質是一性的。其實,早已有科學家發現了人在思維的時候能夠發出象大腦一樣的物質,一般人發出的這種大腦形態的物質時間不長就散掉了。不管時間長也好、短也好,精神和物質是一性的是真實的事實存在,任何人都不能抹殺的。

這個世界多姿多彩,具有無窮的魅力,這是世界對於我們物質一面的展現,它對於我們精神一面的展現又在哪裡呢?我們都知道了,精神與物質是一性的,世界對於我們物質一面的展現,其實就是對我們展現了精神的一面。我們好象並沒有接收到世界對於我們精神一面的展現啊,這是什麼原因呢?原因就在於我們自己!讓我們想一想,人——看看自己吧,老是在想、嘴也在講:多掙點錢,生活得更好;孩子要好好念書,長大了要有粗細;某某對我不好,這口氣我咽不下;自己搞點什麼名堂,出出名,很多人把追求達到什麼目的作為自己生活的目標和樂趣,沒有追求就沒有樂趣,甚至還把“執著”當作人的優秀品質,這樣的人,確實很難接收到世界對他精神一面的展現,這是因為他自己追求的想法所形成的物質早已經把他自己包圍住了,想法越不好,這個物質的範圍越大越厚,那么這個人就走向毀滅!

有這樣的生活態度:一切隨遇而安、隨其自然;是我的,我就拿著,不是我的,我也不稀罕,也不追求;在個人利益受到損失的時候,還能一笑了之。一般都會說這樣精神境界已經很高了。那么按照“精神和物質是一性的”道理來衡量,他在物質上會真的有損失嗎?在我個人體驗來看,沒有真正的損失,反而一切都和和美美!

這不是阿Q 精神,而是真正符合自然規律的做人態度,明明白白的做人,這樣的態度不是我看這本書學來的,我在這裡不是在宣揚這本書有多么多么好,我是說這本書的內容反映了“精神和物質是一性的”道理。

古人或老人有句話“積德”、“損德”,這背後的內涵恐怕很少有人去琢磨了,也很難相信了。

水知道答案讀後感800字4

水,在平常人的眼中僅僅是一種物質。但是,《水知道答案》的作者—江本勝卻以智者的眼光,從哲學的角度,以科學的視野去觀察和研究水,將水看成是有生命的,同時令讀者打開心靈之窗,走進充滿了愛與感謝的美妙水結晶世界。

水是創造生命之源,沒有水,物質與物質之間便無法相互融合,也無法循環再生。水還創造了空氣,創造了一種令生命延續下去的秩序,創造了這個生機盎然的綠色地球。因此,我們可以說,了解了水,就等於了解了宇宙、大自然、乃至生命的全部。

這本書講述了一名名叫江本勝的日本人對水作了一項神奇的科普試驗。這個試驗通過對沒有水能看:當水看到世界各國語言的“愛和感謝”時水結晶的形狀非常美麗,而惡意的詛咒如“混蛋”則使水大驚失色,水結晶醜陋不堪。

水能看:當水看到世界各國語言的“愛和感謝”時水結晶的形狀非常美麗,而惡意的詛咒如“混蛋”則使水大驚失色,水結晶醜陋不堪。

水能聽:當播放不同音樂時讓水聽時,水結晶會產生不同的形狀,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樂與藏傳佛教音樂,阿根廷的探戈舞曲與印尼巴厘島的土風樂曲都引起水結晶的變化。在水容器上貼上不同語言的標籤,都能引起反應。

水知道生命的答案:因為人身體的70%是水。而每個人的語言是心靈的展現。對於生活所持的不同心態,會改變人體,並在身體的外在形態中表現出來。擁有積極健康心靈,他的體魄就相對健康。健康的心裡意念和意識決定了健康的身體。

通過這本書讓我認識到,水不僅僅是一種物質,它還是大自然生命力的一種展現,意識或語言等能量的轉化,以及撫育萬物的神秘力量。看到人的心理波動讓水結晶發生的變化,讓我感覺到了人的心靈與語言的重要性。對我,乃至全人類來說,是一份珍貴的資料,它令我感動,它打開了人們的心靈之窗,指導人們走進“善道”。